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之留学生回国之后+番外(12)

作者:安洁莉特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八十年代留学生回国以后 立意:科教兴国 标签: 时代奇缘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敏贤 ┃ 配角:很多 ┃ 其它:爽文,无重生,无金手指,时代奇缘,八十年代出国热 1988那年,因为留学热,我拿着全家凑的钱去了M国,成为了留学生的一员。1996那年,我提着箱子回到了祖国。我想,也许我也可以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时代。点击展开

食满味系列的发售时间正好和六一儿童节重合,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之后大街小巷到处都谈论着第一食品厂的话题。

邓厂长本来觉得给公交公司的30万花的冤枉,现在这一看花得值得。

厂子已经开始全面恢复生产了,一袋又一袋的薯片,兰花豆,卤味被生产出来,储藏在仓库里,为6月1日启售做着准备。

现在新货库存有了,旧货也清理的差不多了,邓厂长他呀,抓心脑干的想知道下一步一概怎么走。

这天好不容易等到敏贤来厂子,邓厂长赶紧抓住人问问。

“你说咱之后该怎么办?”

“既然新产品有了,库存有了,当然是找找经销商啦。”

邓厂长一想,自己好像还和几家商场的领导关系不错。

“我有几个朋友是在商场的工作的,我去问问。另外,咱厂以前的老主顾我也去联系一下。”

敏贤点头,道:“那就麻烦邓厂长了。”

邓厂长可不敢居功,摆手道;“这有啥麻烦不麻烦,不都是为了咱厂子好。”

敏贤道:“我还有一个想法。”

听见敏贤有了新主意,邓厂长立马来了精神,“那感情好呀,你赶紧说说。”

“我看前几天销售旧货的时候,有些员工挺有销售能力挺强,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外面跑跑单子,不一定拘于大商场大超市,平常的零食铺也可以从我们这里拿货嘛,我们按单量给他们提成。”

这主意好呀,这个年代,覆盖面最广的不是超市不是商场,而多是私人的零食铺。

邓厂长赶紧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记录了下来。

“而且,关于6月1日的起售活动,我想先进行直销。”

直销这个词对于邓厂长来说是个新概念。

“直销?”

“就是不经过经销点销售,我们厂自己设立卖点。我想在全市各区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销售点,方便我们做活动。”

“成,我这两天亲自去考察考察地点。”

第11章

就像邓厂长说的那样,他亲自去考察了一些适合做直销的地点,还列出了一张表给敏贤看,敏贤开着车去看了几个地方都很满意。

邓厂长还是很有眼光的。

这天,敏贤和邓厂长正在检查6月1日发售的细节,邓厂长拿起桌子上摆着的样品包说道,“真没想到这批旧帆布配上碎花布竟然还挺好看的。”

这个样品包是第一食品厂定做的赠品包。

其实是因为有一天,敏贤妈无意中听见厂里的员工说,隔壁服装厂也在清库存,便宜,好多人都表示下班后想去挑点两件衣服。

敏贤妈作为小市民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下班就拖着敏贤去了隔壁服装厂。

在敏贤妈挑挑捡捡的时候,敏贤发现仓库里面堆着很多帆布,保存还挺完好的,没有长毛生斑也没有被腐蚀,敏贤随意一问,结果人家说还有好几个仓库的旧帆布,堆在厂里几年了,本来是想做书包买的,可惜因为款式不好卖不出去,剩下的布料就这么堆在这里处理不掉。

服装厂的人表示,要是敏贤想买的话,就给敏贤便宜点。

敏贤说了个低价,服装厂的人做不了主就找了领导来。服装厂领导早就想处理这批砸在手里的“废料”,倒出仓库,所以就半卖半送的同意了。

于是敏贤就捡了个漏,在验收完布料之后,又厚着脸皮问服装厂的人要了很多废布头。

本来想找服装厂领导打听一下哪里个帮忙把帆布做成单肩包。服装厂领导表示这里就可以做,生意这东西一回生二回熟,服装厂给开的价也公道,敏贤就干脆拜托装厂将这批帆布变废为宝了。

帆布拼接小碎花,外加两个耳朵。上面还特意印了第一食品厂的字样。

别说混搭的还挺好看,连邓厂长这样的直男都觉得耳目一新。

敏贤笑笑,问道,“旧货清的怎么样了?”

