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番外(27)
这事一出,福亲王又懊恼又气愤,责怪那女人不经事,也更恨背后和敌国勾结的贼子。
如果不是他们通敌卖国,皇帝和福亲王也不会想到将计就计,钓他们上钩,也就没用福亲王被皇帝斥责软禁,那孩子还好好的待在娘胎里。
失去孩子的福亲王发狠,等他查出来是谁,定要他们为自己失去的孩儿陪葬。
如林如海预料的那样,他一失势,原先上赶着巴结林家的人,瞬间退散的一干二净,就连贾府,也不再找借口让贾敏回去了。
贾敏更加的心寒,这就是她长大的娘家啊,这就是她嫡嫡亲的母亲和大哥二哥,居然这样凉薄。血脉至亲还比不上一个外人。
没错,这个外人就是俞院子一家。
俞院长在知道林如海出事后,怕有人对付林家,当下就派了大儿子大儿媳来林府,帮着想办法,等林如海被打了板子放回来后,他们立即带着林如海一家和安西回了书院。
按俞院长的话说,在书院里,我看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对付你们。
即使后面,俞院长知道了,林如海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艰难,也没用改变初衷。让林如海该干嘛干嘛去,至于妻子儿女,就留在书院里。
林如海非常感动,和贾敏商量之后,就决定在书院住下来。
反正他现在已经是一颗用完了的废棋,京城的事一时半会儿也牵扯不到他身上。
林如海一家在书院住了下来,他偶尔去给学子们上一堂课,大部分的时间,帮着老师编撰教辅书。
林如海博闻强记,又熟读四书五经,对于诗词歌赋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琴棋书画上也造诣颇深。有了他的加入,简直事半功倍,编书的进程一日千里。
而且林如海脑子灵活,读书也读的透,写出来的释义文章简直妙笔生花,不仅生动有趣,往往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俞院长好几次都忍不住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啊,太好了!”
这个关门弟子真是太让给他这个老师长脸了,即使当了十几年的官,也没放下过书本,较之当年,学问更加的精进。有学生如此,是为师者一辈子的骄傲!
林如海乐在其中,贾敏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她自从嫁给林如海,孝顺婆母,打理内宅,生儿育女,很少有真正舒心的时候,以前的闺中密友,经过十几年的不见面,也基本上没了联系。
现在住在书院,每天和俞大夫人俞二夫人聊聊天,赏赏花,闲暇时逗逗孩子,日子过得轻松又惬意,比之当初在庄子里安胎还舒服,那时候还要担心珏哥儿的身体,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忧心林如没人照料。
现在珏哥儿和黛玉都养的不错,暂时可以松一口气,老爷就在眼前,即使丢了官也没什么,平平安安就好。
珏哥儿和黛玉也有点乐不思蜀,大夫人的小女儿婉姐儿和二夫人的儿子舒哥儿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经常被母亲抱到一起玩。
四个孩子常常闹作一团,叠罗汉一样叠在一起。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黛玉了,她最小,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已经养出了一些奶膘,现在看着粉雕玉琢一般,可爱的紧。
不管是婉姐儿还是舒哥儿,一看到黛玉就喜欢上了,一个劲的往她身上扑,珏哥儿喜欢妹妹,又一直被安西教导要护好妹妹,所有一直拦着他们,不让他们靠近妹妹。
刚开始,珏哥儿还不得其法,不是漏掉了婉姐儿就是放跑了舒哥儿,让他们跑到了妹妹的面前。
后来不知怎么开窍了,他发现只要压住两个人,他们就不能再过去骚扰妹妹了。
所有珏哥儿一看到他们,立马扑过去,把他们压在身下,三个人就叠在了一起。一边已经学会爬的林黛玉,看着有趣,也会爬过去压在哥哥的身上。
四人的互动看得大人们好笑不已,看不会受伤,也就不阻止了,还经常把他们抱到一起,任他们玩闹。
林家四口的日子过的美滋滋,安西也不逞多让。
这期间,他把自己的书稿又完善了一遍,看着新鲜出炉的小说,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他还在现代,有这本在,应该是可以奠定神格了。
