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128)

奴婢肯吃苦,又有主家照应,成气候的不少。

只是,我想先给族人一个机会,若是他们不愿意,再考虑放奴婢。

侄儿也知道,我们府里在户部还有很大的漏洞……”

贾敬道:“如此,侄儿跟各房先议议。”

第80章 敏姑妈的魅力

石梅却道:“这事不急, 过年之后再议不迟。别说早了, 搅扰他们过年的心情。”

贾敬便道:“婶娘家今年事多,已经发放了几次银钱了, 族人的年货,就有侄儿承担,婶娘就不用管了。”

今年荣府花费实在有些大,虽然手里还有些银钱, 明年还要替贾敏办嫁妆,办酒宴的开支也很大。

贾敬的好意, 石梅致谢领情。

议完族人的年礼, 石梅说出了自己的对于帮助族人开源节流的新设想。

“其实,关于族人经商,连累子女不能科举的事情, 我也想了个对策。后街现在许多族人都属于家务恒产,靠着嫡枝恩赐吃饭。

也是当初老公爷思虑不周,每家给了两千银子。没有置办土地, 结果,导致他们好逸恶劳, 坐吃山空。

如今,大多数人蜕变成了混吃等死的寄生虫,还不如金陵老家的族人有土地可以依傍。

我在想,只要有哪家族亲愿意出面经商,嫡枝可以赠送他们五十亩或者百亩中等良田,作为根据。这样他们的户籍就依然是耕读人家, 不会沦落成为商户。

耕读人家做个小生意无伤大雅,也不影响科举,侄儿以为,此法如何?”

贾敬拧眉思忖着回道:“婶娘的意思是说,只要家族族亲愿意牺牲一个儿子,就能成全家里全大多数儿子。”

石梅道:“也不算是牺牲,只要顶着耕读的户名,即便是经商者,也可以参加科举。

不过,这只是我的设想,具体能不能成,敬儿你研究一下大月朝律令,或者,访问一下吏部官员,然后,我们找出一个稳妥的办法。

总之,不能再让族人这样游手好闲下去。

必须把涣散的族人们调动起来。

一来可以避免族人惹是生非,二来可减轻嫡枝的负担。

三来,一个家族要真正兴旺,成为盛世门名门,不是一个两个人可以支撑。

家族子弟优秀,不仅可以壮大家族的力量,还可以提高家族的声望。

如今是和平盛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向书香门第转化。”

贾敬很早就在考虑如何安顿族人的问题。

如今人口越来越庞大,良莠不齐。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顿的时候。

贾敬决定借此良机,引导族人走上一条自强之路。

再不能放任族人浑浑噩噩,一代一代的堕落,成为混吃等死的寄生虫。

翌日,午后。

贾敬再次到了荣庆堂拜见石梅。

贾敬几乎用了一夜的时间研究大月朝律令,大月朝律令只是规定娼、优、隶、卒,及其子孙,概不准入考、捐监。

并没有涉及商贾人家。

贾敬又请了与他叫好的礼部侍郎,询问大月朝有无私下规定耕读人家能否经商,以及他们的子女能够科举的事情。

结论是,目前来说,大月朝没有明文规定商贾人家子弟不能科举。

这位侍郎大人说,今后朝廷会不会颁布此等规定不好说。

所以,他觉得石梅的提议很有道理,理论上可行。

族人经商不光是金钱的问题,还有一个增加见识的问题。

这些人将来能够接触三教九流,无异两府的耳目。

同时,大家都有了正经差事,打架斗殴的就少了。

这实在是一个安定人心的好办法。

贾赦贾敬都很高兴,觉得此法可行。

结果,贾政这个棒槌又不懂了:“一家小铺面也这挣不下几个赢钱,没得让商贾铜臭腐蚀了孩子们的上进心。”

石梅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对改造贾政的榆木脑袋完全失望。

石梅捏捏额角,不想再费口舌,起身道:“敬儿,赦儿,你们给政儿说道说道,我去看看珠儿他们几个。”

石梅去了贾敏的葳蕤轩。

孩子们很喜欢贾敏这个聪明温柔的姑姑。

贾珠贾琏经过石梅的训练,已经可以替姑姑抄写嫁妆单子。这些日子,贾珠贾琏一直在帮忙贾敏做嫁妆整理记载。

石梅来的时候,贾珠贾琏两个一个报数,一个抄录,正在替他们姑姑整理箱笼清单。

见了石梅,贾珠贾琏忙着停了手,起身给石梅请安。

石梅拿起清单看了看,赞叹道:“写的真好,一个一个整整齐齐,花儿似的,真好看。”

贾琏见石梅夸赞贾珠的字儿,忙着把自己抄写的挑出来给石梅看:“祖母,这是孙儿抄写的,您看看可好?”

