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如故(55)
苏希只好照着他的话去做。
在生活用品区转不出名堂,两个人直接去了生鲜区,蔬菜水果,晚餐原料,苏希终于恢复了些许雷厉风行的作风。只是比起旁边的小情侣为了几盒酸奶都腻歪了好久,他们俩的决策过程实在是单调了些。
苏希看着半满的推车:“没什么要买的了吧?”
“差不多了。”陆渭推去结账。
“我陪你。”
“不用。”他指指收银台的方向,“你先出去,队伍不长。”
苏希本来想说去外面等也是等,还不如跟他一前一后地多站会儿。只是见他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便也收住话口,只暗怪自己心思幼稚,明明每天见面还计较这两三分钟的事。
她在外面没等多久,陆渭就出来了。她不自觉地去拎其中一个塑料袋,他却把右边的并到左边,腾出一只手来牵她。
“你这样会不会太重了?”
“不重。”
“我又不是拎不动,一人一个还能轻松点。”
陆渭笑:“真不用。”
苏希心想这人哪里来的大男子主义,以前给他送补给,每回都是她自力更生,也没见他这么积极过。
她忍不住调侃:“还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以前怎么不见你这么善解人意?”
“把善解人意的标准提高一点,我应该做的还不止这些。”陆渭将她牵得更紧,声音却是温柔的。苏希听了脸热,不知回了句什么,另一只手却顺势搭上了他的臂弯。
两个人并肩而行,落下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
作者有话要说:
第38章 三十八 赵勇
从超市回到家,依旧是陆渭做饭。苏希本来还准备给他打打下手,结果这人扔下一句别添乱,便自己在厨房忙活起来。
论厨艺,两个人不相上下,但他这么一副诸事由他说了算的派头,她便也没了捋起袖子做小工的心思。
和苏希遗传自母亲的做菜天赋相比,陆渭的厨艺是实打实地练出来的。在国外的那几年,他边上学边打零工,把时间掰成一块一块地用,这么磨下来,自力更生的本事掌握了一整套,什么君子远庖厨的古训也早就没了借鉴意义。
两个人吃完了饭,陆渭又负责收拾,不知怎么就待到了十点多。苏希嘴上巴不得他走,真到了送他出门时却莫名生出一股失落。陆渭没能察觉得到她的心思,见她面露踌躇只当她是困了,也不再拖泥带水,嘱咐一句早点休息便径直进了电梯。
苏希关门,后知后觉地发现她其实很想要一个吻,像是要以此来证明这短短两天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然而有这个念头的又何止她一个——陆渭是硬生生地克制住了心里的冲动。如果说他要的远远不只一晚的缠绵,那么他会怕一而再再而三的情不自禁会吓坏她。
因此,虽然两个人只是像平常那样道别,但彼此都已经心知肚明,那一场春风的不期而至,已经吹开了自欺欺人的心扉。
。
陆渭这次去邻市是临时定下的行程,主要是和两位资深的媒体人见面。陆渭和对方不熟悉,其中一位却是赵勇妻子的好友,他昨天去书店也就是为了确定到时候见面需要提供的资料,毕竟有备无患是他向来的准则。
第二天早上,他接上赵勇一块去邻市,后者一上车便露出那副天塌下来也没法改变的调侃脸色:“怎么就你一个,小苏呢?”
