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82)

土尔扈特部落大王子忽然兴兵,带领两万草原精锐铁骑扣边。

克虏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

主帅卫堃与其长子卫若松战死。

土尔扈特部落大王子占据银川城。

并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

随后,大皇子帅部攻占了银川城附近的大小城镇,并传信给陪都守备白将军,要求朝廷将银川赐予草原土尔扈特部为府城。

不然,便兴兵攻破陪都。

消息传到京都,京都哗然。

醇正帝死后,大月朝并未给番邦报丧。

然而,瓦刺却得了消息。

上皇震怒。

然而,此刻却不是追查消息泄露的时候。

漠北距离京都不过几千里地,一马平川。

敌酋一旦攻破陪都,只需七日,便能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熙宁帝叫大起。

首要问题,就是谁人领兵挂帅。

上皇的意思是点帅领兵。

熙宁帝却想御驾亲征。

满朝文武虽然敬佩新帝的勇气,却是不愿意新帝冒险。

燕候这个时候遂请旨出征。

奉圣军将军贾赦,副将冯唐都请旨出战。

贾琏身为兵部侍郎,也出列请战。

上皇准奏。

命武郡王为主帅,奉圣军副将冯唐,兵部侍郎贾琏为左右先锋。

抽调五万禁军,两万奉圣军,拢共七万人马,号称十万兵马,组建征北大军。

贾赦加兵部尚书官衔,与顺亲王,忠靖王,英亲王一起组成战备后勤部。

专门负责替前线的军队筹集粮草。

翌日。

京都派遣三支钦差队伍,分别前往河南湖广江南征集购买粮草。

石梅整个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一战事因何而起。

唯一能够对得上的就是,卫家的将军府被锦衣卫包围了。

一切要等燕候到了前线,弄清楚战事始末,然后才会决定卫家何去何从。

史鼐这一次也请旨参展,被封为燕候麾下偏将。

至此,史鼐对于石梅的敬仰滔滔不绝。

倘若史家与卫家做亲,这一回不仅不能起复,还会受到牵连。

石梅对于贾琏的安全倒是不担心,只是担心他没有上战场的经验。

然而,自从成吉思汗之后,石梅从未听过草原上出现过十分厉害的部落。

石梅对与古代人的战争一无所知,对于贾琏的唯一叮嘱,就是让他不要轻敌冒进。

石梅对于草原的认知,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草甸子的危害。

石梅提点贾琏三点。

第一,不要轻易涉险进入沼泽地带。

第二,下雨天不要出兵。

第三,不要轻易涉猎草原河流。

水灵准备的行囊多是干粮衣物,各种红伤药品。

石梅给贾琏的行囊却不同,没有吃食,没有衣物,没有药品,只有几千块灵石。

大的有鸡蛋大小,小得鸽子蛋大小,足够贾琏用上几年了。

有了这些灵石,贾琏就可以随时随地补充体能,处于最佳战抖状态。

大军二月初集结,二月初十出京。

可谓迅捷。

大军随军携带的是京仓里面的战备粮。

鞑子已经占领漠北重镇银川城,缴获了克虏军的辎重粮草。

他们抢劫百姓,依靠城池,谁也无法预测战争要持续多久。

石梅对这场战争没有丝毫的把握。

这一回,后街的儿郎,又挑选出五十八人。

都是十五岁以上,三十五岁一下的青壮年,编入贾琏的亲卫部队。

两府的斥候,也挑选出六十八名,编入了贾琏的亲卫部队。

这是对贾琏的保护,也是对荣府力量的磨炼。

鞑子号称二万精锐,其实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大军开拔之后,京都便处于警戒状态。

