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享受着这难得的午后时光,陶醉的手机就响了,是新闻部主任的电话,“陶醉,京郊发生泥石流了,你现在回家收拾一下一个小时之后电视台大厅集合,这次采访大约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陶醉听到这个指令,顾不上还没吃完的面,一下子就站起来跑了出去。
她在家里有个小包,里面有换洗衣物和生活必备用品,就是为了遇到紧急情况能够随时出发。她回到家拿起包就准备往台里赶,走到客厅看到卧在沙发上的肉包,她这才一拍脑袋,想起来忘记肉包还得她照顾了。
苏晚出差一时回不来,陶醉就想着要不把肉包送到季向晚那里吧,说不定还能成为他们俩感情的升温剂。打电话给季向晚,却怎么也打不通。陶醉看看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送到宠物医院太远根本来不及,送到朋友家,今天又不是周末,大家肯定都在上班。
离得近又可能在家的人,好像只有可能是宋沐风了。于是陶醉试着给宋沐风打了个电话,宋沐风看到陶醉的来电,不自觉笑了一下,不是晚上才吃饭吗,怎么大中午的就给他打电话了?
“宋先生,你在家吗?”陶醉问他。
“我在家,不是说好的晚上才见面吗?”
陶醉听到这儿一头雾水,晚上见面,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但她也来不及细问,直接切入正题,“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十分钟后,陶醉抱着一只柯基出现在宋沐风的家门口。
“拜托你了,回来之后我请你吃饭。”陶醉边说着边把肉包递给宋沐风,然后就像风一样的女子一般,跑掉了。
坐上开往京郊的车,陶醉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去送他们,她心里觉得有些难受,下次见面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了。
“爸妈,我这边临时有工作要出差,今晚可能不能去送你们了。”陶醉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假装无所谓地说道。
袁熙和陶焕东听出女儿语气中的难过,于是安慰她说没事,“那晚饭呢,有时间一起吃个晚饭吗?”
“我已经坐上去京郊的车了,所以...”
“没关系,那你好好工作,一定要注意安全。”
陶醉挂了电话,看着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袁熙和陶焕东请宋沐风吃饭这件事,还没来得及告诉陶醉。老两口一是想感谢宋沐风,毕竟是他救了自己的女儿,二是想撮合撮合这两人,袁熙和陶焕东知道,陶醉心里一直有个结,而他们,想要为陶醉解开这个结。
这下陶醉由于临时的工作,不能来陪他们吃晚饭了。
挂了电话,袁熙问自己的丈夫,“你说陶醉不来了,我们还要让宋沐风过来吗,咱们俩请一个小伙子吃饭,人家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
陶焕东想了想,“当然要请,这是我们该请的。再说,有什么可奇怪的,说不定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第25章 这夜再长,也抗得过去
晚上六点,袁熙和陶焕东到达柏悦餐厅,宋沐风早已经等在这里。穿着剪裁得当的白衬衫,给人一种清爽又稳重的感觉。看到袁熙和陶焕东进来,宋沐风立马站起来问好。
这虽然只是他们的第二次碰面,但是袁熙和陶焕东对宋沐风的印象一直都很好。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尴尬,三个人聊得非常投机。宋沐风知道能够培养出陶醉这样女孩儿的父母,肯定十分优秀。袁熙和陶焕东看着对面的宋沐风,年纪轻轻就要升机长了,也是赞赏有加。
聊到兴起时,袁熙没忍住试探着问宋沐风;“沐风,你觉得陶醉是个怎样的女孩?”
