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同人)[七五]大宋小地主+番外(204)
这不,他们到广州这边,需要赵允淏出面,这也是为什么,赵允淏进来叫庞昱起床的原因,这些事都是归他管的。
当然他也不可能提早的让庞昱起来,让他们等着人来见,是有多大的脸?
接见人,需要穿的稍微正式,又不需要过分的隆重,又不是台上唱戏的。
从大宋安居乐业以来,大宋子民的娱乐生活,就瞬间的,丰富起来。
可不要小瞧了老百姓的丰富想象力,那些个话本什么的,都能搬上舞台。
基本上,想开封府的包拯,那话本都快写不下了,可怜包拯每次都要看到自己的黑脸,被搬上舞台。
画的那是真黑,也难为那些人,把脸涂的比锅底还黑,就额头上留下一个白嫩的月牙。
其实包拯脸上那月牙并不明显,按照他的话就是,小时候调皮,不小心磕到了。
却成了整个汴京城辨认他的标识了?
他找谁说理去啊?
也不能真抓了唱戏的不是,可惜啊,找不到那写话本的家伙!
写话本的人,这辈子都别想找到,不可能的,不存在的!
因为那是庞昱开的脑洞,让暗卫们写的,这些个家伙,超有天分的。
一点就通,写出的话本还十分的精彩,庞昱都觉得,在他身边做暗卫都屈才了。
估计平时蹲守保护的日子有点无聊,脑洞都无比的大,堪称黑洞。
写出来当然要流通出去,不然放在家里自己欣赏吗?
他是那样的人吗?
做人嘛,就是要有分享的精神,不能光只有他被这脑洞震撼不是!
“沐将军求见。”
两人也不可能让人等的太久,一会,就在会客厅里,见到了沐将军,这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左右的男人,长的还算英气,白面无须,就是看着有点严肃。
“见过王爷,侯爷。”沐将军严肃的行礼说道。
得亏没喊王妃,不然怕不是要被打出去,庞昱可不喜欢被喊王妃。
“沐将军,辛苦了。”庞昱微笑着说道,直看的对方有些愣神。
不过沐将军很快就清醒过来,镇定的说道,“不辛苦,这是这次物资的账册,已经准备齐全。”
“还有什么事吗?”庞昱接过了账册,看对方还在恍惚的发呆,不解的问道。
“不,我只是觉得侯爷看着有点眼熟。”沐将军摇头,赶紧告罪的说道。
“哦?我是头一回,见到沐将军。”庞昱笑笑,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怕是我认错了。”沐将军也觉得不可能,自嘲的低头说道。
“送送沐将军。”赵允淏直接让人送客,本来他们随时都要准备出发,沐将军该待在他所带领的船上。
“喏。”侍卫当即对沐将军做了个请的动作,沐将军只能抬腿走人。
“你刚才的样子好凶啊,宸哥哥。”庞昱托着腮帮子,调侃的说道。
“他一直盯着你看,我要是还能态度温和,我还是人吗?”赵允淏盯着这个小没良心的家伙瞧,他当然知道沐将军是谁,当年调查庞家和沐家,可是一清二楚的。
庞昱的母亲,沐英娘没个好娘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几乎再没联系。
哪怕沐英娘离开庞家,都没想过要再回沐家。
就是当年沐英娘嫁人的嫁妆,都还是薛神医给女儿操办的,并且,还不是拿出来全部,被扣下了三分之二。
可以想象,那个家,为什么沐英娘不想回去了。
偏偏嫁的丈夫还成,可这庞家,却不是个好地方,龙潭虎穴都不为过。
也是命苦的女人,若不是见到了亲外祖父,怕是还要承受丧子之痛。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一个循环,没遇上亲外祖父的沐英娘保不住庞昱的命,后面也就没有赵允淏什么事了。
第156章 小地主之海浪
庞昱也是幸亏遇上了赵允淏,有这么一座大靠山,否则在这个世界里,光有一个神医太姥爷,可保不住他。
光是之前那些个绑架,就够他哭的了。
当然了,若是没靠山,他也不敢把那些东西掏出来,又不是真的没脑子,他搬出来的东西,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
其实庞昱觉得自己,跟赵允淏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他不说,赵允淏也不问,还让暗卫帮着他扫尾。
对于庞昱的小秘密,赵允淏不在乎,哪怕他想谋权篡位,赵允淏还能在边上帮忙递刀子呢。
可惜,庞昱没兴趣,当然了赵允淏自己也没兴趣。
他们两个光是现在的事,都做不完了,做皇帝,呵呵,不要了,他还想早点退休,是东西不好吃呢,还是山水不好看,为何要自虐?
