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17)

张氏还要阻拦,石梅摆手:“让她去吧。”

张氏却道:“二婶子心里有气,只怕不是好相与,我怕妹妹要吃亏。”

石梅闻言颔首,吩咐小丫头鹦哥:“去给你们二爷送个信儿,就说二奶奶把珠少爷的脸蛋打破皮了,让他去问张道爷要些活血化瘀的膏药。”

鹦哥闻言脆生生的应了一声去了。

张氏心里暗暗赞叹婆婆这一招祸水东引使得巧妙。

原本小姑子质问嫂子不占理,换成贾政出面质问王氏为何打破珠儿的脸,就顺理成章了。

大月朝有律令,凡是残疾者不能科举为官。

这个残疾包括四肢不全,也涵盖容貌的缺憾。

若是一个人脸上有疤痕,基本就与科举无缘了。

王氏打破了贾珠的脸,无论什么原因,都只有被教训的份儿。

张氏在心里越发敬畏这个婆婆,也是一阵轻松。

这三年有婆婆这样机变善谋,只怕夫君真的能够有所成就。

所幸婆婆如今再不无原则偏私二房,荣府在婆婆的斡旋下,只怕真的能够保住昔日荣光也不定。

自此,张氏对婆婆也越发的言听计从,

张氏猜测的不错,石梅一招既出,王氏只有灰溜溜来给石梅请罪。

王氏当着贾政说出了教训贾珠的原因,却是因为贾珠不务正业,出去玩耍之故。

贾政却说,这一切都是遵从贾母的吩咐:莫叫男儿养成丫头,要保留男儿的天性。

不然,将来长大一如温室花朵,经不得风雨,更别提担负家族的荣辱。

这一条不顺婆婆已经足够重了,贾敏还问她一个惊扰公公英灵的罪过。

王氏也只有磕头赔罪的份儿了。

王氏心里背晦不已,自打公爹去世,一切都不顺了。说好的入住主院黄了,到手的中馈丢了,只反落得处处不是。

王氏不仅要给婆婆赔不是,还要给贾琏这崽子赔不是。

贾母传话说,因为她的孟浪无状,贾琏吓得犯病了。

王氏因此又多了一条不慈爱的罪名。

王氏刚露出些许不乐意,不想给大房一个小崽子赔不是。

贾政就威胁说,既然如此,就拿了悔过书送她回娘家寄住,也不用去金陵守孝了。

王氏即刻吓得面如土色,灰溜溜请罪来了。

石梅得知贾政要休妻,免不得又把贾政叫来责骂一番:“她有错,暗地里教训也罢了,孩子都有几个了,还这么不稳重,你父亲还没入土呢,你就要闹得家里分崩离析,让他地底下也不得安宁吗?”

贾政挨了骂,王氏也没讨到好,面子丢了,里子也丢了。

从今往后,谁都知道王氏不慈不孝,孝期打骂儿子,惊吓侄子,惊扰公公英灵,闹得二爷要休妻。

若非是老太太压着,二奶奶就成了弃妇了。

如此的环境之下,王氏就是做梦也不敢说一句贾母的坏话了。

不然,府里上下的奴才也要指责她没良心了。

王氏怄得只要吐血,从此得了心病,又因为长期失眠,王氏那张丰银盘脸儿恁是瘦成了刚毅无肉、冷漠无比的国字脸。

贾政在这张刚毅的国字脸上,竟看出几分他爹贾代善的神韵!

贾政吓得只想躲开,这一躲避就是十年之久!

