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夫的白月光好了gl+番外(146)
然而赵羡词不为所动。
毕竟关于罗瑶这个人,秦牧云已经跟她通过气,知道此人有所图,堤防着呢,那就没什么醋可吃了。
晚晴想了想,又努力添了把火,“不过,小囡太小了,估计又是福莘抱着呢。嗐,您还别说,福莘抱着小囡,罗大姐在旁边顺手给秦小姐端茶倒水,别提处得多好了!”
赵羡词淡淡的一眼扫过去,晚晴心里一咯噔,慌忙缩回打探的目光,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的望着前方,心里扑通扑通跳。
真是奇怪,明明小姐一向都是很温和的人,从不打骂她,但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能让晚晴吓得立刻肃穆起来。
“夫人教字就那么有趣?”
赵羡词一眼就看出晚晴的小算盘,倒也没与她计较。
晚晴重重点头,“听夫人教识字,就跟听说书一样,每个字,一笔一划都有出处!”
实际上,因为小莲从未上过学堂,教起来毕竟困难,所以秦牧云就一边闲聊一边说,发散思维好便于小莲理解,以至于教一个字要讲许多小故事,效果出奇的好。
赵羡词扶额想了会儿,“走,我们回家听会儿去。”
她因忙不开,也没机会听秦牧云教字。况且她在家时,秦牧云都在陪她,哪里还有心思分给别人!
晚晴高兴地跟着她回去了。
这才傍晚,还没到家,就看到墙头上趴着很多七八岁的小孩,甚至还有不少附近村里未嫁的姑娘,都围在临河院子的墙头,远远看去,还以为家里出什么事了,惹那么多人不惜爬墙头也要围观。
待离得近些,赵羡词顺着围观的众人往里一看,竟然都在沉迷地听秦牧云教小莲认字。
她哭笑不得,问旁边一位姑娘,“你们都是来听秦小姐教字的?”
那姑娘乍见身边多了个男子,还有点脸红,慌得躲了躲,可又不舍得现在离开,只好小声道,“是啊,御史小姐教字跟说书似的,可有趣了!”
平日里,她们这些贫穷的乡村姑娘,可没有钱去城里的馆子里听书,偶尔有能识文断字的下乡讲一段书,都是这些乡下姑娘比过年还开心的喜事了。
赵羡词看着围观的人不少反多,各个都全神贯注的模样,再看看院子里神态自若的秦牧云,沉吟片刻,她忽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如,给秦牧云专门搞个场所,让她教字。
最好能是个比较开阔的地方,这样的话,这些围观的听众也有个站脚的地方。不然,都趴在墙头,像什么样子!
转念又想到,这段时间,给秦牧云搜罗的书籍越来越多,往后还会更多,书房只怕放不下,那不如搞个藏书楼?
或者,干脆两相结合,就在藏书楼前开个教字的场所?不然,一时半会还很难找到两块地。最好不要离家太远,也不能太偏……
赵羡词思考了一会儿,浑然不觉,自己也趴在了墙头上。
以至于秦牧云惊讶的目光扫过来时,她还十分高兴地对秦牧云挥了挥手……
作者有话要说:采访:请问爬自己媳妇墙头是什么感受?
赵羡词:感受是没有什么感受啦,就是看看自己媳妇啊,假装看不到媳妇的眼神就好了!
秦牧云:……爬墙头不如爬床头,赵姐姐了解一下?
第117章 117
福隆楼已经渐渐步入正轨,虽然现在盈利并不多, 但好在勉强收支平衡, 能还得起百宝楼的债。原来欠百宝楼的那笔欠款仿佛天文数字,这会儿渐渐分开还,好像也没有那么大压力了。
赵羡词这才有心思筹备客栈和为秦牧云筹建藏书楼。
她从墙头翻下来, 拍拍身上的灰, 在一众围观群众的欣羡目光中, 美滋滋地回了院子。
秦牧云哭笑不得,“你趴墙头做什么?”说着给她整理弄皱的衣裳, “好好的大门不走, 还染上翻墙头的毛病!”
赵羡词很不好意思, 讪讪道,“你没发现墙头上围了很多人吗?”