就是赵祯自己,都想着把他家大壮培养起来,最好大壮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能退休了,想想都美滋滋!
真是亲爹,才做的出来。
给自己儿子起名大壮,只因为听说,民间起贱名,小孩比较能立的住,又不能叫铁蛋,二蛋之类的名字,大壮已经是极限了。
为了自家崽能站的主,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迷信的不要不要的。
没错,庞昱那唯一的外甥,就有一个土的掉渣的小名,得亏现在年纪还小,还没什么审美。
等以后,再大点,估计就不乐意了,堂堂皇太子,叫大壮?
想想都没有威严,以后还怎么镇的住那些个难缠的大臣?一怼大臣,然后大臣喊,大壮啊。
好吧,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知道皇太子叫大壮的,还真没几个,除了跟皇帝比较亲近的,那就剩下皇室宗亲了。
以后大概也就是皇太子的老师能知道,原本赵祯想让庞昱给大壮启蒙的,可惜,庞昱这次跟着赵允淏出门,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这事只能算了,总不能一直干等着,等到庞昱回来,大壮岂不是要做很久的文盲。
要是一般人家,说不定无所谓,可他们家大壮是谁?
未来的继承人,文盲可不行。
按照庞昱的话,只要是汴京的,等满五岁了,通通丢去小学,统一学习。
在家可以先学上一些,赢在起跑线上嘛。
庞玉一开始没答应,赵祯倒是有了这个念头,不说大壮,就是大壮的两个姐姐,都一起送去。
在汴京的小学里,可没有什么男女有别,更没有不让女孩子上学的事。
只要到年纪,必须去上学,这可是义务教育,十岁以后,男孩子和女孩子才会被分开上学,之前都是混在一起的。
要说谁家不让孩子上学,那就不好意思,你这是违反了律例,要么让孩子上学,要么去劳改。
长脑子的都会选送孩子上学,而却一般家庭,也很快就能体会到,送孩子上学的好处。
首先,不用在家带孩子,五岁大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丢到学校去,自然有学校的老师看着。
没几天,就老老实实了,放学回家都特别的懂事了。
学校不光学习文化课,还有学习基础的武艺,可以说是文武兼顾。
还能从这里头,挑出好的苗子,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朝廷办学校的初衷,从孩子里头,删选出人才来,总比那些不靠谱的民间老百姓自己瞎折腾强,真有好苗子,都被他们给整废了。
有专门的学校就不一样了,特别是从五年前庞昱鼓励人生孩子以来,大批的适龄儿童即将到可以进入学校。
也算是帮家里生孩子多的人家,减轻带孩子的负担。
而且朝廷加强了对卫生医疗的重视,怀孕都还要参加产检,减少有问题孩子的出生。
其实在古代,污染少,加上营养跟上,基本没有生出畸形儿的可能。
就近几年的出生率,那就是杠杠的,人口直接往上翻。
更有老外漂洋过海来到大宋,还有待下就不想走的,可惜拿不到永久居住的资格,开玩笑,是虽然让你想留下就留下的吗?
更不要说娶妻生子了,在大宋,审美还是有些诧异的,老外的长相,真没有未来这么吃香。
对大宋人来说,老外长的太奇怪了,鼻子那么大,还高,眼睛还各种的颜色,还有那头发也是,就没有一个黑的。
老外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为了体恤这些老外,朝廷只能颁布一条,若是在大宋境内记录没有违规的行为,在居住到十五年的时候,可以考虑发永久居住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