清晨巳时开门,下午申时关闭城门。

唯有征集粮草的辎重部队可以凭借兵部的令牌,自由出入。

贾琏自从开拔,张氏就进驻小佛堂念经拜佛,庶务全部丢给儿媳。

石梅却是日日认真朝廷邸报,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动静。

贾政在养心殿的造办处全面停工,全面敦促打造战甲武器。

贾敬也回到兵部当差,只要是掌管军械的清点发放。

三月初。

由武郡王世子水澈为主将,贾蓉与白锦堂,冯紫英四员小将组成的后援辎重部队,第一次押送军械粮草等辎重去漠北。

正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般时候,粮食与武器就是性命。

非亲近信任之人,不敢托付。

五月初。

漠北捷报,征北军收复银川城。

土尔扈特部落大王子率领自己麾下精锐两千余人,于雨夜突围,逃回草原深处。

朝廷之上人心鼓舞,大有三五日消灭土尔扈特部落残部之意。

石梅却看见了真正的战报。

敌酋死伤一万八千余人,我军却伤亡三万余人。

草原鞑子人数虽少,却自小长于马背,可日夜不休的在马背上生活。

我军士兵却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剩下的四万人马病倒一半。

一句话,短时间内消灭土尔扈特部,只是痴人说梦。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眼睛发炎,修改错字速度有点慢。

正在修改,亲们谅解。

第191章 安国公

上皇御宇多年, 自然知道北国与我朝的气候差矣,深知草原作战的危险。

否则,也不会容忍这些芥末之癣存在至今。

这一次他们却没有眼色的来添乱, 惹毛了上皇。

故而,命燕侯屯兵边关, 摆出赶尽杀绝之态。

大军驻扎在银川, 燕侯一边命斥候四处侦探。

一边肃清内部。

终于侦探出破城的内幕。

有一位伤重晕厥的士兵揭发, 银川之所以被攻破,却是卫堃账下偏将黄柏子里应外合, 打开城门,引敌酋入城。

破城之后,这位黄柏子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燕侯追查发现,这位偏将乃是甄贵妃娘家推荐。

从十五岁进入克虏军,至今已经十六载。

燕候迅速追查发配漠北的甄应嘉, 发现甄应嘉父子三人不知所踪。

燕候不知道其中有何猫腻, 只是将经过情由悉数报给上皇知晓。

三十年前?

上皇去了甄贵妃的寝宫, 询问究竟。

甄贵妃却在疯狂的笑声中气绝身亡。

甄贵妃当晚就被送出皇宫,停灵碧云寺。

可怜连个守孝之人也没有。

京都百姓甚至都不知道宫中死了人了。

京都每月都会有粮草押送漠北。

贾蓉也每月带回贾琏的消息。

贾琏一直带领着荣府的斥候, 深入草原腹地侦探。

时间进入六月,漠北战事战争尚未最终平息,海疆战事又起。

这次,史鼎却是枕戈待旦,并未让

倭寇得到便宜。

倭寇两千余人在闽浙登陆, 被史鼎消灭一千五百人,活捉三百余人。

其余或者淹死,或者逃窜。

七月。

史鼎再传捷报,捣毁距离闽浙一百五十里岛屿中的倭寇巢穴,再次歼灭敌酋两名,消灭倭寇千余人。

上皇闻讯大喜,赐封史鼎为靖海侯,命他继续驻守海疆,不必进京谢恩。

这般时候,御史开始抨击燕候冯唐贾琏三人尸位素餐,浪费国力,颟顸无能。

证据便是,征北军眼下,每月花费军饷粮草需要十万两。

然而,五万兵马平均下来,每位士兵连人带马,每月只是花费二两银子。

这真心不算多。

只不过,士兵在京,是从各自衙门领取俸禄。

如今不过是从户部直接出账。

一些目光短浅之人,便觉得他们每日操练,也不杀敌追寇,白白浪费。

却没想到,士兵在前线提着脑袋呢!

五万兵马每月十万军饷,真是很节省了。

上皇并未责备三位喷粪的御史。

而是派他们前往漠北当差。

上皇明发御旨,派遣两位御史,前往征北军,充任见习斥候。

无论燕候派不派遣这些人去草原侦探。

朝廷上那些喜欢说大话的文官,却闭上了嘴巴。

此后,再没有人敢抨击征北军了。

八月初,漠北再次捷报进京。

贾琏率领征北军精锐五千人,歼灭土尔扈特部落千余人,斩杀土尔扈特部落大王子。

土尔扈特部落十五岁的小王子巴拉,写下降表,愿意向大月朝称臣。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