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同人)和肖邦弹风谱月的日子+番外(8)

作者:Sherlor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西方罗曼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关键字:主角:欧罗拉(Aurora);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Chopin) ┃ 配角: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埃克托尔·柏辽兹(HectorBerlioz)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乔治·桑(GeorgeSand)…… ┃ 其它:19世纪,音乐家,古典音乐,浪漫主义 邂逅·钢琴诗人 立意:遇见你之前,你是我的救赎;遇见你之后,我愿为你的曙光。点击展开

如果说宅邸内,一切都令人窒息的话,那这片玫瑰园,足够让人再一次找回呼吸。

不用去思考那些纷扰,不必去在意那些弯绕,渐渐平复下来的青年,思维终于恢复正常。

欧罗拉·沃德辛斯卡?

肖邦并不怀疑这位素未谋面的小姐的身份,他只惊叹于“波兰亲人”使出的手段。

他一向不爱言明,总以为暗示足矣——奈何这次,他骨子里的委婉,竟成了可以利用的东西。

沃德辛斯卡啊……

伯爵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根本挑不出错,他轻易就转换了立场。如若青年递给他否定的答案,最终被谴责的将会是肖邦。

“妈妈,请原谅我……我没有办法……”

青年靠在长椅上,紧抿着唇,看着天上的白云,发出微弱破碎的声音。

他早已想通这门婚事破灭的原因,也准备好接受毫不避讳的拒绝。但他实在无法对这种反转般的补偿心安理得,去将一个无辜的人牵扯进来。

婚姻,简直比索然无味更像灾难!

……

“先生,请您嫁给——啊不,是‘请您成为我未婚夫’,可以吗?”

玫瑰丛传来的异响,带着一句风风火火的请求突然打破园中的宁静。

肖邦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入吓了一跳。

眼前的小姐低垂着头,弯着腰,双手将一份婚契书举过头顶,直端端地送到他面前。

她双手紧拽着纸张边缘,肉眼可见细微的颤抖。但态度十分诚恳,并非玩笑。

“……”

阳光有些过于耀眼,甚至让人头晕目眩。

肖邦的睫羽来回扑闪,白纸和少女毫无装饰的发髻并未消失。

他有些懵。

并不是幻觉?

那就是我耳朵出了问题。

青年僵坐在木长椅上,身后的玫瑰花丛越发鲜艳。

此刻,他的脑中不断重复着某人在琴键上超affolé glissando[3]的回响。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等我回巴黎后,你务必要为我的耳朵负责——如果不是因为听多了你的钢琴,我怎么可能会出现幻听?

“未婚夫”?

仁慈的主啊——我这是,被人求婚了?!

第4章 Etude·Op.4

【主动】

果然,踏上马车独自一人来拜访所谓最后的亲属,就是一个大写的错误!

哦,都怪咖啡馆那架胡桃木立式钢琴太诱人,她的手一刻都不想从黑白键上离开。这几日沉浸在回忆音乐演奏的幸福里,欧罗拉直接忘记要去“了解自己”。

直到她彻底恢复元气,一辆算得上漂亮的马车停靠在旅宿的小店门前。

原来,“我”来德累斯顿是投奔亲戚的。

原来,“我”的亲戚正好在这度假。

原来,“我”姓沃德辛斯卡。

……

沃德辛斯卡?!

浑浑噩噩地上了马车的欧罗拉,此刻的心情不亚于昨晚把老店主的立式钢琴弹崩时的无语陈杂——她不过应邀弹了首激昂点的《李斯特练习曲》而已,琴弦竟然就断了——虽然店主开导她钢琴放那做摆设太久,琴弦早就老化该更换,但她依旧被刺激得精神好一阵恍惚。

在十九世纪,李斯特总是代表着“钢琴杀手[1]”,无情地收割着琴弦的寿命。

那“沃德辛斯卡”这个词,则是代表着肖邦的冷漠,将她的灵魂冲击得飘来荡去。

历史上,肖邦曾有一次最接近婚姻的机会,他有过一个姓“沃德辛斯卡”的未婚妻。但最终婚约无疾而终,成了他的“莫雅-比耶达(Moja biéda)[2]”。

从此以后,这个男人就将婚姻从他的人生计划中彻底剔除。

根据作曲家留下来的细微痕迹,这段“灰色时刻[3]”过去后,他和这一家人彻彻底底断了联系——即使他们是波兰人[4]。

上帝是在恶作剧吗?

我是个“沃德辛斯卡”,那我还能期待和肖邦一起弹钢琴吗?

