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如歌(43)
“恭喜新姑爷。”
“恭喜新朗官。”
酒楼里几个下人打拌的家丁说着从酒楼里出来,众人让出了一条路,羡慕地看着他。
家丁弯腰示意:“姑爷,请。”
他没动,两个家丁在后面把他推了进去。见此,他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家丁:“新郎官到。”
这时一个身着锦衣的中年男子站到了酒楼门口。是她的父亲。
“带姑爷上二楼。”锦衣男看着书生点了点头道。书生穿着上虽然寒碜了点,但眉清目秀,人高马大的,再加上一脸正气,也算过得去。
“是。”家丁道。他随着家丁上了二楼。
“恭喜柳员外喜得佳婿。”
柳员外:“里面请。”
“恭喜柳员外。”
“请,请,进去喝几杯喜酒。”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众人作揖庆贺,进去吃免费的喜酒。众人入坐议论着。
“杨员外就是财大气粗,包下了整个太白楼。”
“可不是吗,那书生也是前世积了福,被杨家的小姐给选中了。”
“本来那秀球是扔向我的,叫那个小子抢了去。”独眼龙一脸凶相的道。
“独眼龙,你没瞎眼也比不上人家,也不看看你满脸的横肉。”精瘦老头道。
“要你说,你自己也好不了哪去。”独眼龙瞪眼道。
“听说杨家小姐美若天仙,那小子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羡慕啊。”
“别人有这个福气,羡慕都羡慕不来。”麻子脸摇摇头道。
众人议论着,羡慕着。柳员外站在二楼的楼梯处,用手示意道:“大家静一静,听柳某说句话。”
众人静了下来。
柳员外:“感谢大家能够赏脸光临小女的婚礼,在这里先敬大家一杯了。”一旁一家丁递给了杨员外一杯酒。
“请。”杨员外举杯。
“请。”
“请。”众人站起身回敬到。
“好,大家在这里吃好,喝好,杨某先不奉陪了,失礼了,失礼了。”杨员外作揖道。
众人坐了下来,一些人吃了起来。
“杨员外客气了。”
“客气了。”
“我们自己吃就好了。”
“杨员外等不急要去看新姑爷咯。”精瘦老头道。
众人皆笑。
“小女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失陪失陪。”说完柳员外上二搂。
书生被家丁带着上了二楼,换上了新郎官的服装,看上去很是喜庆。他只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没想到碰到了这等事,妻子马上都要有了,现在想起二楼的她,也有点心潮澎湃。
书生等了一会,被带到一间厢房处,里面有张酒桌,柳姑娘早就坐在那等了。
柳姑娘依旧是身装大红色的古式新娘礼服,头冠珠帘,隐约地能看见珠帘下面惊世的容颜。
他一进去看呆了,站在那里盯着她看,世间竟有如此人儿,美艳不可方物。
见他一直盯着她看,她内心羞涩不己,怎有这般无礼的人。旁边的丫环、家丁看到新姑爷这副模样,都低声轻笑。
“姑爷,进去坐吧!”一家丁忍住笑意道。
闻言他才惊醒过来,方知刚才失态了,“好。”
两个家丁和两个丫环在里面伺候着。两人正襟危坐,但眼神却相互打量着对方。你一眼,我一眼的,心中的好感度不断上升。然后时不时对视一眼,分开,再对视。这两人就开始眉目传情了起来。
这时,柳员外进来了,两人马上收敛了眼神。
她起身:“爹。”
书生站起来作揖道:“伯父。”
“嗯。”柳员外点点头坐了下来,摆摆手道:“都坐。”
闻言他和她坐了下来。一家丁站在柳员外旁倒了一杯酒。
“贤侄姓字名谁,家住何处?”柳员外开始盘问了起来。
“小生姓东名城,家住南迟城,家中只有自己,独身一人。”
柳员外:“原来姓东,看来当朝宰相大人与你也算本家。”东姓本就少姓,说是本家也不为过。
“不敢高攀。”东城沉吟了一下,才道:“不瞒伯父,小生是由先父在城里的东边捡到的,才有了东城这个名字。”
柳员外说:“令父己是仙逝了?”
“刚为先父守孝三年。”
柳员外点点头,还是个孝子,“在家做何生计?”
东城:“回伯父,先父是个教书先生,所以在家也读过两年书,现在帮人抄书写信为生。”
看来是个读书人,虽说穷困寒酸了点,但也算是良配。
柳员外摆手,“不要伯父伯父的啦!你接了玉儿抛得锈球,以后便是玉儿的夫君,就叫我一声岳父既可。”
算是同意了。随后他和她对视一眼,喜上眉梢。
东城站起来又做了个揖,“岳父大人在上,小婿这厢有礼了。”
“嗯,坐下吧!”柳员外示意道:“你们两个尽快完婚,也算了结我的一桩心事。”
东城眉头微皱,迟疑着。
“贤婿还有什么问题吗?”
“岳父大人,实不相瞒,小婿这是进京赶考,待我高中之后,再正式迎取玉儿姑娘。”说着东城看了玉儿一眼。见此柳玉儿忙把头偏了过去。
柳员外皱起眉。等你高中,谁知道你高中时是猴年马月。
东城察言观色,忙道:“若是此次未能考取功名,小婿便会回来与玉儿姑娘完婚。”
虽然是个读书人,但也不迂腐。柳员外道:“即然贤婿有此等志向,我也不好阻拦。今天那便算是你二人的订婚酒,等你回来后再完婚。”
东城说:“谢岳父大人理解。”
柳员外看向玉儿:“玉儿,你说怎么样。”
玉儿:“全凭爹做主。”
这时候就凭爹做主了。柳员外笑:“那就这样说定了。”
当天晚上,东城住进了柳府。而东城与玉儿两个人,郎有情妾有意的,这几日来感情迅速升温。
梦里的东城好不要脸,什么话都说得出口,别看他表面上文质彬彬的,私底下跟夏如歌一个样,居然是那种人。
这日,两人在庭院中赏着桃花。东城身着锦衣华服站在桃花树下,玉儿身装古典长衫站在其旁。
东城笑说:“玉儿,可知这桃花树是何时栽下的?”
她答:“在玉儿五六岁时。”
东城摘了一朵桃花,含笑说道:“人若桃花半面红。”然后看向她又说:“玉儿,以前书中总说世上有着桃花一样美的女子,我还不信,直到遇见玉儿你方才知道比桃花还要美的女子都有。”
“相公……”玉儿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东城看着桃花,玉人,诗意大发,边跺步边吟了一首诗,“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然后看向玉儿问道:“玉儿,可知这是哪一首诗?”
玉儿抬头看着他说:“这是元代大家赵孟頫的一首诗,诗名与你的名字相同,亦是东城。”
“嗯。”东城点点头,“玉儿,遇见你便是我东城这一生中最美的春光了。”
玉儿又低头,含笑不语。
见此他微微一笑举起了手,粉嫩的桃花被照得晶莹透亮,“玉儿,若这世间的情能分出个颜色来,那么我对你,正如这朵桃花的颜色。”
说完他走在玉儿身后,把这朵桃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这些日子以来,两人都是相敬如宾,他这个样子……
庭院里,沁人的香味萦绕在鼻间,真不知是桃花香还是她的体香。
帮玉儿戴上花后,东城竟从后面突兀地搂住了她,让她的心一跳,却是没有挣扎。两人在种满桃树的庭院中相拥着,微风吹起了两人的衣角,空中有着飘落的花瓣。而一朵桃花,已是情定终身。
古人嘛!就是要含蓄一点,要是夏如歌的话早就把粉红色的爱给说出来了,看来还是夏如歌不要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