石梅看了颔首微笑:“我孙儿人俊俏,字儿也漂亮!”

贾琏顿时眼睛笑成弯月牙,露出嘴里的豁巴齿:“谢谢祖母夸赞!”

石梅没看见元春跟贾琮,因问:“两个小的呢?”

贾敏笑道:“这儿纸笔墨砚,又是丝质物品,大嫂子怕他们弄脏了东西,把他们叫去吃好东西去了。”

石梅反动贾敏的嫁妆单子:“细软箱笼都登记的差不多了吧?”

贾敏颔首:“多亏了珠儿琏儿两个能干,他们两个人写的又快又好,白日里珅儿、珰儿、珞儿、珪儿、珖儿、玮儿,琛儿、琼儿几个也帮忙抄写不少。若是叫我一个人抄写,起码还需要小半个月。”

贾珅,贾珰,贾珞、贾珪、贾玮、贾珖,贾琛、贾琼几个都是族里塞进来的伴读。

贾珅,贾珰,贾珞、贾珪、贾玮是金陵老家十二房挑出来的子弟。

贾珖,贾琛、贾琼则是进度两府的近枝子弟。

因为荣府在金陵守孝,伴读中金陵族人占多数,后街族人很不高兴。

其实贾珠贾琏每人四哥伴读已经很多了,石梅原本不想再给贾琮挑选伴读,就从八个人当中匀出两个给贾琮。

结果,后街那些两府近枝不乐意了,觉得她们跟荣府宁府的血缘更近,是一个祖父,金陵那些只是一个太爷爷。

石梅却偏爱金陵的十二房,冷淡近枝。

石梅觉得很冤枉,却也没有法子辩解。事实胜于雄辩。

金陵的贾玫的确是受到荣府的举荐,做了官了。

石梅为了平复族人的怨怼,只得承诺,贾琮的四名伴读,就从后街族人中挑选。

族人们这才满意不闹腾了。

承诺的后果,是石梅日日不得安生。

这一段时间,天天有人带着孩子身上门请安,不仅给石梅请安,还给张氏请安。

真是门庭若市。

这一闹,闹得原本八个伴读的孩子也紧张的很,天天跟着贾珠贾琏,都不敢回去过年。

这就是小户人家的生存悲哀,为了前程,只能冷落亲情。

好在贾数贾斑上京,这几个金陵老家的孩子得了家里信件,权当面见亲人了。

贾珖,贾玮是贾玫贾数的儿子。

因为十二房对石梅的帮助大,故而,石梅特意从十二房挑了两个孩子。也是给贾琏挑帮手的意思。

贾珖,贾玮书读的不是很好,但是体能好,灵活性很强。

石梅把这两人给了贾琏做伴读。

贾琏是未来的继承人,正好他们的父亲管理田庄,正好联络感情,为将来失礼传递打下伏笔。

贾珪是独苗,他将来肯定要读书出仕,石梅安排他跟着贾珠。

贾珠不光聪明,读书也肯下功夫。且贾琏偏爱练武,贾珠虽然也练武,却更加盘爱读书。

贾珖,贾琛、贾琼三人是两府的侧枝近亲。石梅没指明谁是谁的伴读。

他们有充分的自由,跟谁投缘就跟着谁。

在石梅心里,两个孙子都是有出息的孩子,跟谁都不算亏,都有饭吃。

石梅看了几个孩子的字体,真心很不错。

石梅现在写字很有进步,却是一笔一划的照本宣科,很呆板,没有孩子们写的有灵气。

贾珠贾琏很快写完了箱笼的细签。剩下的就是誊抄嫁妆单子。

那是大工程。

石梅吩咐他们歇息去。

贾珠贾琏却挨着石梅不动弹:“祖母您说话,我们只是旁听,绝不插嘴。”

石梅就笑:“我跟你们姑姑书说些女儿家的话,你们听什么呢?”

贾珠比较方正一些,觉得男子汉不合适掺和女眷的话题,想要起身告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