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主带走后我成了祸水(73)
而这,还是秋兰溪所接触到的,这个时代最‘温柔’的人了。
或许燕清黎认为她展露这一切,是信任的表现,但对秋兰溪来说,她只是更清楚的认识到了她与这个时代的隔阂。
所以她开始减少出门的次数,大多数时候,宁愿出门与自然相伴,也不想再与古人有太多交谈,秋兰溪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她开始抗拒融入这个时代,这样的行为,迟早有一天会让她自己把自己逼死。
人的精神是坚韧的,也是脆弱的。
秋兰溪很清楚这些,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空茫,她知道这是为什么,她怀念现代的设施,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时的付出,更怀念那个看到哪处有趣,就订票说走就走的自由。
不必担心安全,没有分明的阶级,男女或有一定的不公平,可至少绝大多数人,都自由的掌控着自己的人生。
而封建社会习以为常的常态,对她而言又是何等的可悲?
但秋兰溪把自己的心思隐藏得很好,一个学心理的,想要人看不出自己的心情,何等的容易。
燕清黎也只以为她是喜欢自然,就像一些有名的士子,不慕荣华,纵情于山水间。
她也确实没有分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秋兰溪,或许在她眼中,她已经给予得足够多了,家长、掌家之权、出入外界的权利、吃喝不愁的生活……这样怎么会还不开心呢?
燕清黎更关注于朝堂,因为庆和帝对她的宽容,她能得到的权利明显比之前要更多,步子也能迈得更大些,这殊为不易的机会,她不可能不抓住机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件事上投入得更多,放在另一件事上的心思自然就不可避免的减少,但秋兰溪对此并不恐慌,反而还觉得舒服。
一直关注、揣摩另一个人是很耗费经历的,前世秋兰溪碰到棘手的病人时,在设计出治疗方案并成功后,都会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对她来说,燕清黎不过度关注她,于她而言反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休假。
如此,时光悄然在指尖溜走,转眼就到了秋收的季节。
宁国击败了滕国,今年终于不用勒紧裤腰带将粮食送往前线了,丰收的喜悦和能不必饿死的幸福让整个宁国都沉浸在了欣欣向荣的气氛当中。
在这种时候,秋猎被提上了日程。
秋兰溪听到燕清黎的问询时,禁不住吃惊的睁大眼睛:“怎么会有秋猎?!”
在秋兰溪看来,这着实有些不可思议,庆和帝不是糊涂蛋,不该不清楚一场秋猎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那足以让这一年所积攒下来的家底都给花光。
宁国是胜利了不错,但多年的大战结束,正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近几年内都不该有什么大型活动,而该一切从简才是。
难道庆和帝飘了?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自古以来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晚年都很容易变得昏聩,一世英名被毁于一旦。
看着秋兰溪的吃惊,燕清黎想到那些兴高采烈的官员还不如一个未当官的人看得清,她便有些不悦,将剥好的栗子塞她手里解释道:“这场狩猎必须得有。”
也就是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秋兰溪若有所思。
燕清黎见她没有拒绝进食,眉眼舒展了几分,不知是不是苦夏,她整个夏季都吃得不多,天气转凉后似乎又有点不太适应京城的气候,还小病了一场,前几日才见好。
“你想去吗?”燕清黎问她。
私心里,燕清黎是不想她去的,毕竟再如何猎场也不如京中安全,但她不会替秋兰溪做决定。
秋兰溪想了想,有庆和帝在,安保水平应该是很有保证的,周边景象她也看腻了,于是便痛快的点点头。
燕清黎见此,也不劝说,只道:“那你在秋猎时很紧我,不必跟那些家眷呆一起。”
她鲜少有把秋兰溪看得紧的时候,秋兰溪机警的察觉到不对来:“有危险?”
如果有风险的话,秋兰溪想……她好像有点更迫不及待了。
明明她是很惜命的,可如今,她似乎已经开始产生点自毁倾向,秋兰溪心知肚明,但医者不自医,她似乎并不知道该怎么治愈自己。
燕清黎看着她有点渴望的眼神,不禁咽下了原本的话,只答:“没有,只是难得有机会能做到跟卿卿做到形影不离。”
她自然的将话题转向松快的方向,权利养人,这些时日掌权后与那些人老成精大臣的争锋相对已然让她对人心都开始变得游刃有余起来,再不是一开始能轻易被秋兰溪挑拨得不知该如何收场的雏鸟了。
秋兰溪闻言便不由笑了一下:“我们每晚不一直都形影不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