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梨花开+番外(73)

魏元齐目光收缩,冷笑一声,“孟秋成,你是长安县令,却对朕的家事如此清楚。你今日御书房中的这些话,朕便可赐你死罪。难道你当真不怕死吗?”

孟秋成毫无惧意,轻轻摇头,“皇上不会杀微臣的,因为皇上需要借微臣的手,除掉皇家这令人不耻的秘密。”

“哈哈哈!”魏元齐忽而大笑,“孟秋成啊孟秋成,你果然与众不同。难怪安荣会看中了你。只是你若真心帮着庸王,今日你也必定会被庸王视为心腹,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你又为什么会帮朕呢?”

孟秋成再次叩拜,“一山不容二虎,臣只忠贤明之主。庸王虽对微臣另眼相看,可对天下人命,视如草芥,绝不是贤主之选。”

魏元齐听罢点头,“呵,你的事迹朕也有所耳闻,贪财好色,长安城中商户闻而色变。你这个县令做的是民怨极深。如今你却告诉朕,你只忠贤明之主,岂不是笑话?”

“皇上,臣一没有烧杀抢掠,逼良为娼,二没有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所以臣,不怕外面流言蜚语。朝堂之上,遭人陷害的往往都是忠臣良将,臣这样做,也是为求自保。”

“为求自保?难道朕的江山还容不下忠臣良将了不成?”

“皇上,不是容不下,是奸佞当道,防不胜防。这一次皇上虽然赢了庸王,却也是赢得险。那些暗中窥视之人,自然也已经看到皇上掌权的心思。皇上想要掌权只会更加难。所以,皇上需要一个微臣这般的人,替皇上分忧。

永乐寺大火一事,微臣已经有了人证,恳请皇上准许微臣调查此事。皇上贸然除去庸王,太后必然以死相逼。皇上忠孝道,可庸王留不得。皇上可借此事斩草除根!”

孟秋成眼中凝结出一道光芒,这光将她突显的更像是处事不惊的谋臣。

魏元齐心头一惊,他的确需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是个隐患。若是有一天他突然像庸王一样反了,就会是个大麻烦。

他冷静的看着孟秋成,只最后还是同意了。

孟秋成走后,刘喜才进来伺候。

魏元齐叹息一声,“刘喜,你说朕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刘喜低头一笑,“皇上可听过一句话,蝼蚁之人,最是长寿。孟大人虽然行事作风不太受人理解,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苟活至今。皇上身边缺一个这样懂得自保,又能替皇上解决难题的人。只要皇上能掌握住他的命门,皇上还担心什么呢?”

魏元齐思量许久,才点了点头,“是啊!朕要牢牢掌控住一切,便不再怕任何变化。刘喜,去安排一下,明日朕要去华天寺亲自上柱香。”

刘喜点点头,“是,皇上!”

作者有话要说:孟秋成:你和梁王牵手了?

锦汐:没错!

孟秋成:哪只手?

锦汐:右手!

孟秋成二话没说,抓起锦汐的右手使劲搓揉起来。

锦汐:???你干什么?

孟秋成一脸认真:搓掉他的气味,盖上我的,这样别的单身狗就知道你是我的女人了。

锦汐握了握拳头,压低声音:哥屋恩!

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

不过看到很多小可爱站邪教,我的内心有一万只草泥马颠颠的跑过。

哈哈哈,还有小可爱觉得锦汐配不上咱们小孟,

我只想说,NO,NO,NO,

锦汐也是个精明狡猾的小狐狸,明天就知道了。

感情是相互的,一方给予,一方索取的感情不长久,

所以本文不存在掰弯,和单方面示好。

请小天使们放心大胆的食用吧!

第59章

大周一百四十三年庸王承乾门造反,史称承乾门之变。富察尔泰护主有功特封骠骑大将军,孟秋成擒贼有功,升御史中书郎一职。

查办庸王余党二十七人,收押天牢。

太后几次三番求见皇上,为庸王说情皆都被阻。

辅成王府,魏光谦父子二人端坐厅前,二人都未说话。

魏元昊按耐不住,开口问道,“父王,您今日叫孩子来,究竟是为何事?”

