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倾城(102)
一连串奇怪的动作,只有司慕贤看得懂单勇的踌躇,秦导演和那几位羡慕的摄制人员都是诧异不已,不过个中原委,可够让人猜测纷纷了,而且面前这位吹唢呐的小伙,对左氏了解这么清楚,忍不住让猜测中又多了几分臆想,秦导演半晌才问着:“您和左老是……噢,要不方便,我就不问了。”
不知不觉中,已经换成“您”了,不过有点不理解就这身份还要三千块酬金。单勇没搭腔,雷大鹏可憋不住了,直道着:“还没听明白呀,他泡过左家那小姑娘呗,说不定左老头也看上我蛋哥了,要不让你们请呢?”
这话惊得导演嘘声直梗脖子,手里DV拿捏不稳,差点摔到座后,摄影师也吓了一跳,侧侧地打量着单勇,至于二排那位场记的妞么,多少就有点自责走眼得厉害了。唯有一位什么都不在乎的雷大鹏追问着:“喂喂,导演,上次跟你说拍后宫、抗战戏,咱就提了找俩花姑娘的要求,你都不搭理我,信不信我跟左老说,真给你拉回投资来。”
导演又是一愣,看着雷大鹏满在不乎的样子,这倒不敢当成傻了,凛然点点头道:“成,只要有投资,剧本演员海了去了,别说拍后宫,给你组个后宫都没问题。”
雷大鹏乐了,司慕贤和摄影师笑了,场记那妞脸红了,只有单勇没有笑,脑子里懵懵的,根本没有听到这几位在扯什么。
荫城镇越来越近,不过单勇的思绪,却飘得越来越远……
第一卷 象牙塔里的幸福生活 第56章 铁水钢花花绚烂
“荫城的铁花,是一种别致的焰火,全国绝无仅有,俗名铁犁铧、铁礼花或铁骊花,是把铸铁熔化成粘稠状的铁水抛向天空,散开后,热铁水在氧化作用下绽开会自然迸出火花,说是焰火,更甚焰火……这和我们潞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冶铁史是分不开的。左教授、宋教授,您二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是不是有点班门弄斧了?”
许部长笑着回头道,车后坐着两位教授,一起来观这次大民俗摄制场面的,时别两月,许部长却是比上次陪同更小心了几分,潞院的意外让左教授生气拂袖而去,他也没少遭池鱼之殃。
从潞州市区到荫城镇还有30余公里的路程,此时后座的左南下和宋诚扬却是心情颇好,晚饭的时间刚过,稍显微醺的左南下笑了笑,谦虚了一句,不料旁边的老友宋诚扬揭底了,笑着道:“许部长,您还真是班门弄斧了,左老母亲娘家就是荫城人,娘家舅就是六十年代铁花队的队长,七十年代左老回潞州,我陪同走亲戚,那时候舅老爷七十岁还打铁花。”
“是吗?”许部长惊咦一声,好不意外,怨不得左南下对这个庙会节情有独钟呢,还要亲自来看看。
“呵呵,那时候我们俩都是穷老师,可没有现在的待遇。”
左南下笑着,接着许部长递过来的一瓶凉茶,放到了宋诚扬手里,照顾着这位比他还大的教授,解释着这其中的渊源道:
“严格地说,这是咱们潞州过去祭鬼驱祟的一种仪式,过去殡葬死者仪式就是打铁花,按照迷信的观念,屈死鬼是不能投胎转生的,所以每逢二月十五、或者七月十五,专门打铁花为冤鬼鸣冤,场地特意选在老槐树下,而且有意将铁花打到树枝叶之间,以象征铁树开花,过去选用这种方式寄托对屈死鬼的同情,祈望他们再世成人,之后形成了鬼节打铁花的民俗……不过因为铁花的艳丽魅力,演化到现在,反而成了一种欢度佳节的娱乐活动,殡葬反而不打铁花了,呵呵,有时候民俗的演变,像哲学里正反论一样,可以相互转化的。”
“哦,看过不少次铁花,我还真不知道起源是殡葬仪式。”许部长一副受教了表情,虽有恭维,可也透着尊崇,要真说起民俗来,就他这个土生土长潞州人未必知道得比这俩老头多。一旁坐着宋教授也接上腔了,又摆活了一番八角楼、檐台、高跷、傩戏等等一堆民俗,而且说最早在三十年代就有荷兰的传教士把潞州不少民间艺术介绍到国外,特别是搭檐台和铁花民间艺术,被他在书中称为“神奇的魔术”。
车行驶间,谈笑风生,左南下不时地侧头向后看看,这次的派场却是比上一次更大了,前面有警车鸣笛开道,领队有市委O字号的四辆奥迪,后面还有天脊化工、电视台、摄制组随行的七八辆车。
