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楼心道:“这个萧四郎,好大的胆子,让她给教坊使传授戏曲已经是她的荣幸了,收钱还不够,竟然敢提条件!”
但想到上级勒令自己必须搞懂戏曲是个什么东西,在皇帝生辰节得排两部出来。萧桐掌握了他的生杀大权,他只好勉勉强强答应了。
司清湖在旁看得心惊肉跳,担心再次惹怒这些当官的,直到花萼楼答应才松了口气,幸好是个好说话的。
不过再好说话的也是官,不能让萧桐给他留下坏印象,她插了一嘴,道:“这里有许多丰富的故事话本,若是花大人相中,和作者商量后也可以拿去用的。”
花萼楼去勾栏看过《花木兰》,一下子就认出了她是花木兰的扮演者,没想到还如此善解人意,顿时眉开眼笑,难掩欣赏之情,挑起兰花指,道:“清湖真懂本官的心。兴龙节本官要给官家排两部戏曲,刚好缺话本。”
萧桐知道,宋朝皇帝的生日都是一个节日,兴龙节是当今皇帝的生日,在十二月。
花萼楼来学习戏曲,也是为了这个节日做准备。
只听见花萼楼又道:“萧当家,你和阿芸一起给本官选两个话本吧!”
司清湖柳眉蹙了蹙,不知是不是她敏感过甚了,这话好像有点……不对味。
萧桐从容地拿了一份稿递给花萼楼,这是他方才看的十几份稿中,唯一瞧得上眼的,故事还蛮有意思。
“这是什么故事?”花萼楼问。
萧桐道:“陈世美。”
作者有话要说:噗!为媳妇出气。
今晚这章挺肥的,所以,明天照旧不更。
第43章 摘果
陈世美?
所有人都一脸疑惑,这是谁?
萧桐始才想起,在宋朝还没有陈世美的故事。但类似的负心汉故事有许多,她交给教坊使花萼楼这部就是。
小说名叫《张协状元》,萧桐大学修过戏剧史,对同名戏曲也有所了解,在戏剧史上还挺有名的,因为这部戏曲是唯一一部剧本完整保存到现代的宋朝戏曲,对研究宋朝戏文有极大的价值。
萧桐看了看司清湖,有点顾虑,但还是向大家解释起了这个故事的大概。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蜀地书生张协赶考途中,路遇匪徒,被一个贫穷的女子出手所救,二人结为夫妇,后来张协高中状元,贫女寻夫到京城,张协嫌弃其出身,派杀手斩杀妻子,妻子得到一高官所救,收养为义女。机缘巧合下,高官相中张协,要招他为义女的夫婿,成亲当天,张协得知新婚妻子是发妻,于是……
“结局怎么了?”花萼楼紧张地问。
萧桐无语至极,“夫妻和好,大团圆结局。”
“哇靠!”花萼楼怒得跳脚而起,“这种人渣状元,凭什么不狠狠揍他一顿,还要和好?作者是谁?”
花萼楼赶紧看稿子,署名有写,出自一个浙江籍贯的作者手笔。
萧桐也万万想不到还有如此巧合之事,作者是浙江人,出自以前李枣当官的地方。张协也和李枣一样,出自蜀地,真的很怀疑这部极具研究价值的戏曲是为讽刺李枣所作的!
她又看向司清湖,笑嘻嘻地问:“清湖,你觉得官家生辰节给花大人演这部戏曲如何?”
司清湖本来听着这负心状元的故事,有些触感伤情。经萧桐这么问她,她才反应过来,看着她无奈一笑。
原来她是故意的,为了替她出气。
虽然张协有点像李枣,但她清楚李枣只是花心无情,并没有张协狠毒,再看那荒唐的结局,作者应该不是为了讽刺李枣而作的,只是刚好巧合。
但官家生辰宴请百官,当着李枣的面来这一出,使他无地自容,也不失为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她想像着那情景,嘴角忍不住扬了扬。然后她拿起稿子看,行文流畅,故事丰富,也适合改成戏曲,并不是她们为了讽刺李枣硬塞给教坊使的,是真的能拿出手。
不过……这大团圆结局有点膈应人。
“好是好,可这结局得改。”
萧桐赶紧附和道:“对,一定得改,不能洗白坏人,让他活得太舒服。”
花萼楼也一本正经道:“本官也是这么想的。既然清湖也认可这话本,那本官就放心拿去用了。萧当家你和作者商量商量,改一下结局,最好把负心汉写死。”
萧桐故作正经,连连点头:“花大人放心,这事草民会办妥!”
