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番外(17)
“做不好也没事,也就是浪费几颗果树的事,你让有经验的老农都试试,如果能行,重重有赏。”安西也知道,万事开头难,如果不行也没办法。
安西不是不想自己去搜一下嫁接的技术,但他已经暴露了高产粮种,还一次性拿出了三种,要是再拿出别的,他就真的瞒不住了。
当初那套西域高僧带过来的说辞用一次就够了,再多就惹人怀疑了。
没错,当初拿出红薯土豆玉米,用的借口就是几年前庙里来的西域高僧带来的。他和高僧相谈甚欢,高僧请他共进午餐,他好奇西域的食物,高僧就留了些种子给他。
经过这些年的培养,也一直保留了种子,所以现在才能拿出这么多。
这个借口不算完美,但是老和尚在安西说出粮种的产量之后,就默认了安西的这个说法,有了德高望重的老和尚打掩护,安西这个借口就比较可信了。
但这肯定是一次性的,安西不能再用这个借口了。所以关于嫁接方面,安西只能提供一个想法,其他的都要靠庄头他们自己摸索。
对农事只懂点皮毛的安西决定不在庄子里讨嫌了,因为提出嫁接和驯养,那些下人看他的眼神,隐隐都透露着怪异,好在庄头一如既往的靠谱,交给他,安西放心。
安西回到林家的时候,林如海和贾敏也回来了,看他们喜气洋洋的,应该是在老和尚那里听到了好消息。
果然,林如海笑着开口道:“大师说,小儿并没有大碍,只是体弱,只要按现在的法子好好调养,以后未必不能健康长寿。”
对于林如海和贾敏这对盼望了多年的夫妇来说,孩子健康就是最大的幸事。
好事成双,京城,皇帝对于林如海关于盐政改革的方案也通过了,并且大加赞赏,为了让这套方案顺利的实施,皇帝专门派了钦差下来协同林如海。
钦差来的很快,半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来了,而且这次来的钦差身份很不一般,是福亲王和五皇子,以及户部的一些官员。
福亲王是皇帝的幼弟,是先皇的遗腹子,在皇帝登基后才生下来,比五皇子只大了一岁。
皇帝是将他当儿子看的,一出生就赐了亲王爵位。福亲王自小聪慧,文韬武略,样样出色,当差后也表现的非常亮眼。
可能是因为福亲王只是弟弟,又是自己带大的,皇帝不像防备其他成年皇子一样防备他,反而予以重任,这次的差事万分重要,关系到江南乃至全国的盐税,其中的利益何止千万,可皇帝就毫不犹豫的选了他,可见信任深重。
而以福亲王在朝内上下的风评,必不会辜负皇帝的信任。
另外,让林如海没想到的是,五皇子居然在列,皇帝对这些成年皇子的忌惮表现得很明显,别说军权,税收等方面,就是吏部,皇帝也不允许他们染指。
大皇子立了那么多军功,一回京就卸去了领兵的职务,只在兵部领个闲职。为了避嫌,甚至有时候要躲着那些武将走,就怕一个不小心让皇帝怀疑他勾结武官。
三皇子到现在还在翰林院混着,虽然能接触许多新晋的学子,但毕竟没有实权,每天做的都是和书籍打交道的活,修书之类的。清贵是清贵了,但一个皇子,要清贵的名声干什么。
四皇子稍微好点,在牛贵妃的枕头风下,进了户部,但也不是担任要职,而是户部尚书的副手。户部尚书虽然不敢吩咐皇子给自己办事,但也不会白白让出实权,所有四皇子其实也是个混日子的。
最惨的就是五皇子了,在礼部连一个位置都没有,至今属于编外人员,是那种一年到头都不用出现的角色。
五皇子在朝堂上就是个隐形人一样的地位,没想到现在居然被派来当了盐政改革的钦差,虽不是正使,但也真是出人意料。
不过这些也不关林如海的事,他的任务就是做好盐政改革,至于和谁搭档都没有关系,皇帝重视,钦差就不敢不上心,只要目标一致,期间遇到的种种摩擦都可以克服。
而且,林如海对于五皇子这个人有点隐约的好感,谁让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在林家安插探子的人呢。
不管他不安插是因为人手不够还是什么,但没做就是没做,有了对比才凸显出五皇子的君子之处。