听到警笛的声音,左南下微微蹙眉的回过头来,发疏脸黑的宋教授打趣地问着:“怎么了?又破坏左老的清心寡欲了。”
说实话,有点,女儿是天脊化工的董事长,市里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头等大事,这招待得就有点过犹不及了,不长的一截高速路,收费站全线开放,路口有交警敬礼致敬,空荡荡的大路全车通行无阻,不用说,肯定清路了,左南下舒了口气,咂吧了嘴,明显不屑,摇摇头,凛然对宋教授说着:“不瞒你老宋,我还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了特权阶级了,七十年代回乡时候你记得咱们什么得性么?班车坏半路上了,还是坐老乡的驴车回荫城的。”
“这也是正反论相互转化嘛,有什么想不开的?”
宋诚扬仰头哈哈大笑,前面那两位却是不知还有这等秘辛,都笑了,宋诚扬理解老朋友此时的心态,恐怕对市里这番安排有点微词,笑着劝道:“入乡随俗啊,你说你左老成这么大人物了,总不能再牵头驴送你吧。没看出来啊,你脾气还挺大,一声不吭就走了,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照样得被拉着陪坐道歉。”
“这话不对啊,那次我可真不是有意给你难堪……我实在是生气,全市就这么一所高校,怎么都成了这个样子。”
“什么样子,你眼前还不也是个看不惯的样子,你不也勉力为难接受了。”
“不是,别偷换概念,这教育氛围和社会风气,中间最起码应该有一个隔绝层吧?我去潞院还真不知道刚发生学生罢灶,之后又有假冒伪劣曝光的事……这个场面咱们就不谈论了,可这个学校搞得像个勾心斗角的名利场,那总不好吧?”
“南下,你不像七十了,你像刚过十七了……我现在发现你这个出世之逸也是装出来的啊。呵呵,我不相信,现在是家家扩招、全民学历,你在的大学里能比潞院强多少?这和当年的打倒臭老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何其相似呀,所谓文化一直就是政治和政权的附庸,这不是一个两个力挽狂澜的人能改变的现状,就即便有,也不是你我。我们不也都是政治洪流的幸存者么?”
两人呛了几句,反倒是宋诚扬说得左南下哑口无言了,相比之下,发疏面黑、满脸皱纹和老年斑的宋诚扬着实没有点出尘之意,只不过话里的境界要比左南下高出一截,一听此言,左南下呵呵一笑而过,摇了摇头,无语了。
前面的许部长却是不敢掺和进这两位老头的争执里,现在也略略知道了点左南下所痛都在城市化对民俗的破坏和摧残,上一次又是因为潞院发生那点烂事,说起来实在是地方上够呛,隐隐地多少对这位没有一点富绅贵气的老头多了一份敬畏。
“哎……老宋,咱们俩吧,都活不了几年了,你说咱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将会在什么样的氛围里成长,我还真不敢想像。”
“该成长,总会成长起来的,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可我们已经为未来作了力所能及的事,无憾今生了。这点我倒不担心,就像你讲话,文化的因子是根植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骨子里的,如果有适合它的土壤和阳光,总会开枝散叶的……我用事实来驳斥你的担心,我前两天收到了全系初审的毕业论文,当然,大部分都是垃圾,不过这垃圾里,可能有一篇你感兴趣的东西……”
宋诚扬说着,随手从老式的提包里拿了一摞纸质论文,左南下还当是宋老头想举荐个什么人,笑着没有揭破,这点顺水人情,来潞州已经送出去不少了,接过论文,粗粗一览开头,寥寥数语看得兴趣大增,拿着老花镜,叫着开灯,许部长赶紧地安排着放下前后厢的隔窗,给这两位讨论学术的一个安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