宋沐风从话里话外,也多多少少体会到了一些言外之意,于是直说,“她特别好。”没有言过其实,完完全全都是他的心里话。
袁熙和陶焕东听到这句话,默契地相视一笑,“我和她爸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待在国外,陪伴她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她特别懂事,从小到大都是报喜不报忧,所以我和她爸有时候也挺心疼她的。”
宋沐风听到这里对两位说,“你们放心,我以后会好好照顾她的。”
这不是一句轻飘飘说至嘴边就趁机落下的空话,而是宋沐风已经把她规划进了自己的未来,在她还不知情的岁月里,在她还傻傻地责备自己的时光里,在她还拉扯着沉重的回忆无法挣脱的困境里,跌跌撞撞地闯入了他的世界,留下浓墨重彩。
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会再放手了。
“有时间一起和陶醉来爱沙尼亚看日落吧。”临登机前,陶焕东向宋沐风发出邀请。
“一言为定。”宋沐风郑重其事地回答。
等到飞机起飞,宋沐风才走出机场。他抬头望着暗下来的天空,航班的机翼闪着光飞往另一个国度。机场地处城市南端,雨下得并不大,所有航班才得以正常起飞。
可他还是皱起了眉,听说位于城市北端的京郊,雨势根本没有停下来歇歇的意思。
宋沐风在心里默默问了句:你还好吗?
城市这端的陶醉,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一身疲惫地回到驻扎地。京郊雨势正狂,再加上正值汛期,崎岖不平的山路让本来就困难的援救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陶醉躺在床上,看了眼时间,想着爸妈应该已经登机了。她闭上眼睛,心里有些烦乱,没能去送爸妈她心里都是遗憾,今天的工作也让她疲惫不堪,倒不是体力上的累让她无法承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她看着被淹的田地,看着被冲断的树枝,看着冲在第一线的医生、消防员、武警官兵,看着满身泥渍和伤痕的人们,突然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仍有这么多人,为了他人的生命,不顾一切地奔赴前方。
就这样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工作照旧。
大山深处还有几户人家,因为泥石流阻隔了外界通往其中的去路,抓住雨势渐小的时机,各方工作人员就赶忙开始了救援工作,第一步就是疏通前往村庄的通道。泥石流随时都有再次发生的危险,因此时间就显得尤为紧迫。大家齐心协力,进行着各自的工作,陶醉也恪尽职守,向总台实时播送着灾情。
历经一个多小时,道路终于疏通,一行人终于走进了大山深处,村民也终于得以解救。
开进来的车只有一辆大巴,出于全局考虑,村民中老弱病残的、需要马上进行医疗处理的人先行坐车离开,剩下的人做下一辆。除了必要的随行人员,剩余的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在下一辆,陶醉自然也不例外。
第一辆车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等它返回最快也要两个小时之后了。大家都精疲力竭,三三两两地坐在石凳上,相互倚靠着休息。
直到轰隆的一声响彻天际,所有人都在瞬间清醒。随即而来的,是又一轮的汹涌大雨。
这意味着再发泥石流的可能性陡然增高。
大家面面相觑,今天能否下山这件事只能交给命运了。
而此时,距离上一辆车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天色已经暗得像往常八点钟的光景,难辨暮色。
终于,武警队长接到指令,因泥石流险情,车辆无法通过,务必保护好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这也意味着,他们今晚要在这里过夜。
如果挑个好时间来,这里说不定还是一个度假的胜地,远离尘嚣,满目青翠。可如今,只有潮湿的被褥、切断的电源和不足的水源。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整个漆黑无光的长夜。
陈队长安排士兵给大家分配水和面包,与此同时安抚着大家的情绪。陶醉和同事们一道,安抚着村民的情绪。陈队长担心后半夜会冷,因此还组织大家燃起了柴火。
趋向温暖,是人的本能。
只要有光,再长的黑夜都能捱过。
因为一心向阳,所以大家愣是把凄冷的夜,点缀成了绚烂的篝火盛会。
火堆太小,就多添一些柴火;晚风渐凉,就多唱一首诗歌;无酒无肉,就掰下一块面包,挖掘美妙滋味,喝下一口清水,再一起纵情干杯。
陶醉从大家的笑容里,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她知道,这夜再长,他们也抗得过去。
山川上空飞过一架飞机,陶醉抬头望着,突然想起宋沐风。
如果他在,她是不是就会更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