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入释(78)

所以,一看到识海中山寨版的极乐世界到处珠光宝气,到处妙香、妙音充斥,不但没有高兴和迷失,反而皱皱眉,然后道心不动,完全当做幻境,念诵了几句经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让人心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自然而然进入老子亲授的心印中《道德经》的境界。话音一落,识海中的颜色和声音就完全泯灭。

但是,识海中还有花、有树、有珍禽、有佛刹、有水池、有水、有珍宝、有西方三圣无数分身法相,虽然都变成黑白的,十分素朴了。老熊这个新觉醒的自我意识仍然不喜欢,还是太芜杂了,于是,又念了几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经文声音所及,也就是《道德经》的境界所及。虚无的识海中仿佛化出无数气流漩涡深渊,对着黑白的山寨版极乐世界中的种种景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将所有的花、树、鸟、水池、珍宝、佛刹等消解同化为识海原本识海虚无的景象和质地,太过巨大的就如同深渊一样吞噬。

最后,还剩下西方三圣的无量法身,老熊这个意识仍然不满意,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三清弟子,心中怎可有佛相?”想了一下,又念出几句经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随之不见其后。”将西方三圣法相视而不见,触之无觉,混而为一,归于无物,在识海中创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终于心里十分满意。

这些变化说来话长,实际上老熊这个意识觉醒后,不过是说了三段话,原有的山寨版极乐世界就消失无踪。而十亿多佛土距离外的西方三圣有感,叹息一声,果断地切断了老熊两个元神之间的联系。就这样,以老熊的识海为战场,道佛二门无声无息地较量了一场。而老熊虽然亦有很高境界,还有两个元神,但是,面对道佛二门的教主级别的人物,仍然沦为棋子而不知。一个沉醉在极乐世界中,一个感觉做了个梦,感觉无惊无险就过去了,这不知是他的造化,还是他的悲哀!

而后,在老熊本体的识海中,老熊继续睡觉,继续做梦。不过,梦境中再也没有阿弥陀佛,反而梦到了“老子”在讲道。这次做梦,讲道的“老子”身前没有关尹子,而老熊的在梦中也非从头到尾听《道德经》,而是一边思索,一边听讲。想到什么疑问,就听“老子”讲什么,仿佛真有老子在前解答一样,而道德经五千言仿佛万能,翻来覆去这些话,却能解决所有疑问。真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可以说,到了这一步,老熊才算真正得到心印传承,才算得到真正的心印传承。

而由于老熊本体摆脱阿弥陀佛的影响,还反过来通过虚无大道和对道德经的深刻感悟反过来影响本命元神。使得本命元神乍入极乐世界,乍见极乐胜景,却不怎么惊讶,因为他定境不失。也不贪著,因为前期没看到人,对其中珍宝和八功德水也没有贪著,喝水现八功德水的好处,也只是满足需要即止。虽然本命元神喝了很多,但一点也不住贪念。而后,他难得地保持清醒,虽对阿弥陀佛尊敬无比,顶礼膜拜,却没有丧失神智。听阿弥陀佛亲自说法,也能保持自我判断力。

这些,老熊的本命元神自己毫不觉得奇怪,可是阿弥陀佛等西方三圣在庄严的外表下,可是十分惊奇。要知道,若是凡人因为念了亿万遍“南无阿弥陀佛”而到达极乐世界,早就没有自我意识,达到佛门的“无我”境界,相当于阿弥陀佛分身了。而一般修行者若到了极乐世界,要么很快惊讶得失了定境,只是沾染点香气和八功德水就结束极乐世界之旅。要么见到阿弥陀佛肯定哭着喊着要皈依,哪能像老熊本命元神一样,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元神心念笼罩下,在人家的地盘还能随时保持清醒、虽然狂喜,却也没有失态。还激起阿弥陀佛的一点若有若无的好胜心,一连对他讲了十几部高妙异常的佛教核心的经典,但是,由于本命元神一来受第二元神不自觉的影响,如同虚空一样,涵化一切,另一方面,这种境界又被海量的能增长道行的八功德水加强,所以,老熊本命元神竟然能听懂阿弥陀佛讲的大部分经文。

大概这就是后来阿弥陀佛对他那样客气的原因吧!不然,老熊何德何能让阿弥陀佛亲自接见呢?

