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先生[燃爆]+番外(199)

刚刚走出瀛洲的展馆外不远,通向前方的路被堵了个水泄不通。西洋人排着队,围着一个穿着和服的瀛洲青年。青年手里拿着一根笔,瀛洲式的扇子铺在膝头,给坐在自己前面的西洋人在扇面儿上绘制速写肖像。

怪不得东洋展馆有这么多人。

“我找个姑娘在展馆门口弹古琴。”

陆沅君觉得此举非常可行,画画还要排队,听琴声不用,围过去就成。

“大总统派了亲信来负责展览,那人做事穷讲究个风骨,是不会答应做这种哗众取宠的事情的。”

封西云当即否定了陆沅君的念头,两人绕过人群朝着建康政府的展馆走去。

华丝和华茶两个展馆的人最多,因着展出了许多前朝皇帝的东西,来此间的西洋人多半是奔着金银奢华来的,其他展厅没有几个人去逛。

华夏科学之进步?闭关锁国上百年,或许丝织品可以和东洋人的一较高下,但科学之进步,怕是差的远。

没有电动火车头,也没有能横越太平洋的邮轮可以吸引游人,展馆门可罗雀,零星进去一两个人,剩下的多半都涌去看翡翠宝塔了。

十八年前从缅甸商人处买来了一个一万八千磅的原矿石,没有切割成小块售卖,而是做了一样举世无双的宝贝出来。花了十几年的时间造了一个巧夺天工的翡翠宝塔,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由衷的感叹。

诚然没有电动火车头,但翡翠宝塔一样能让来参观的游人兴奋不已。

陆沅君和封西云对那宝塔没什么兴致,他二人惦记着曾兰亭,毕竟曾兰亭与寻常人不同,指不定出什么意外来。

如若和在运城一样,他拿着相机对进来的人说,我可以用它送你去另一个世界,信上帝的西洋人也许会认为他中了什么第三世界的邪也说不定。

运城送展的相机在科学之进步展区,几乎没有几个人,陆沅君和封西云从遥遥相望到走至近前,除了门口有一个人出来之外,就没见什么人进去。

好不容易走近了,那位从展馆里出来的,正是他们要找的曾兰亭。

“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

曾兰亭西装革履,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在沪上闹鬼的小院儿里初见时一般的模样。

头发朝后梳的整整齐齐,没有一根碎发与乱发。衣服也是刚刚熨烫过的,不见半个恼人的皱褶。如果不是陆沅君和封西云知道底细,此刻的曾兰亭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完全没有问题,还风度翩翩的正常人。

展馆里摆着的是曾兰亭造出来的第一个成功品,运城大捷后尚未投入量产,但也又造了几个出来。

这会儿曾兰亭手中拿着的,就是后来做出的其中之一。

曾兰亭左手叉腰,右手举着沉甸甸的相机,目光遥遥落在人群所在的方向。

他或许解决了许多问题,相机的形制过大,需要长时间曝光,又或是即时影印之类的矛盾,但重量这方面仍然是个遗留待解决的需求。

“那边的世界还没有黄头发的西洋人呢,我过去捉几个。”

晃了晃手里的相机,曾兰亭对陆沅君和封西云如是说到。

陆沅君和封西云闻言拦住了要往人群处走的曾兰亭,一左一右将人拖回了展馆里。

—————————————————————————————————

战后十年,春日。

冀北大学的校舍修好之后,因着吴校长的名声,几年的工夫几乎能与北平与沪上几个大学并驾齐驱了。校舍里学生熙熙熙熙攘攘,考上的人多,考不上的更多。

考不上的学生们不好意思回家,无颜见江东父老嘛,运城本地的救命大学如同后山里雨后的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从冀北大学落榜的学生们,可以到救命大学里报名,来者不拒。这种大学里的老师只管点名,不来也不记。上课就是照着课本念书,底下的学生爱听不听,学年结束之后每个人都是优秀。

