开学(73)

再想想李老师和方老师分类、整理那些衣服时无法利用的部分,很难让人理解那些捐献的人是把这里当急需物资的地方,还是废品收购站。

“那我就再开一次直播,帮这里的人募捐冬衣?”

黛文婷迟疑了一下,建议着。

“暂时还是不要了,你之前接受捐款的事儿引起那么大争议!”

江昭辉一口否定了黛文婷的想法,“你这个毕竟不是募捐直播,是私人直播室,别让人觉得你吃人血馒头!”

黛文婷嘴唇无力地翕动了一下,没能说出反驳的话来。

几个老师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该怎么才能改善这里人们的生活,可受限与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即使他们很努力地在想,也想不出该怎么办。

如果贫穷能那么容易改善,扶贫工作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实在不行,只能选择在各个平台上发动捐献冬衣的活动。”

秦朗无奈地叹气。

说话间,又一次路过了村口的沟渠,那几个青年还在弯着腰刨着黄土地,已经挖出长长的一条来。

看到几位年轻女老师又一次从他们身边过,那些青年放下了挖着沟渠的铁锹,不住地打望,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敢走上来和她们说一句话,几位女老师感受到背后灼热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直到他们绕出白集村外的那处山包,那种怪异的感觉才减轻了不少。

与此同时,悠扬高亢又掺和着浓郁乡土味道的旋律却乍然而起,从白集村的方向传来。

“山沟沟那个土坳坳,

不见着长一根草草!

吆上个骡子驮水水,

十里八乡么跑断个腿腿!

下坎坎那个爬洼洼,

汗水湿透了褂褂……”

“是花儿。”

张校长摇晃着脑袋,噗嗤笑了,“这群男娃娃,脑子被驴踩啰!”

也不知道他是说这些男娃娃看到女老师就唱“花儿”是脑子被驴踩了,还是这里的男娃娃也敢向外面来的女老师唱“花儿”是被驴踩了。

在来这里之前,几个老师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边有一种叫“花儿”的民歌,却从未听过。

于是哪怕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回程的路上能听到这样的“花儿”,都是一种意外惊喜。当豪迈粗犷的“花儿”响彻荒野时,贫瘠和干旱似乎在这一瞬间都被抛洒的无影无踪。

在没有生命的荒凉高原上,竟然有着这样一种压制不住的狂放不羁,汉子们扯开嗓子发出的那一声“大吼”,仿佛要将生命中所有的不甘和压抑都释放出去。

是在地下孕育许久的种子,在破土那一刻的石破天惊。

伴着这样牵人心肺的“花儿”,老师们感觉心胸似乎都随之变得开阔,就连刚刚那灼热的目光,也不再觉得是一种冒犯。

歌里对老天、对大自然、对命运的控诉,让他们纷纷想起自己决定来这里的原因。

他们之中,有人是为了获得知名度、有人是为了摘得芳心,有人是为了获得保研资格,有人是为了减肥,有人则单纯是为了得到一份付出后收获的快乐……

谁又能想到,为了这样“动机不纯”目的来到这里的他们,现在会为了怎么让所有孩子都能穿上冬衣而在这里绞尽脑汁?

几个月过去了,抿心自问,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是否依旧?

是否真能甩手不理?

他们,明明就不是为了这样的事情来的这里啊。

**

沉默着回去的路上,某个黄土坷垃的山包上,黛文婷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

孩子约莫三四岁大小,呆呆地看着走近的老师们,脸上脏兮兮地还挂着鼻涕,面颊上刻着饥色,却仍然掩不住他无邪的面容,正在地里刨着什么,似乎是找吃的。

在辽阔无边的黄土高原背景下,他显得那么渺小,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他刮没了。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会去哪里,为什么要蹲在这里,因为这样没人看顾而跑出来的孩子,在这里实在是太多。

这片贫瘠的大地上为什么要承载着这么多心酸和无助,有了这么多如同弃儿一般苦难的孩子?

