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美好(47)
等下次去找翠花的时候跟她爸爸学一下吧,山边的人,不说各个都会砍树也差不多了。
突然,封华想到了个不劳而获的办法,她们生产队是有稻桶的!之前种稻子的时候用过,前几年不种了之后就一直堆在仓库里。
而据封华上辈子的记忆,从这以后她们村就再没种过稻子,那稻桶自然是再也没用过。
封华嘻嘻一笑,打算明天去大队的仓房看看,能不能顺出来~
虽然这做法较真起来不太好听,但是她也不是那么较真的人……该变通的时候就得变通!
拿一个再也没人用,将来不知道是被劈柴烧火还是做板凳的稻桶,她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一捆稻子脱完粒,封华又去种了两茬。空间作用qiáng大,在外面亩产二三百公斤的水稻,按封华这2平米的产量看,亩产大概在600多公斤。
1平米差不多1公斤左右。
相信种子再进化优良一些,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没问题。她重生那会听说南方有些水稻品种已经高于亩产1000公斤了。
忙活了一晚上水稻,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封华就去了大队,找到了梁青山。
“队长大叔,我来用下碾子。”封华说道。
梁青山看看她身上的小背筐,用麻袋盖着,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但是用碾子,那肯定是来给粮食去皮的。
这封华是帮蔡老太太去县里要东西去了吧,还真要来了!也是,3个烈士的母亲呢。
“仓房里有个小的,你用那个,大的你可推不动。”梁青山说道。
“哎!”封华笑笑,那可真赶巧了,小碾子竟然就在仓房里。
第35章 石场
碾子是给粮食破碎去皮的,稻谷,小麦,玉米huáng豆什么的,收获下来之后都要碾一碾。
队里有好几个碾子,甚至很多人家都有自己的碾子。
大碾子得用毛驴推,人都推不动。队里的公用碾子都在场院边上,只有一个小碾子,封华记得是在大队院里。
蔡家没有碾子,她上辈子住在蔡家那半年,似乎来用过。但是具体在哪里她忘记了,没想到就在仓房里,倒省了她不少事。
大队的仓房就在院子一角,一溜三间相通的房子,里面放着队里的农具和一堆乱七八糟,反正都是些不怕丢的东西。像粮食什么的都单独锁一间房里。
石碾就在进门的地方。
封华放下身上的背筐,拿着小扫帚好好打扫了一下石碾,好久没人用了,上面厚厚一层灰。
打扫完,从背筐里拿出一袋5斤左右的稻谷,铺在碾子上,推了起来。
仓房的门开着,梁青山出来就能看见,她也不怕被看,她好歹替蔡老太太去了一趟省城,要是连这点东西都要不来,有损蔡老太太的威信~
说是小碾子,大大的碾磙子也得有个百八十斤!推起来相当费力。封华相信在这吃不饱的年月,能像她一样轻松推起来的人整个村里只有她一个。
但是样子还是要装的,封华推得很慢,而且推一会歇一会,又装作好奇地在仓房里四处走走看看。
果然在最犄角旮旯的地方看到了几个稻桶,高高地摞起来堆在一起。
封华走过去,闭上眼,放出jīng神力四处观察了一下。
这几天队里已经开始chūn耕,大队院子里除了梁青山一个人也没有,而梁青山正坐在屋子里愁眉苦脸地写着什么,封华仔细看去,标题是红旗大队chūn耕计划。
几个字写得跟鬼画符一样,封华是根据红,大,计三个字猜出来的。
四处无人,封华睁开眼睛,看着最上方一个稻桶。
“收。”
稻桶消失,出现在了空间仓库了。封华拍拍手专心碾她的米去了。
5斤米碾完,出门就看见皱眉往外走的梁青山。他不能一天都待在大队里写计划,那个是写不完的,按他的水平,几天都写不完。
他还得去地里看看,不看不放心。
“碾完啦?力气挺大。”梁青山说道。他计划写不出来,心烦意乱,就听见石碾吱吱嘎嘎断断续续响了很长时间。现在大人估计都没这力气。
“还行,最近吃的饱。”封华笑着道。
“……哦,多帮蔡奶奶gāngān活,好好报答人家。”蔡老太太八十多岁了,40多岁的梁青山叫蔡老太太一声奶奶正合适,他从小就这么叫大的。
“我会的。”封华笑着挥挥手走了。
回到蔡家,把筐一放,拿出里面的大米就放到了粮食柜里。
蔡老太太站在一边看着她,不吱声。
封华摸摸鼻子,笑着道:“奶奶,能不问吗?”
“不能。”蔡老太太答得gān脆利索,一点也看不出自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