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番外(167)
“这小人就不知道了,嘿嘿,小人只知道,不管是良田,还是荒地,年年都要交六成的税。”张小冰傻笑。
“六成?”安西挑眉,“你小子这是猜到我身份了吧,来我这里告状?”
“大人饶命,也是大人自己没有掩饰,我就想着,大人应该是无所谓小人知不知道的,所以就……嘿嘿嘿。”
“倒是个机灵的小子,这样,一组的组长你找个人来担任,你去帮我干其他的。”安西觉得这个人可用,干脆试试他的能力。
“好嘞,谢大人赏识,小的一定竭尽全力。”张小冰高兴的手舞足蹈,他感觉自己的机会要来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他一定要好好干。
安西让张小冰去李老头那里挑选几十个人,然后去县城外面圈地,只选没人的荒地,最少要一千多亩,争取在几天内完成。
等地开好之后,安西就会以县令的官印出具文书,从现在开始,开荒前三年不用交税,另外其他良田的税也调整到五成。
倒不是安西不愿意把税收再降低点,只是这个只能一步步来,而且这也是让安西赢得民心的好法子,一下子降没了,岂不是很亏?
还没当官,安西就已经学会官老爷的手段了,难道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
安西无语,拍一下自己,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干正事要紧。
听完安西的吩咐,张小冰立马行动,他先是召集一组的人,宣布把组长的位置让给了副组长,然后就去县衙门口找李老头。
看他没想着提拔自己的家人,安西对他又满意了几分。
倒不是安西不愿意给张小冰家里人好处,只是要把他培养成自己左右手的话,太有私心肯定是不行的。
这一点,张小冰做的不错!
田地的事情解决了,安西立刻回去下单,按一千亩的量购买种子。
第二天一早,张小冰就等在安西的院门外,“大人,荒地已经找好了,您要去看看吗?”
安西惊奇,速度这么快的吗?还是扈县是真的有很多荒地,随便找找就有了?
“自然不是,这是小人家里以前就找好的地方,打算一点点开垦的。”张小冰解释道。
“那怎么拿来给我了?我可不是强取豪夺的人。”安西开玩笑的说。
“看大人说的,这怎么能是强取豪夺呢,都是荒地,谁开垦就归谁。”张小冰走在安西身边,边走边说,“大人去看过就知道了,那地方很大,小人家一辈子都开垦不完的。而且小人的父亲说了,要是大人的地在那里,小人家也跟着沾光不是,至少,挨着大人,没人敢打小人家的主意了。”
“当然,小人虽有私心,但那些地真心不错,只要养一年,最多两年就能种植了,比其他地方的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离县城有点远。原本小人也是嫌弃路远,需要花费的时间久,但小人的老爹点醒了小人,大人的地又不需要大人亲自种,到时候建个农庄,自有下人操持。”
张小冰一开口,就吧啦吧啦解释个没完。
从这些话中,安西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些小心思倒是无所谓,只要地合适就行。
安西去看过之后,非常满意,那里处于一座山谷的山坳里,地势平坦,面积极大,少说有两千多亩。山上有活水下来,只要修建一座水车,就完全能覆盖田地的用水。
安西大手一挥,让王文直接把两千亩地划归到自己的名下,至于剩下的几十亩,就留给他们自己分配。
王文,张小冰一家,李老头和几个做的比较好的组长,按照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各自家里真实的状况,都多多少少分了一点。
在知道安西是新的县令,并取消了荒地前三年的交税后,他们立刻感恩戴德地要给安西磕头。
无论是谁,都不会嫌土地多,安西正是瘙到了他们的痒处。
至此,他们干活更卖力了,还拼命给手下的人宣扬新县令的好,以及之前的主簿有多可恶。
种地是大事,在确立荒地后,张小冰就在王文和李老头的配合下,先把所有人都拉来开荒了。
经过几天的征集,现在做工的人数以及达到了六百多人,在安西现代农具的加持下,这六百多人,仅仅花了三天,就把两千多亩地开好了。
然后,安西又费了一点时间,教他们怎么种植冬小麦,种下之后,又要怎么打理。
一开始,他们对于这种子,还有点疑惑,但拿钱办事,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安西交代的去做。
倒是张小冰的爹,吞吞吐吐的过来,大半天不说话,还是安西不耐烦了,催促才开口道,“大人,这个冬小麦的种子,不需要肥地吗?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种?”