降价清理确实带动了销量,回笼了部分的资金,但是库存还是剩了一些,邓厂长准备继续安排人售卖。

他老实地回答道,“还是有一些库存,再卖一段时间估计就能卖完。”

“我们不卖了。”敏贤道。

“啥不卖了,为啥不卖了?”邓厂长有些惊讶,这可是全都是钱呀。

敏贤用食指敲了敲桌子,思考了半响道,“我们捐出去,捐给市里的孤儿院和孤寡老人。”

邓厂长扣扣耳朵,这没听错吧,这李厂长可不像是会做赔本买卖的人。

“不过,我们不能只当无名英雄。”

邓厂长懵了,“啥”

敏贤问道,“认识报社的人不?”

邓厂长摇摇头,“不认识。”

“没关系,我们可以去认识。”

敏贤随手拿起了早上邓厂长为了打发时间而买的S市晨报,翻了几页,找出一篇写得破对胃口的社论,用手指点了点右下角的署名,“就是你啦。”

敏贤真的拉着邓厂长一起去了S市晨报社。

敏贤拿出报纸,对着门卫大爷说道,“我想找一下王雨记者。”

门卫大爷问道,“你们认识?”

敏贤面不改色地说道,“认识。”

哎呦喂,诚实的邓厂长顿时老脸一红,背过脸不敢看门卫大爷。

这时候能开小汽车的没多少人,可能有先入为主的感情在,门卫大爷也没为难敏贤他们,直接放行了。

敏贤这就大摇大摆地开着车进了晨报社,进了办公楼。

王雨记者接到通知说有人找的时候,敏贤和邓厂长已经喝上了晨报社的茶水。

等他找来的时候,敏贤已经和接待处的大姐唠熟了,邓厂长依旧红着脸尬尬地喝着茶。

敏贤打量了一下这名叫王雨的记者,他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高高瘦瘦地,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学范十足。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懂得变通,愿意从小事入手写出发人深省的道理。

王雨推推眼镜,问道:“你好我是王雨,请问你是?”

敏贤伸出手,“你好,我是第一食品厂的李厂长,我旁边这位是邓厂长。”

第一食品厂最近被炒作的厉害,王雨怎么可能没听说过,他绅士伸出手回握了一下。

他问道,“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敏贤笑了,“我想给王雨先生一个爆料。”

王雨点了点头,示意敏贤继续说。

“我想爆料第一食品厂将要捐助一批食品给市内的孤儿院和孤寡老人。”

王雨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问道,“这个第一食品厂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敏贤道,“就是我们的第一食品厂。”

邓厂长在旁边尴尬地赶紧喝茶,却发现茶已经被他喝光了,顿时手足无措。

王雨是个聪明人,这下算是明白了,这第一食品厂想要免费打个广告。

看见王雨沉默不语,敏贤又说道,“不知道你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没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创出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我一直认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厂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愿意实现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回馈于社会。这次对弱势群体的捐赠是我们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厂的事记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别的公司企业来承担社会责任。。。。。。。。。。。”

哎呦喂,一个免费广告让敏贤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说的这么冠冕堂皇。邓厂长偷偷地看了看王雨记者。

额。。。。。王雨记者正听的出神,仿佛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

在6月1日之前的一个礼拜,S市晨报上出现了一篇叫做《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文章。

文章开头讲述了第一食品厂近日为市内孤儿院和孤寡老人捐赠食品的事情,还配着一张邓厂长捐赠时候的照片。

然后笔者再从捐赠时事件入手,阐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个时候,大家对社会责任这个词还比较陌生,但笔者的平白直叙却没有让大家觉得这个词离大家很远。

还隐隐地产生了共鸣。

最后,笔者还是替第一食品厂打了个广告,告诉大家6月1日第一食品厂将要开启新产品地直销,并写明了直销点。

上一篇:背离[FIRST] 下一篇:深情予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