第15章 振兴门第从优生抓起

这都是后话,且不提了。

回头却说石梅吩咐贾政给皇后请旨之事,结果知道贾代善出殡并无消息。

直到石梅入住家庙半月,时逢贾代善七七之期,皇后娘娘的懿旨终于到了。

皇后娘娘准许贾母返乡守孝,并让传旨太监代替她在灵前祭奠,另外赠送贾母五十金作为程仪。

皇后吩咐不必入朝谢恩。

石梅只好望北磕头。

皇后是继后,乃先皇后的表妹。她依靠舅舅家的功勋,也是得益于先皇后临终遗言,被嘉和帝迎进宫中做了傀儡皇后。

目的是为了照顾表姐的遗孤先太子。

嘉和帝一来是跟先皇后有结发之情,二来也不想再出一个显赫的后族给他捣乱,三也是为了稳定先皇后娘家,这才顺水推舟册封她为继后。

大月朝打江山依靠武将功勋,轮到嘉和帝坐天下了,却需要清贵文臣的拥戴。

大月朝与嘉和帝都需要清流的支持,需要人才的归附。

迎娶这个皇后,就是奔着皇后的娘家是清流中的领袖。

皇后的祖父是前朝宰相,直接能够影像一批文臣的意向。

陈家家族祖上出过两位状元,七十多位进士。真正是清流中的领袖。

稳定陈家,可以说是稳定了整个旧朝的文臣清流。

继后进宫不过占个位子,保证太子独一无二嫡子身份。

她多年无宠,膝下无子,手握凤印,后宫权柄却在甄贵妃手里。

这倒也成了她保命的法宝。

先太子坏事,嘉和帝还有些良心,没有迁怒继后,继后得已在宫中继续熬日子。

她的身份跟荣府亦敌亦友。

贾代善生前乃太子一党。

然而,他临死却破坏了太子的谋逆,断绝了太子的帝王之路。

继后身为废太子姨母,能够拿出五十金,并准许贾母返乡,说明这个女人并非外间传言的那样一无是处,她有些见识与胸怀。

石梅既然接到了皇后的懿旨,遂吩咐各房派人回去整理行装。

七七隔日,石梅特特会见了贾敬夫妻。

一来托付张氏。

张氏生产,稳婆可以提前请托进府照应。

然而,太医院这里就有些麻烦。

荣府离京,人走茶凉,再递牌子,未必那么好使。

宁府则不一样,贾敬跟这次废太子没有牵扯,他如今还是热乎乎的前科进士。

二来,石梅希望贾敬能够针对贾政的水准,替他圈定一些有助于科举的书籍。还有,贾敬跟金陵的名儒也有往来,石梅希望贾敬能替贾政引荐一位名儒指点文章。

贾敬闻听婶娘这一番话,心里倒是起了波澜:“婶娘这是真的要二弟参加科举?”

石梅颔首:“是啊,赦儿政儿都要参加。赦儿参加武举,这方面咱们家自己就有亲朋故旧,且武举那些门道咱们也清楚,你叔叔就担任过武举考官。

为难的就是政儿,他自幼不爱舞刀弄枪,且我也思虑过了,祖宗遗风有你贾赦兄弟一人继承即可,而今太平盛世,武将没有用武之地,功勋人家要想立足朝堂,必须转型才成。

这一点,侄儿你做出了榜样。

婶娘希望你不吝赐教,将来政儿考出来了,你们兄弟在朝堂上也是个照应不是!”

贾敬忙着起身作揖:“婶娘这份见识谋略,让人敬佩!婶娘安心,侄儿必定不服婶娘所托。”

蓦然间,石梅想到贾敬弃官遁世之举。

虽然石梅不清楚他是什么时间,为了什么遁世。

但是,石梅觉得,若是荣宁两家有了贾敬在朝堂上□□不倒,家里有他镇压,贾珍贾蓉也不敢那样肆无忌惮。

如此,只怕也不会发生后来一败涂地的事情。

石梅心中默算一下,按照红楼开启,贾琏二十岁,贾蓉十六来算,两者只差四岁,贾琏今年已经两岁,贾珍只怕明年就要议亲。

不知贾珍原本要迎娶谁家,或许这个媳妇不仅身子羸弱,性格只怕也懦弱。

不然,贾珍不会那样放肆,贾蓉也不会长成那等模样。

石梅意有所指,询问杨氏:“说起来珍儿也该议亲了,张氏留在京都,只怕太麻烦了?”

杨氏忙说道:“婶娘这是什么话,一家子骨肉血脉,说什么麻烦不麻烦呢!

倒是婶娘提起珍儿,侄儿媳妇正要请教婶娘呢。年初,有人上门提亲,婶娘知道,珍儿也十六了,到了议亲的时候,可是,我这心里甚是犹豫。”

石梅问道:“这有什么好为难,宁府的门第,珍儿的人才,敬儿的名望,在这京都都是屈指可数,好媳妇不是任凭你挑?歪瓜裂枣也不好意上门啊?”

贾敬这时就把脸一沉。

杨氏有些难堪,咳嗽一声,这才说道:“上门提亲的都是一等一的好姑娘,门第家私人才都配得上,只是个中有些曲折,侄儿媳妇真是两下作难,不知道如何决断才好!”

石梅闻言忙问:“难道珍儿自己看上了什么人?”

贾敬脸上有了怒气,鼻子哼了一声,欲言又止,到底没有说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