可惜,回不去了。
而这本写的又是本朝代刚发生的事,注定不能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
可是写了文,没人分析,没人提意见,没人欣赏真的好憋闷啊。
忍了又忍,安西还是没忍住,拿着书稿去找了林如海。
林如海对于安西写盐政的事倒是没说什么,当初安西打听的那么清楚,他就猜到了点,写就写吧,只要不让人知道就行。
拿起书稿,看了第一段,林如海就皱眉,这,实在是太白话了,而且没什么文彩,对于他这种正统的文人来说,还比不上小孩子的涂鸦。
只是想到,这是安西写的,他按捺住想要修改的冲动,看了下去。
看着看着,林如海心中的震惊就越大,叙述虽然过于直白,但是安西的人物故事却写的栩栩如生,彷佛跃然纸上。
这可比戏曲还要生动自然,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
看完一遍,林如海又从头开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完了,尤觉得意犹未尽,拿起笔认认真真写下自己的感想。
林如海写了很久,等回到安西的手上,就是厚厚的一本,有对各个人物的分析,有对事情发展,情节走向的建议,还有安西没注意到的缺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安西看完,心里是震撼的,他知道自己写文有很多缺点,但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清晰明了。林如海把他所有的不足都点了出来,并给出了修改的意见。
看完林如海的建议,安西沉下心来,再重新一点一点的修改,这次比之前的每一次都要来的认真和执着。
他不仅仅是改这篇文的内容,他还在改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好。
第24章 红楼世界24
这次修文,安西花了大半月的时间,一点点的磨,逐字逐句的精修。修出来的结果,安西非常满意,他自己再检查了一遍,然后交给林如海。
林如海看完,大加赞赏,同时也嘱咐安西收好,不要让其他人看到。
得到林如海的赞扬,安西非常高兴,不能给其他人看就不给吧,有一个读者也是读者,安西觉得自己可以满足了。
经过这些天的发酵,京城的局势越发的紧张,但没有任何消息透出来,只是让人隐隐感到不安。
这这样的氛围下,书院越发抓紧学子们的课业,不让他们离开书院,好远离是非。
这些学子年轻不知事,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朝对学子很宽容,并不禁言论,只是现在这情况,还是小心点比较好,万一说了什么不当的言论,被人拿来攻讦就麻烦了。
就是原本打算出的第二套教辅书也压了下来,只根据以往的情况默默加印,至于售卖,还是得等些日子,至少等紧张的局势过去。
好在之前的一套书,为书局赚的盆满钵满,一时半会儿还能坚持得住。就是积压一批书籍,也不会给书局造成资金紧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姑苏却传来了好消息。
安西姑苏郊外的庄子收获了,不是那些良种,而是庄头根据安西的描述,嫁接出来的水果。
为了实现安西的想法,庄头下了大力气,买下了附近的一座山头,又请了不少经验丰富的果农尝试各种方式,不同搭配的嫁接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大部分都失败了,但是也有一批成功了,而且成果喜人,在今年顺利,收获了不少味道好的水果。
庄头把易于保存的水果装船,运送来了京城,直接送到了书院。
有了之前良种的例子在,这次,庄头不仅送来了水果,还把实验的那些老农,连带他们的家人一起送来了京城。
意思很明显,未来安西和林家大概率是居住在京城不走了,水果运输不易,很多也不方便保存,为了主子们能吃到喜欢的水果,他们干脆把种水果的人也送来。在京城也买个庄子山头之类的,实验水果嫁接。
安西稀罕的看着这个庄头,人才啊!
想的这么周全,又一心为主!
安西询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为自己在京城把庄子的事务管理起来。
庄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当初他会去那个偏僻的庄子,是为了打理林家的暗中产业,好在关键时刻,让林家有个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