“当然不是,”安西好笑道,“我自然是买了很多化肥,才能保证它们可以种出来。”
种子倒是没花安西多少钱,农具也没有,真正费钱的是化肥,一下子花掉了他好几万。
“那这个化肥?”
“很贵!”
张老爹不说话了!
第149章 冒名县令世界9
冬小麦的亩产一般在千斤左右,安西购买的种子是研制出来新品种,据说达到了1500斤的样子,产量高,但不可留种。
这对安西来说,倒是无所谓,冬小麦只是救急用的,这里的气候还是更适合种植稻谷。
安西算了算,因为土地是新开垦的,肥料也不是很充足,产量能有个七八百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按每亩八百斤算,这两千亩地大概能收获八百来吨的粮食,可以支撑一万人两三个月的口粮,也就是说,省一省,差不多也够了。
粮食的问题暂时解决,安西又面临新的问题。
首先,他要招募自己的人手了,洪水已经完全褪去了,该回来的人应该很快就到了。
安西不确定,以前县衙里的那些人会听自己的,他们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地头蛇,想来也不会愿意有个安西分权。
如果是别的时候就罢了,现在洪灾刚过,扈县百废待兴,如果有人总是给自己拖后腿,也是麻烦事。为了以后行事方便,他得有自己的班底。
再加上这毕竟是乱世,不管是在扈县,还是外面,都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必须得有武力震慑。
安西自己倒是不怕,可县衙还有慧娘母子三人,他们也不可能一直住在阁楼里不下来。
另外,县城也需要人保护,这样才能给百姓们安全感。
没过几天,李老头拿着一叠纸找到安西,“大人,这几天招了三百多人,前五组人差不多都满了,这些人要怎么安排?”
安西把那些纸拿过来细细看了一遍,突然,他在某一张上顿住,“这个乔良曾经当过兵?”
李老头眯起眼看了一下,迟疑的道,“是的,他跟着威武将军打过十年的仗,后来受伤退役,就一直在老家当猎户。”
安西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问道,“还有当过兵的吗?”
“没有了,只有他一个。”李老头认真的回想,最终摇摇头。
“那行,你把这个乔良叫过来,我有事吩咐他。”安西又翻了几下表格,交代道,“你先挑出身材强壮的六十人,到时候组成护卫队,其他人分成两组,在西边那边山脚,再挖两个窑洞出来,一个烧陶瓷,一个烧玻璃。再有多的都分去烧砖吧,那边需求量大。告诉四组的组长,他升大组长了,让他把烧砖的分成两组,挑两人当小组长,都由他管理。另外,他挑选的两个小组长,你也给把把关,要是觉得不合适了,来和我说。升职后的加工钱,就按我当初给你的规矩来。”
“好的大人,只是要专门弄一个烧陶瓷的吗?是否需要找懂行的人?”李老头细心的记下安西的嘱咐,又转而问道其他的事情上。
县城是有烧陶的手艺人,但瓷器就不知道了,毕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也用不起。
“怎么?你有推荐?”安西问道。
“回大人,我们县有一户人家专门烧陶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很不错,县里的人都向他们买。”
陶是老百姓家必备的生活用品,什么水缸陶罐陶碗,家家户户都有不少。扈县虽穷,也是有专门的手艺人的。
“他们现在在哪?家里人口多吗?”安西不确定,如果只有一家人会的话,能不能帮他把想要瓷器和玻璃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