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番外(75)
安西也不客气,直接坐下,“到广平县还需要三个小时,你们要是累了,可以睡会儿,等到了我叫你们。”
三人实在太累了,这会儿也没有异议,点点头,就闭上眼睛休息了。
这年代的汽车不像后世那么平稳,尤其很多地方的路还是土路,路面凹凸不平,所以汽车非常颠簸,但三人却都睡的很沉,可见是真的累坏了。
马上就要到秋收了,路边的田地一片金黄,黄灿灿,沉甸甸的,可见今年是个丰收年。
这对农民来说,是大好事,收获就意味着能过个好年,可是对于这些刚下乡的知青来说,就没那么友好了。
丰收本就是最累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适应的时间,一来就要面临最沉重的劳动,也不知道有几人能承受的下来。
书中,女主孙秀秀小姑娘不就是在劳动的第四天,就累晕在田里,被回家探亲路过的男主看到,然后开展一段甜甜的恋情嘛?
此后,孙秀秀的农活都被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主抢着干完了,她没干多少的同时,还挣满了十个工分,分了不少粮食。
而刘洪铭和张贺伟就不一样了,他们没人帮忙,自己也一时无法适应,累死累活干到晚上八九点,回去还没有吃的。
因为两人是新来的,厨房的柴火是老知青捡的,水也是他们挑的,不允许新来的两人用。
无奈,他们只好花钱在老乡那里买点吃的,洗澡就直接去村外头的河里,为此,刘洪铭还非常不走运的被一条水蛇咬了。
好在那水蛇的毒性不强,只会短暂的让人神经麻痹,过一会儿就好了。
张贺伟就在旁边,防止了他被水冲走。
刘洪铭能动之后,两人还不是很安心,第二天就请假去了一趟医院,发现是虚惊一场。
两人这样的状况总是不断,本来都是为了主角准备的剧情,让他们去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推到故事发展,可现在却倒霉了这两人。
呜呼哀哉!
就在安西胡思乱想的时候,汽车渐渐到达了目的地。
广平县比较大,但生活水平比老人那个县差多了,整个县城都比较旧,也很少有整齐的楼房。
看来县和县之间也是不能比的。
四人下车,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不由的心里一凉,不过还是强打精神,找到了知青院。
这里是专门管知青分配的地方,虽然他们早就知道自己是要去下河村的,但在去之前,还是要在知青院登记,然后等着人来领,不然到了下河村,都没人搭理你。
随着知青越来越多,知青院里渐渐站满了人,这时,管事的才姗姗来迟。
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站到人群的最前面,“现在点到名字的往前。”
他一个个念名字,念了七个人,才停下来,“你们跟着他走。”说着就指着一个中年男人。
等他们走后,管事的同志又继续念名。
人群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安西四人。
管事看了四人一样,奇怪的道,“怎么会有四人,明明去下河村的只有三人啊,多出来的是谁?”
“是我。”安西上前一步回答,然后把自己要去下河村的原因说了一遍,“他们都是去下河村的,我不认识路,所以打算和他们一起。”
管事打量了安西一眼,看他生的斯文俊秀,不像个坏人,就点点头,“好吧,你们在这等会儿,下河村的村支书马上就过来。”
果然,没一会儿,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就走了过来,他许是听管事说了安西的事,打量了安西一眼,慢吞吞得抽了一口旱烟,才突然开口,“你就是树小子?”
安西一顿,开口问道,“支书认识我?”
老汉点点头,又打量了安西一眼,“树小子长大了,当初还是我做主答应让姓安的收养你,没想到一眨眼就过去了二十几年,你也长的这么出息了。”
安西微微一笑,“还要多谢支书当初帮我,我父亲对我极好,可惜老人家身体不好去了,他临死前让我回来找找亲人,不至于一个人无依无靠。”
“按辈分,你该是叫我一声堂伯的。哎,你也别怪你大伯,他当初也难,实在养不起你,好在你养父是个好的,把你养的这么好。我们也算是对得起你父母了,哎。”
支书想起了往事,不由的在心里一叹,当初的事也是没办法,世道艰难啊。
“堂伯放心,我没有怪大伯的意思,我知道大伯也是没办法。”说着,安西顿了顿,“听堂伯的语气,有我父母的消息?请问他们现在?”
这话一出,支书更是满脸叹息,“你被收养后的第三年,你父母就牺牲了,据说尸骨葬在京城的烈士墓园,路途太远,我们还没去过。以后有机会,你去祭奠一下他们吧,要是他们知道你长的这么优秀,一定会很欣慰的。”
“好,只是不知道他们在哪个烈士墓园?”安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猜到了这种可能,但真的牺牲了,还是让人忍不住唏嘘。
“你二堂哥去过,回去我给他写封信问问,说来,也是多亏于你父母的庇佑,让你二堂哥有机会检兵,当了军人,他也是个争气的,现在才不过二十七,就已经当了营长了,前途无量啊。”
说着说着,支书突然有些赧然,“这原本是你的机会……,只是你跟着安山离开后,我们也没机会去找你,等检兵的人来,就让你二堂哥顶替了,你……”
“没事的,堂伯,我不在意。”安西确定安树不会在意,比起检兵的机会,他大概更愿意待在养父的身边。
村支书不由的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拍着安西的肩膀,声音也有点哽咽,“好小子,真是个好小子。”
第67章 年代文世界7
说了一会儿话,时间已经不早了,太阳都已经西斜了,好在大河村离县城并不远,走路也不过一个小时就能到。
村支书安大明连忙招呼四人动身,回下河村。
没错,安树原本就姓安,幸运的是,安山也姓安,所以被收养后,就没有改名字。
一路上,安支书都在介绍下河村的情况,是想让安西提前了解一下,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至于新来的三个知青,是顺带的。
不过既然说了,也就顺便说说村里的情况,让三个小年轻了解了解,别到时候乱来,吃苦头的是他们自己。
作为村支书,他就当尽自己的义务了,至于听不听的,还得看他们自己。
其实说起来,整个下河村也就支书安大明家,和安西家是姓安。
他们是逃荒过来的,原本来的是一大家子,最后就只剩下了两兄弟。也就是安大明的爷爷和安树父亲的爷爷。
他们娶了下河村的姑娘,顺利的在下河村安居落户。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传到现在,也不过就剩下安树大伯一家和安大明一家,以及安西这个‘安家人’。
不过他们都比较出息,安大明成了村里的支书,任何人也不敢得罪,而安大伯家,因为安树父母烈士的身份,也没人敢招惹。
后来,安西的二堂哥又当了兵,还很出息的,年纪轻轻就成了营长,这下子,安家就成了下河村风光最盛的人家。
下河村算是一个大村,上上下下有好几百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都是陆陆续续逃荒过来的,原有人口不到三分之一。
当时安家太爷两兄弟来的时候,下河村其实很排外的,对于外来人口非常防备。
也是两兄弟聪明,一合计,就分别看中了一位本地姑娘,花了不少心思,成了下河村的女婿,顺利的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这个村各种姓氏都有,而外来人和本地人又因为各种原因,摩擦不断,所以关系非常复杂。
等新中国成立后,把下河村划分为一个村级单位,要选村支书的时候,谁也不服谁。
本地人认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你们来我们这样,当然要遵循我们的规矩,服从我们的管理。
可外地人人多啊,选村支书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事闹了很久,都没办法定下来。
最后还是安太爷从中看到了机会,他和弟弟一合计,自己两人去劝那些外来人口投自己孙子一票,而两人的媳妇回娘家,让娘家人帮着一起劝本地人也投自己的孙子。
花了一些小钱,这事还真给他们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