魏光谦还未说,一个巴掌就已经打了上去。眼底还带着怒气,一张与魏元昊相似的面容上,尽是严肃之色。

魏元昊捂着脸,低头,“父王是在怪罪孩儿吗?”

“这一巴掌是在提醒你,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三思。这一次回京,一来是为了皇上的事情,二来也是为了你。

那个青楼女子既然入了宫,你就不该惦记。你以为你背着为父做的那些事情,为父一点都不知道吗?十万两,为了这个女人你竟敢拿出十万两去青楼。孟秋成是个贪官污吏,你却和他争女人。为父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魏元昊急忙起身,跪在地上,“父王,孩儿是真心喜欢锦汐姑娘的。”

“真心喜欢又如何?你是我的儿子,你的王妃必定是名门之后。这等青楼女子,你想都别想。这一次为父回来,就是为了你的婚事。张丞相的女儿才貌双全,且张丞相也有意与本王联姻。

为父已经答应了张丞相,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为父都安排好了,过几日,你与那丞相小姐见上一面。张小姐知书达理,你一定会喜欢的。”

魏元昊心有不甘,但在魏光谦面前却不敢将这样的不甘直言表达出来。他深知自己父王一心让自己与张丞相的女儿联姻,绝不仅仅是因为张小姐出自名门。更重要的是,张丞相在朝中的势力。

以往,张书礼与魏光谦之间并无多大联系,一个长居京都,一个久驻边关。现在突然多了这样的一门亲事,魏元昊明白,他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反对了。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那份不甘让他越发难以平静。

美貌女子他见的多了,可真正让他牵肠挂肚个却只有锦汐一个。从见到的第一眼,便已经被她吸引住。

现在让他放弃,他自然不愿意。他一下从床上坐起,握了握拳头,他得不到的东西,谁都别想得到。

永乐寺大火一事,由景荣公主牵头,皇上亲自任命,由孟秋成来督办。为方便查案,特赐了行宫令牌,自由出入皇宫之中。

有了这行宫令牌,除了方便取证永乐寺大火一案的线索,还可以趁机调查当年的那件事。当然,也方便了孟秋成见一个人。

庸王谋反被关押,皇上也就无暇顾及这百花榜榜首。后来由宗卷处的总管太监,找了刘喜,说是想调拨两名识得字的宫女帮着打扫整理。

这进宫来的宫女多是因为家里贫穷,饭都吃不上,谁还顾着识字呢。最后选来选去,便选了的锦汐和另外一名宫女一起。

而那一名宫女,恰巧是献舞当日,提醒过锦汐的那名宫女,名唤闾儿。

这宗卷处的总管太监王壬安年事已高,头发也已经全白,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昏花的老眼盯着锦汐,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还有一个呢?”

锦汐行礼道,“回公公,闾儿早上被刘总管叫了去,因为此前闾儿一直是宫中舞女,循例,当与乐坊处的管事交代。”

王壬安点头恩了一声,又道,“这宗卷处啊,事情不多,可惜此前有两人到了出宫的年纪,杂家留不住,这才向刘公公要了你和闾儿过来。在这里,没有重活,但却也要注意。

别怪杂家没提醒你,这皇宫不比在外头。你们要时刻牢记,祸从口出。不管听见什么,看见什么,都不得声张。所有事情都给杂家烂在肚子里。

今儿呢,孟大人受皇命调查找永乐寺大火一案,来咱们宗卷处查找当年的当年的宗卷记录。孟大人说了,他手受了伤,不太方便,所以呢想找个机灵些的人帮忙。既然闾儿不在,那你就去帮忙吧!”

锦汐等着王壬安说完,连忙又行礼道,“是,公公!”

宗卷处是存放宫中记录每年大事例簿的地方,大周自开国以来,宫中的一些大事都被记录在册,还有一些是谋反的详细记录。就庸王这一次的谋反,不久也将被记录在册,留在宫中。

锦汐推开宗卷室的门,入眼的是一列一列的书架。书架每一层,都满满当当,全是宗卷记录的事例簿。

整个宗卷室四周的窗户与别处也不一样,全都推不开,是封闭的。唯一的出口,就是她刚刚推开的那扇门。

门外的阳光投到门槛之后,因为每排书架都十分高,又全都塞满了事例簿,所以里面的光线很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