知道是知道,原本只有一个路过的孩子, 为捡落在墙头的风筝爬了上去。那会儿秦牧云正在教小莲认字, 护卫们看到就要上前去赶, 被秦牧云拦住了。
毕竟一个孩子, 有什么好计较的。
谁知道那灰不溜秋的小家伙, 取走风筝也没离开,就趴墙头听她说话。
秦牧云不以为意, 大白天的, 院里还有护卫,倒也无伤大雅。
岂料,第二天下午, 那孩子又带了一个玩伴来……
慢慢的,这临河院子的墙头就趴了不少半大不大的孩子。看他们穿着,一看就是附近村民的小孩,想来也是没机会上学堂,既然想听,秦牧云便由着他们去了。
而且,因为院墙并不低,孩子们沿着墙根,堆了不少石块。秦牧云有次特地去看了看,石块搭的粗糙,很容易摔着人,她想了想,就让护卫在小石碓周围堆了归整的大石块,沿着孩子们堆的石碓围了一圈,确定不会让那些小孩因为踩滑摔倒。
因动手的痕迹不是很明显,半大的孩子们还以为是别的小伙伴又堆了一圈,不知道那是秦牧云的手笔。
再后来,秦牧云发现,在□□岁的孩童中间,竟然多了不少小姑娘,也都兴致勃勃地爬墙头听她教字,还让秦牧云有些吃惊。
不过,再吃惊也比不上她一抬头,看见墙上趴的赵羡词。
赵羡词听她说完,高兴道,“我看,你可以去学堂当个女先生!”
“学堂里哪有女先生,”秦牧云打发小莲去练字,自己拉着赵羡词回了房间,“通常也只有你我这样的人家,才会给女子请个西席,寻常女子哪有轻易抛头露面的!”
别说什么女先生,连女学生都很少见。平民百姓家是没钱供孩子进学堂的,男女都供不起。稍微富裕点的,便只会供儿子读书,女儿养到十来岁就嫁出去了。
只有像赵家、秦家这样的门户,才会教女子认个字,不然配不上高门大户的门第。但教女子也是有别于男子的,比如赵羡词,看得最多的书就是烈女传。不过私下里,她偶尔也看看别的书,却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便是秦牧云,许多书不也是偷偷藏着看?
听她说罢,赵羡词就长叹一声,世道如此,无可奈何。
不过她心里暗暗定下主意,要建一座藏书楼给秦牧云一个惊喜,到时楼前弄个大院子,留给秦牧云教字或者做别的。
“今天怎么这样早就回来了?忙完了?”
“嘿,想你了,就回来了。”
秦牧云闻言一顿,“那陪我出去走走吧。”她握住了赵羡词的手。
这段日子以来,秦牧云依旧如过去许多年一样,在家中并没有什么事做。无非是练练武看看书,写写话本子,下午再教教小莲认字。
不过家里人多,她练武的时候,罗瑶就在一旁逗孩子,不时看看她。等到下午教字时,除小莲外,莫小十也会放下手里的活计,过来跟着听。
罗瑶也会在旁边。
大家都知道秦牧云不喜吵闹,因此就算在旁边,也大都是安安静静的。偶尔罗瑶那孩子哭闹,福莘就会即时把孩子抱到别处去哄,免得打扰到她。
按理说,这般日子热热闹闹,本不该寂寞。
但……秦牧云幽幽地看一眼赵羡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生意好像并不是那么好做,赵羡词常常白天出去,却要深夜才回。有时走的时候,秦牧云可能还没醒,回来没多久,又要入睡了。
虽然同在屋檐下,却很少有相处的机会,秦牧云其实……早就想她了。
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赵羡词就在身边,秦牧云却越来越有一种抓不住她的恐慌。
赵羡词没时间想那么多,她每天都被各种事填满。尽管福隆楼里的许多事情都交给了雷守青和何福,但大多数事情,还是要她亲自决断。福隆楼虽然并没有多大,可也不算小,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状况。
比如最近,赵麒年不知道被什么人指点,每天到福隆楼点卯,说是查看自己的店铺,但因他恶名在外,实际上很影响福隆楼生意。何福一次两次请他吃酒,但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赵麒年这次好像学聪明了,也不强说要见赵康,就是无事就带着人在楼里闲逛,指点这家,批评那家,但事情做得又不出格,让人也不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