这些曲折,也是老熊三个元神合一后,又经历过很多各教明争暗斗之后,才想明白的。

而后,本命元神继续在极乐世界中听讲,而老熊的本体在睡满一个月后,且被地球的核战争惊醒过来。

第60章巨大收获守护一方

(((cp|:25o|h:19o|a:1|u:.jpg)))九月六日,睡了整整一个月的老熊被万里之外的一声巨响和身下的震动惊醒。/这一觉,是他有史以来睡得最长也是最舒服的一觉,而且,睡中还做梦修炼,睡丹功也晋级为睡仙功。

他起来伸伸懒腰,感觉全身噼里啪啦全身骨骼如爆豆一般响了一遍,全身格外轻松和舒泰。然后,他觉自己虽然醒了,但是胎息境界还在保持,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在自由地开合呼吸,而口鼻呼吸若有若无。一凝神,就感觉自己周身真元浩浩荡荡、绵绵泊泊,每个毛细血管以及皮肤、梢,真元都是动念即至。全身仿佛没有经脉,完全被真元充满,又仿佛全身都是经脉,真元的流动完全没有限制。

再一凝神、神念返观内视,只见全身三百六十五个大穴全都灌满真元,如同大海一样广阔,仿佛三百六十五个大穴都是丹田。而全身主要经脉如同长江大河,将全身真元融汇成一片汪洋似地,仿佛全身共一个丹田,全身皆是丹田。

全身的真元如同大海,意念如同日月的引力,意念一动,真元如同潮汐、洋流很快行动起来,但是真元的“大海”主体不动。这样一来,老熊虽然没有结成金丹,但是全身真元弥漫,如同充满气体的气球,轻盈无比。动念间,真元即可为我所用,全身内外包括脑海、骨髓,皆念动即至,无不如意。

同时,由于真元如同大海,由极强的镇伏神念的作用,无须佛门种种禅观慑服神念之法,真元本体稳定,就自然镇伏了神念。因为神气相依,神动则气动,气动神亦动;神静气静,气静神亦静。凡夫心如猿猴难训,意如骏马难静。因此,神念安静很难,佛门修行常常需以大智慧、大毅力进行禅观,才能慑服神念。而道门多从“气”(包括真元)着手,气伏则神伏,让精神依托物质,按部就班修持。

而佛门则一上手就从精神着手,因为没有物质性的“气”做依托,所以心猿意马很难降伏。佛门解决的手段一是通过苦行让痛苦提醒自己意念专一乃至于无念,或者是建立对佛陀的狂热专一的信仰,将念头寄托于佛陀身上。而到达一定程度后,舍去活泼、灵动的身体,将用意念构建的“金身”飞到由精神力构成的极乐世界,或者留住在凡间附着在没有生命的金属雕像或泥塑木雕上。这样,由于雕像没有肉身的生命活动,就没有肉身的“气”会牵动神念,也没有肉身的会牵动神念。

而且,道门炼气,可以将物质性的气转化为元神之力,所以,道门修行者除了存神一脉外,几乎不怎么需要信仰之力。而佛门舍弃肉身后,无论是飞升到极乐净土的,还是寄托于雕像上的意识体,必须吸收信仰之力才能补充精神力(相当于道门元神之力)。只有佛祖境界,已经完全悟通掌握阿赖耶识,才能在阿赖耶识中提取无垠的能量,才无需依赖信仰之力。但佛祖构建的极乐世界由于全靠精神力维系,必须有信仰之力补充,否则佛祖一人出力也太吃力、太亏本了。

所以,佛门对信仰之力的追求乎寻常的狂热,为此,佛门教义的菩萨乘修行之道就是要让无数信徒完全舍弃自我、舍弃一切杂念,专门为光大佛门而不顾任何艰难险阻,去弘法,去建寺庙,去普度众生,本质上就是收集信仰力。

由于对信仰之力过于依赖,佛教如同耶教、回教一样,总是难以出世,总是深深卷入世俗政治。而道门由于自食其力,倒是可以更出世、更逍遥一些。但是,物质性的东西比精神性的东西朽坏得更快,而且道门不依赖信仰力,但是对灵气的依赖却很重,所以当天地灵气衰竭后,佛门上可依赖信仰之力修行,道门却一蹶不振。

为什么道佛二门皆要让神念安静不动呢,因为道门追求长生,在有身体时,神念动荡不安,会牵动气的浮荡,加快人维持寿命的先天之气的耗散。同时道门认为人的意识分躁动的识神和安静的元神,只有元神才契合先天之气,才能吸收后天之气补先天之气。而佛门要精神长存,也需要让人显意识的神念寂静,才能让自性清净、清静的佛性真如显现,有了佛性真如才能有效吸收信仰之力,也才能维持失去肉身寄托的精神体的凝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