时间到了之后一人发一张结业证书,盖一个萝卜章完事,好歹有这张证书就能回家应付长辈了。

如果说救命大学似雨后春笋,中小学则像是树桩底下的蘑菇,因着有市政楼的拨款,恨不得一条街一个小学。

只要是学龄儿童,都被安排到了学校里头。封西云治下,大人也不放过。礼拜天组织着冀北大学的学生,去街头巷尾给老百姓上课。

也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反正都得听。

以至于花花世界对面儿胡同里的窑姐儿,用拳头捶着相好的胸口,骂人时都会说几句西洋话了。

陆沅君封西云仍然住在小公馆里,两人天天埋头算着南春坊给西洋人的租期还有几年,收回之后又该如何处置这块地方。主城里依旧残留一些没有修好的街巷,上哪儿找一笔钱来。

这会儿陆沅君倒有些期望,父亲在后山里埋的要是黄金就好了。

“妈!我爸呢!”

小公馆的门被猛地从外头撞开,闯进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娃,肩头斜跨着藏蓝色的布包,梗着脖子的向陆沅君问道。

问完之后瞧见了坐在一旁吃点心陆夫人,孩子又弯下腰奶声奶气额叫了句外婆。

“姥!”

陆夫人喝了一口茶水,将甜腻的点心顺了下去,纠正起了外甥。

淮扬的厨子手艺虽好,但这里毕竟是运城的地界,不能叫外婆,要叫姥姥。

如今的中小学都是新式的,从学校里回来的娃娃也没人喊爹娘了,也不管是陆沅君的孩子,还是馄饨摊的娃娃,回家都是一口一个爸,一口一个妈。

甚至有个在三贝子园落水的孩子,浑身湿透不晓得喊救命,喊得是HELP。

见母亲纠正儿子,陆沅君撇撇嘴没有插话,好歹现在管你叫外婆还能听懂不是?

陆沅君怀里抱着一个小的,襁褓之中的女儿仍在睡梦之中,听到哥哥瓮声瓮气的问话,嘴巴嘟起仿佛要醒转过来。

好不容易才把小的哄睡着了,陆沅君可不想经历一次,连忙将眼神顺着楼梯的方向瞟了过去。臂弯轻轻的晃动着,开口的声音更加轻柔。

“你爸在楼上。”

得了母亲的回答后,男娃儿将斜跨的书包从肩头扯了下来。从包里抽出了其中一本后,剩下的通通随手丢在了地上。紧接着便转身踩着木梯的台阶,咚咚咚的往楼上跑去。

刚跑了几步,小男娃似乎想到了还在熟睡中的妹妹,咚咚咚的脚步声陡然消失,他改为蹑手蹑脚的往楼上走去。

陆沅君看着儿子的背影很是疑惑,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出现呢。以前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可都是找自己。即便见到西云了,也总是躲躲闪闪,开口就问‘爸,我妈呢’。

今儿这是怎么回事?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是不是在学校里闯祸了?”

陆夫人和陆沅君母女之间心有灵犀,同样觉得奇怪。

这孩子才十来岁,没到跟娘不亲的时候。今天反常的很,肯定是闯祸了,学校里的先生让赔钱呢。

陆沅君本就担心,听了母亲的话后越想越不放心,把臂弯里的女儿交到了陆夫人的手里,自己提着旗袍一角,也顺着楼梯走了上去。

小公馆不算大,跟主城里的大宅院儿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运城一个普通的财主都要比封西云住的排场。二楼除了几间睡房之外,就只有封西云的书房了。

“要是打了李勋来的二鬼子,咱可说什么都不赔钱。”

陆夫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边抱着外甥女儿在在臂弯里晃悠,一边提醒楼梯上的亲闺女。

东洋人是被赶出了运城,可李勋来那个东洋媳妇留了下来不说,还生了个二鬼子。运城百姓对此很不满意,就算李市长两袖清风,他家的锁头时不时的就被人灌了浆糊。

陆夫人也在这个不满的行列之中。

右手搭在扶手上,陆沅君目光向上看去,没有理会母亲的话,她瞧见此刻书房的门虚掩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