见鬼,就波兰人那个别扭的脾气加上小心眼,他连李斯特都怼过——我?别说求见他一面,我怕是挤进去他的沙龙,都会被他平静地微笑着“请”出去吧?

想想都觉得世界末日快要降临了呢。

等等,这个时间段,好像肖邦和沃德辛斯基一家关系的蜜月期已进入尾声?

噢,亲爱的夏洛琳,我再也不责备你关注音乐家们的花边消息是不务正业了,它们很有用……

比如现在,多亏你曾经在我耳边顺带提过——

我,似乎、马上、就要被我最爱的肖邦先生,扔进黑名单了!

还能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儿吗?

欧罗拉紧咬着唇,额头轻撞着车窗玻璃,一幅快要哭出来的悲痛表情。

*

事实证明,乐极就会生悲。人一旦染上霉运,就会触动命运的多米诺骨牌。

永远都不要怀疑糟心事的底线——它大概不会被“最”修饰,但永远都能随时随地升级。

氛围太过怪异。

欧罗拉从踏进这间茶室起就觉得不大对劲:

放着舒服的小沙发不坐,沃德辛斯基伯爵夫人一见面就把她引向这张红木长桌。要知道,这两个地方在礼仪里,完全象征着谈话内容的不同走向——沙发是私人的,而长桌极为官方。

看到她头上没啥装饰,这位夫人便立即把自己头上的贵重珠花取下来给她戴上。虽然可以理解为长辈的喜爱,但太过直白和唐突。

长者变换不同的句式同情着她的悲苦遭遇,重复着她以后有人照顾云云。却在某些句子里,隐晦地透露着对她父母的贬低……

看着眼前笑容挑不出一丝违和,慈爱和母性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伯爵夫人,欧罗拉只觉得寒毛直竖——这种过分的热情和弯绕的对话,以至于教人心生惊悚。

她更加紧张了。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加上先前音乐室里的插曲,欧罗拉本不会如此焦虑,但伯爵夫人和佩蒂特给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此刻,欧罗拉分外想念在她恢复健康后就越发严肃古板的教导嬷嬷,指尖下意识碰了碰裙子右侧的隐藏口袋。

不知什么原因,佩蒂特没有陪着她出席这次会面,只是出行前将一个小东西塞给她,告诉一头雾水的少女凭感觉决定它的去留就好。

气压越来越低,总觉得有什么风暴正在酝酿。

本就不安的外来者更是连思维都被忐忑侵蚀。

神啊,我宁可去把《肖练》从头到尾弹上十遍,也不想坐在谈判桌上如此煎熬!

果然——

一张婚契书。

一句“欧罗拉,作为一个‘沃德辛斯卡’,你便要担起责任,定下一段婚姻。”

更糟糕的事,来了。

*

这是自穿越到十九世纪,少女面临的最大的危机。

从未想过,佩蒂特所说的投奔亲戚——哦,据说还是“她”自己要求的——竟然和订婚挂上了钩。

这家人不是“贵族”吗?属于贵族的风度呢?

欧罗拉完全听得出伯爵夫人的意思:想成为这一家的一份子,就要接受这婚约。

少女懵在桌前,脑中飞速地分析着时局。

婚约的对象绝对和她无关——投奔完全是临时起意,那……

欧罗拉想起方才在音乐室里解救曲谱时,某位女仆透露出的这家小女儿的名字。

“我听说,您有个叫‘玛利亚’的女儿……”

“玛利亚已经定过亲了!”

伯爵夫人高声快答,完全不似方才的沉着。

似乎意识到不妥,她立马微笑着补救,“我是说……亲爱的,我的大女儿已经结婚,玛利亚也刚许了人家。老实说,我和伯爵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但沃德辛斯基的行为,绝对不能落人口舌。”

这是要暗改约定条件?

和沃德辛斯卡小姐有婚约的那位先生,大概不知道他的未婚妻要被换了吧?

真惨!

“夫人,毕竟是早就定下婚姻关系……请您原谅,这份姻缘我应该无福消受?”

“噢,可爱的孩子,你完全不用担心。当时我们许诺的只是‘沃德辛斯卡’,并没有特指谁,所以一切合理。”

沉默。

伯爵夫人笑得一脸温和,全然不在意欧罗拉无声的抗拒。

“请你相信叔母,沃德辛斯基是你现在唯一的亲属了。我们都是为你好呢——这个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仪表堂堂才华横溢。他在巴黎也小有成就,完全适合作为夫婿。错过他真的太可惜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