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美好(584)
但是这个村子的村民很奇怪,一听说5毛钱一斤,没有一个嫌贵的,都是一脸惊喜莫名,占了大便宜的表情。
“呵呵。”被问到的村民回了赵永一个呵呵。
“呵呵。”赵永也呵呵……这是个神奇的地方,要小心。赵永警惕地观察了一下四周,特别留意了一下众人的表情,还好,没有发现什么凶悍之气。
建国之前那种整个村子都是土匪窝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以为他这是入了哪个窝了呢。
现在是太平天下了,他们不会太嚣张吧?
赵永第一次后悔出来的时候没多带上几个人,不行,下次要把段良玉和严朗都叫上!
“大兄弟,不对,同志,领导,棉花什么时候卖啊?”一个村民凑到赵永跟前问道,赵永长着一张憨厚老实的脸,挺亲民的,比旁边的两个人看着好说话,而且看着也是个能做主的人。
“现在就开始卖,你要多少斤?”赵永问道。
“给我来200斤。”村民道。
“我也要200斤!”
“我要100斤!”
“我要300斤!”
“我要500!”
赵永瞬间被围住了,同时也大吃一惊,什么人啊这是?什么村啊这是?地主集中营?还是个前·土匪窝?
“赵大嘴你要那么多gān啥?你家就那么几口人,你吃啊你?”有人怼道那个要500斤的人。
“我家人少,我媳妇家人多啊,我给我老丈人家买的。”被叫做赵大嘴的人说道。
“你可拉到吧!就你那抠门样,进了你嘴里的东西还能吐出来?你老丈人这辈子估计是没福气享受你的孝敬了。”有人不信。这个赵大嘴是出了名的抠,撒泡尿都得回自己家菜园子,就怕肥水流了外人田!哪能给自己老丈人家送棉花?不要说捎带,他老丈人就是隔壁村的,出了名的穷,1斤棉花没准都买不起。
“呵呵。”赵大嘴回了这人一个呵呵。
“傻了吧你,这还用问,他肯定是出去倒腾呗!”一旁的人小声对问话的人说道。
“哦,这么回事!”这人眼睛一亮。他家今年有钱了,也惦记着买点棉花做身新棉袄,结果自然是买不到,不过价钱倒是打听到了,20块钱一斤!还是有价无市,他就是咬牙想买都没卖的。
现在人家送到家门口了,还是5毛钱一斤,他们多收点转手出去卖岂不是赚大了?这是天上掉馅饼了!
赵永也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对于众人闪烁的眼神也非常理解,如果是他,他也这么gān!
“都醒醒吧,我们送温暖是一路送过来的,卖别的村也是这个价钱,人人都有棉花,你们不用惦记了。”赵永道。这么说有些夸张了,他们还没有那么多棉花送,不过倒真是一路挨个村送过来的,尽量保证让这些人的棉花都是自用,而不是拿出去倒卖。
自己都忍着钱没赚呢,倒让别人赚了?那怎么可能呢?如果是那样,想想就要怄死了!
“我从三家子、四家子、红星过来的。”赵永道。这是附近的几个村子。
听他这么说,众人几乎都歇了心思,别人5毛钱都买到了,自然不会要20块钱的了。他们农村都送到了,城里自然也有了。
“那我家要50斤就够了。”一个年轻男人说道,他家就四口人,做4chuáng被子加4身衣服,50斤够了。
“我还要100斤。”一个人道,他家人多。
“我还要200斤。”这家人不多不少,但是棉花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啊,过了这个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店了!他得给家里几个小子留出娶媳妇的棉花,甚至将来的孙子孙女的,也得准备好。
“停停停!”赵永不得不喊道。他是开着卡车来的,不是开着火车来的!这个村的人胃口也太大了!他这载重4吨的卡车根本满足不了。
这个神奇的村子他也不想来第二趟了,他只想快点离开。
“每人,限量10斤,家里有多少人,我会问你们的队长和会计,不要想着蒙我。”赵永道。
“哎!”此起彼伏的叹气声,不过想想每人10斤也不少了,平时他们全家1斤都求不到呢。
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拿钱的人都回来了,不但带回了钱,还自带了口袋装棉花。
100来户,说卖也快,太阳下山之前,一卡车的棉花都出清了。按人头分之后,竟然还剩下了几十斤,被梁青山做主,给了家里人口多的人家。
第447章 七师兄
封大贵有幸分到了多余的10斤。他们村秋天经历了一场分家cháo,有钱盖房子了,原来挤在一起的兄弟们自然都分家了,封家不也是如此?
而他家现在10个人头,绝对算“大户”。
更让封大贵高兴的是,他有钱买了,自己的钱!封大贵喜滋滋地扛着50斤棉花回家了,打算给自己做身厚厚的棉袄,在河边钓鱼太冷了,如果棉袄厚点,他坚持的时间还能长点,收获自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