陆渭懒懒地应:“今天周末。”
赵勇嗤笑:“怎么,这会儿跟开窍了似的学会心疼人了?我还想着自己得当一路的电灯泡呢。”
陆渭没理他,开车加速。
赵勇瞥他一眼,系上安全带后便开始自说自话。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不好熬,陆渭多半是听几句应一句,等着他像车轱辘似的转累了自会消停。赵勇早就习惯了他这雷打不动的冷淡态度,只懊悔怎么就跟这副德行的人做了兄弟。他性子闹,说话口无遮拦,能一起谈天说地的人加起来能站满一个篮球场,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关系一如既往的就这么几个,而陆渭这个明显跟他不搭调的,却成了最铁的一个。
算起来,他们的父母是几十年的老相识,但他们俩从小在学校里却是“针锋相对”惯了的。考场上争,篮球场上争,就连在女孩子心里的排名也要争。当然,前面两个要么动脑要么动手,高下立判,最后一个纯属旁观者的起哄,跟他俩无关。也就这么被比较了好几年,两个人的关系倒没怎么变。后来陆渭出国,他在国内上大学,毕业之后用家里给的钱闹了两三年却毫无起色,正好陆渭回来,提出要做出版,他二话没说便玩剩下的十来万给了他做初始资金。
和踌躇满志的陆渭比起来,他是无头苍蝇,也只能当甩手掌柜。万事开头难,陆渭在起步阶段就把钱耗了个精光。后来回想,他在他最难的那几个月离开实在算不上有情有义。他回到自家的集团公司,陆渭却依旧给报社打工,去杂志社偷师,回到出租屋里连一碗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但也就是凭着这样艰难的积累,终于一点点打出了创亿的雏形。
获得新的融资后,陆渭找他庆祝告别清水煮挂面的日子,再见时,陆渭已经开着一辆豪车。他既疑惑又惊讶,得知真相后却气得吹胡子瞪眼,敢情这人拿了资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干实事而是包装自己,正想给他一脚,他却笑了,说要是不买这车,投资就没了。
他不知道他是用了什么诡谲的办法说动了对方,但或许真是各人有各人的命,能遇到那么个脑子进水的投资人也是真该他嚣张。自那之后,创亿正式起步,像一艘张开了帆的船在蓝海里乘风而行,竟大有一往无前的架势。
之后的五年,创亿一跃成为可以和行业巨头信诚比肩的出版公司,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而只有他知道,这个年轻的掌舵者在最开始的那几年是怎样地筚路蓝缕,在那些因为饥饿而睡不着的半夜,一遍遍地勾画着越来越具体的蓝图,就像成年的豹子为了最好的捕猎时机,必须耐得住寂寞和无限期的等待,而这样的沉着修炼到了一定的火候,一旦出手,必是一招制敌。
和陆渭现在的成就相比,他当时给予他的那点钱更像是救济金,但或许就是这点雪中送炭的情谊,陆渭后来帮着他改弦易辙,从家里出来进军连锁书店。和陆渭父亲对他的打压不同,他的父母巴不得他早点开创自己的事业,好在他也争气,凭着充足的资金很快将书店做得有声有色。这也归功于陆渭提出的集中化建议:专攻专业书籍市场,做小,做精,弥补当前市场的短板,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他们两个年少时相互竞争,后来相互扶持,现在是各取所需相互成就。陆渭不常矫情,只在某次喝多了酒后说过一句谢了,谢他在他落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但在他心里,陆渭才是他的贵人。
仔细想想,他这十好几年没什么能比得过他的,唯一的一样或许就是家庭。他有开明的父母,知心的爱人,健康聪明的孩子。从人生进程上看,陆渭比他慢得不止一星半点。
而就连他老婆都劝他少在陆渭面前秀优越感。从她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陆渭的孤单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婚姻让他对自己的爱情失去了信心,又或许是年少时的懵懂爱恋给了他太深刻的教训。但作为兄弟,他知道陆渭不是这么脆弱的人,他只是懒,只是无所谓,只是没找到那个可以让他像追求事业去追求她的那个人。
直到昨天他随随便便地穿着一身居家服就出现在他的店里,脸上却是泰然自若,就算和他讲起正事,语气也不复平日里的生硬,他忽然意识到,这样的反差很可能说明一件事——他又狩猎成功了。
尽管这个比喻不恰当,但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坐在豪车里对他笑的陆渭,只不过,那种张扬的得意如今已变得内敛,就像成竹在胸又含锋不露,带点孩子气的快乐。
他当时问他:“你从哪里赶过来?”
陆渭不答。
“谁家里?”
依旧沉默。
“我认识?”
他抬了抬眉毛,没否认。
他忽然就明白过来:“你这衣着品味……很像几年前的小苏啊……”
话音刚落,陆渭就走到他书店的阅览区,问服务员要了一杯茶水。他等他喝完,立刻把他拉到里间,用一种洞穿一切的语气说:“瞧你那心虚的样,说,跟小苏进行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