干脆就把《铡美案》的结局套到张协身上!
郑芸又道:“花大人需要两个话本,还剩一个,就由我与萧当家再作挑选吧!”
花萼楼点头赞同。
萧桐也表示没问题,毕竟这里征到的稿子才百多份,在里面能选中一部已是幸运。另一部还得再征集多些时日,好好发掘。
谈好了话本之事,萧桐便放心将戏曲的编排流程讲授给花萼楼。
可惜要讲的太多,两个时辰还未授完,花萼楼有事在身,与萧桐商量好下次再来,或者直接召萧桐入皇城的教坊司。
然后,他和郑芸就辞别了。
郑芸要为母亲到教坊司取近日东瀛进贡来的乐曲抄本,便随花萼楼回教坊司。
二人在宽阔漫长的宫道上,边走边谈。
花萼楼笑道:“方才听那萧四郎的讲授,连本官也深深地折服,真是颇有才华和想法的一位女子,难怪阿芸天天把她挂在嘴边。”
郑芸微微一笑,花萼楼夸萧桐,仿佛在她心里撒了蜜,甜滋滋的。
“我没说错吧,比你们教坊司许多人都有能力。”
“是呀,若是此人入了教坊司,我们就不必那么愁了!”
花萼楼说罢,长叹一声。想起每当官家、亲王公主还有许多朝廷高官举办宴会,他们教坊司都要绞尽脑汁想新鲜的节目,讨他们欢心。
特别是官家,最挑剔。最近没什么新鲜节目,他都挨了官家好几顿骂了。
幸好萧桐搞出了戏曲,在官家诞辰到来之前救了他。
脑子如此灵活,点子又多的人,若能入教坊司一起共事,他们能少挨好几顿骂,若能讨得龙颜大悦,还有封赏!
“如今她不也一样在帮你吗?这些日子我多去牙行,跟她一块为你选出话本,到排戏之时,哥哥同样可以请她进大内帮忙。”
从郑芸的话,花萼楼貌似捕捉到了些重要信息。
她如此积极地去萧氏牙行,为的怕不是选话本吧?而是和萧桐一起为他选话本!
起初他开口让郑芸和萧桐一起选话本,纯熟是因为郑芸是自己人,他了解她的鉴赏水平,有她帮忙把关会更放心。没想到这丫头得到指令后,还来劲了!
九成九是相中那萧四郎了!
花萼楼遂语重心长起来,“阿芸呀,你老实跟我说,你是不是看中那萧四郎了?”
郑芸先是怔愣,而后想到花萼楼和自己相识十多年,对自己的了解不亚于母亲。且这些时日她几乎日日把萧四郎挂在嘴边,他看不出来才怪!
她回复平静,大方道:“实话跟哥哥说,阿芸的确欣赏她。”
花萼楼道:“纵使再有才华、再有想法,她也不过是个商贾,你切莫深陷了!”
郑芸想到自己和萧桐身份天壤之别,眼里闪过几丝惆怅,但很快又扬起了唇角,道:“我自然明了其中的道理。”
“如此便好。”
“不过哥哥也说她有才,说不定日后有出息呢!”
花萼楼无奈一笑,“傻妹妹!”
郑芸好歹也是长公主之女,皇室宗亲,身份尊贵,有大把名门好儿郎好女郎去选,怎么能把大好的青春,去等一个牙郎变得有出息?
况且,再怎么有出息,其出身仍旧是商贾!
经过十多日的选稿,萧桐那边终于选出了四部小说,和作者沟通签好了契约,先是拿去给教坊司登记入籍,然后同时连载于《汴京风华》。
戏曲讲授班的教程萧桐也做好了,这日正式开始授课。
第一期收了二十名学生,有琉璃坊的如意姑姑,有其他牙行、教坊的当家,甚至还有几个青楼的姐姐。
共四节课,每节一个时辰。尽管收费五十两,但是还有许多人抢破头报名,为了控制人数,萧桐只选了二十名。等这期结束,再考虑下期的学生。
萧桐在台上把排戏曲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用风趣幽默、简明易懂的语言说出来,坐在台下的几乎都是同行长辈,不禁深深叹服,谦虚听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