林如海是个正统的文人,对于君子一套非常推崇,五皇子此举,正和了他的脾性。
钦差一到,林如海就忙的不见人影了,就连幕僚也一样。幕僚是个读书人,有秀才的功名,在林如海的举荐下,加入了改革人员的行列,和户部的官员们一起核查账务。
而安西这个白身就无所事事了,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
盐政关乎国本,林如海相信福亲王和五皇子肯定不会有私心,也不敢有私心,但户部的那些官员就不一定了。
这些年,盐商不知道往京城送了多少银子,打点了多少人,身为户部的官员,当然是重中之重,而这些派下来的官员,指不定就有收过盐商孝敬的。
这次的改革,不能说完全损害盐商的利益,但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样大赚特赚,所以肯定有不少人反对。
只是碍于皇帝,不敢明面上提出来而已,但做点小动作搞黄此事却是可以的。
为了以防外一,林如海安排了安西暗中重新核算一遍。林如海晚上会把官员们当天核算过的偷偷带回来,安西当晚核算再誊抄一份。
然后第二天,林如海带回去,和其他的已经算过的封存。因为做的隐蔽,这事没人知道,林如海连幕僚都没说,就怕他在和官员们相处过程中,不小心透露了什么。
如果是其他人肯定赶不上那些官员的速度,但安西不一样,他做了份更加简便的表格,用家里带出来的铅笔填写,用计算机算,不用一整晚,几个小时就搞定了。
时间过得很快,核算进入了尾声,到快要结束的时候,问题终于暴露出来了。
安西算的结果和那些官员给的结果渐渐不一样了,在问题出现的最初,林如海就仔细核对了一下,不是失误造成了,出问题的环节很隐蔽,但是很关键。
如果没有发现,那之后的改革中就很容易被人抓到把柄,进而攻击改革的弊端,说不定弄到最后,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就要无疾而终了。
林如海发现后不动声色,暗中透露给福亲王和五皇子。两人都是个精明人,当下没表现出什么,过了几天,就打着看望幼儿的名义来了林府。
林如海知道自家有探子,不敢在书房里谈话,索性带了他们去湖中心的亭子。这里四面环水,只有一条青石小路进去,让人把住小路,就无法靠近了,声音再轻点,也无人能听到说什么。
湖外面的人只能看到福亲王五皇子和林如海相谈甚欢,三人时不时的哈哈大笑,肯定是在说什么有意思的事。
这样的场景让人无法联想到他们在谈重要的事,即使有所怀疑,听不到也没办法。
过了一会儿,林如海吩咐在小路上候着的林管家,“去让子安抱着小少爷过来,福亲王和五皇子要见见小少爷。”
“是。”
第15章 红楼世界15
安西早就准备好了,一看到林管家过来,就接过奶娘手上的孩子,抱着去了水亭。
孩子已经哄睡着了,这会儿正睡得香甜,福亲王和五皇子的目的也不是真的看孩子,看了一眼襁褓,给了一份见面礼就罢了。
不过这个见面礼倒是给的贵重,是上好的羊脂白玉。子安在林如海的示意下,接过了,然后留下两张纸,抱着孩子走出亭子,把他交给等候多时的贾敏。
安西等贾敏带着一众人离开,才施施然回去,走到亭子的入口,才听到他们小声的交谈,说的正是安西发现的那些问题。
林如海看安西过来,招招手,让安西帮忙解释。
安西也不扭捏,微微行礼,就坐过去,一点点的给他们解释。
安西做了两张表格,一份里面的内容是他自己核算的,一份就是根据官员们核算的数据填的,两张表用红笔圈出了不同的地方,一目了然。
安西要解释的是,官员做的那份核算,是在哪里做了改动,才会造成现在这样,看起来没错,但其实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
这个其实就是类似与加法和乘法放在一起的运算,先加和先乘看起来一样,都加了,都乘了,但是结果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