小孩孤零零蹲在无边无际地沙土中,看人时迷茫又麻木的目光,实在让人的步伐如同灌铅般沉重。苏丽和黛文婷几乎是噙着眼泪从包里掏出剩下的饼干,拆开包装塞到他的手里。

而他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也没有再看她们,只是贪婪地啃着手里的饼干,闭着眼睛沉浸其中,一点一点地通过干涩的喉咙艰难地咽下去。

秦朗掏出包里的矿泉水,蹲下身准备喂孩子喝一点,却在孩子的脚边发现了什么。

他从一堆乱草一样的“苦苦菜”里拈出几根细黑如发丝一样的野菜,露出困惑的表情。

“这是……发菜?”

第55章 发菜VS发财

在场的几个老师,没一个人知道“发菜”是什么,甚至听都没听过。

倒是张校长看了一眼,有点茫然地问,“这是头发菜吗?我们这里也有头发菜?”

秦朗跪在小朋友身边,从土里使劲扒拉,花了好大一番功夫,也只翻出三四根发菜来,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无论是多是少,都让秦朗精神一震。

“你们大概不知道,这个在我们南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藻类,因为谐音‘发财’,粤菜里但凡重要场合都会用这个菜讨个口彩,因为只能生长在戈壁荒漠里,长得又慢,比松露还要贵重。”

他捏着小小的发菜,问起那个孩子哪里还有这种菜,却只得到孩子使劲摇头的回答。

“这个很贵吗?那是不是代表这里的人可以用这个赚钱?”

杜若脑筋转得最快,马上领会出这里发现发菜的好处。

“我以前听说过这头发菜,有人来收,一两要几十块,之前还有人卖,后来没人收了,就没人搂这玩意儿了。”

听说这头发菜很贵,就连张校长,都用期盼的眼神看起秦朗来了。

“在这里收只要几十,卖到广东、香港这样的地方,一两几百块都有价无市。”

秦朗神色复杂地看着这些细长的发菜。

“一两几百块?”

张校长听了这个数字,倒吸了一口凉气,仿佛秦朗手里捏着的不是野菜,而是金子似的。

“那敢情儿好,咱们干脆让村民们找点这些菜卖了,多好的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啊!”

苏丽眼睛亮了。

“可惜的是,采摘这种发菜会对环境造成不可破坏的影响,所以国家在十年前就就将这种菜列为珍惜植物,禁止采摘和销售了,私下里买卖这种植物是犯法的。”

秦朗摇了摇头,“所以这才是现在没人来你们这里收发菜的原因。”

“什么?不给卖了?那多可惜啊!”

苏丽露出惋惜的表情,“好歹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啊。”

张校长眼中希望的光芒一下子也黯了下去。

“你们不知道,发菜在粤菜里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传统的宴席,没有发菜就算不上正宗的席面,在粤菜行当里,厨师没有真正的发菜可用就像是身怀绝世武功而无处可用。这些年来,发菜在粤菜里一直是用各种样子相似的代替品替代,现在能用的发菜,不是黑市里淘来的,就是外面进口的。”

“而由于生存环境的严苛与种植的困难,人工养殖发菜一直是相关领域的一种难题。”

秦朗对这种发菜,比旁人知道的更多些。“因为发菜对水土有很好的固化作用,人工养殖发菜的难题一旦能被攻克,就可以大规模开展,用来戈壁地区的草场和水土不流失,只有发菜多了,国家才会废除销售、采摘发菜的禁令。”

“正因为这个,很多大的餐饮公司和农林蔬菜相关行业都在研究发菜的人工养殖,四处寻找合适的养殖培育基地进行技术攻关,这其中有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当地的水土必须适合发菜的种植、而且必须要有原始植株作为样本进行参考。”

秦朗露出苦笑的表情,“发菜都快被搂绝种了,哪里有那么多有原始植株的基地作为项目地点?所以人工养殖发菜始终还是一道难题,到现在也没有被攻克。”

他说的直白浅显,所有人都能听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

在中国,以前有受限于生长环境而珍惜的植物,譬如赫赫有名的灵芝、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现在也都能通过技术手段完成人工养殖了,以前以采摘这些药材为生的村落,现在也多为养殖这些药材的基地,可以想象,假以时日,这些所谓的“珍稀品种”都会成为所有人都能享用的常见补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