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接过储物袋后,看着迦叶冷笑不语。
孙悟空也笑道:“如何, 储物袋已经有了,你还定要个好处?俺老孙的一棒你要不?”
白龙拿着他的银枪,默默表明态度。
玄奘眼见着他们要开打,连忙道:“也罢,毕竟他们拿了这么许多卷经书予我, 交付一些,权做交换,也是应该的。”
惜春冷笑连连,把那仙骨已经被抽掉的神仙的腰带,从袖里拿出来,朝伽叶身上扔去,道:“拿去!”
迦叶拿着那腰带检查一二,喜不自禁,在旁听着见着的罗汉尊者都笑他不知羞,他只腆着脸把神仙腰带收到自己怀里,走进宝阁,把经书一一检查了,替诸人一码一码妥帖放到储物袋里。
几乎把藏宝阁的经书搬空后,迦叶才收了手,笑眯眯道:“这些可尽够了吧?”
玄奘接过储物袋,道了句:“阿弥陀佛。”招呼他的众徒弟,“走吧。”
“好嘞!”孙悟空忙应道。白龙和白骨精也跟到了他后头。
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走到了雷音寺门口,施施然走了出去。
在门外,惜春道:“不想走了,飞回去吧。”
孙悟空为难道:“我这筋斗云带不动许多人。”
白龙笑道:“我可以的。”
在惜春的干涉下,唐僧缺徒弟,因此白龙并没被观世音锯角退鳞,而是也充作唐三藏的一个徒弟,平常化作人形陪伴左右。
说罢,他当即变幻身形,成了赫赫白龙,项下明珠煌煌,几与寺内众僧宝光争辉。
白龙呼啸一声,大风刮过,众人唬的睁不开眼。
孙悟空拉众人爬上了龙背,白骨精恍然如梦,惊道:“我居然乘龙了!”
惜春也有些恍惚,只是面上还能镇定,心想这一世的确是不虚此行。
乘龙驾风,不错不错。
众佛眼神里都有一些本能的畏惧与仰望,这是东洲对龙这个图腾本体的臣服。
佛祖也出来,朝白龙道:“阿弥陀佛。”
白龙问道:“你这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佛祖笑道:“没什么意思。”
白龙道:“那这句话就没什么意思了。”
说罢,他再不理佛祖,腾空飞起,白色的鳞片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让仰望的人都迷花了眼。
玄奘俯身看着,喃喃道:“贫僧以为自己只是去取个经。”
谁想到还能坐一回龙,在天上看一回风景呢?
白龙飞的速度很快,不过也要一会儿。
空中白云飘渺,俯观天地辽阔,不免生些寂寥之感。
耳边传来呼呼风声,孙悟空闲来无事,遂问道:“你为什么烧了你爹的宝珠啊?”
白龙哼了一声:“庶兄和我说,宝珠越烧越亮,我当时什么都不懂,就去试一下是不是真的。”
谁想到他那偏心的爹居然就在意满海底随处捡的珠子,还上天庭告他忤逆呢?
偏偏,按照天庭的天规,父告子忤逆,基本没有不能成的。理由是:父亲好好的,为什么会告自己孩子呢?一定是孩子不对!
白龙知道他自己受了委屈,可孝字当头,他什么都不能做。
不过现在算是熬到头了。不论这西行取经的过程有多少水分,总之是取成功了,算是有了功勋,也好在唐王那要一个供奉位置。
有了一个供奉,日后就都好说。
孙悟空听了,心里也明白,哈哈大笑道:“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
笑中不知有多少苍凉……
惜春默然片刻,心里想着,不论是凡人还是神仙,都不能事事顺遂。
白骨精却嬉道:“神仙都是要供奉的,到中原后,可以编一些故事来,让民众传唱——总有办法的。”
惜春听着,便是一愣。孙悟空已经抚掌大笑:“这个办法好!——天道总在看着吧!”
惜春颔首道:“这个方法可以。”虽然只是隔靴抓痒,不伤根基。
白龙冷笑一声,就想说天道不会庇佑他。可就在惜春开口后一刻钟,他们身后的天尽头,隐隐有乌云在翻滚,云内暗雷闪烁。
他们身后,便是西海。
白龙:“……”对不起,不该怀疑惜春的天道私生女身份的。
……
片刻后,白龙飞到了长安城上,惹的百姓纷纷惊呼跪拜。白龙在城上转了两圈,只觉得无数功德信仰齐聚己身,内心激动不已,不由嚎叫一声。
白骨精捂住耳朵:“好吵啊你。”
白龙忙收了音:“对不住对不住。”
这时,唐太宗也带众臣出宫来看。
孙悟空也道:“够了够了,你再在天上待一会儿就要下雨了,淋到众百姓可如何是好?你以后还想不想要供奉了。”
白龙忙往大殿前降落,在半空中变为人形。悟空拉住惜春,白龙拉住玄奘,白骨精自保,众人整整齐齐的落在大殿前的一大片空地上。
以玄奘为首,众人走到唐太宗前,礼道:“拜见皇上。”
礼节乱七八糟,管礼仪的官几乎想把他们都扯到侧殿演练几遍先。
唐太宗定睛一看,为首的和尚他隐约有印象,是曾上折请他派些人手协他去西边取真经的那个。
现在说什么“朕没同意你居然私自出去”之类的话就没意思了,他亲亲热热的上前亲自扶起玄奘,道:“圣僧可是取经归来?”神色要有多殷切就有多殷切。
作者有话要说:白龙:珠子而已,我爱怎么烧怎么烧!
第43章 贾惜春(8·一世界完)
玄奘道:“阿弥陀佛,正是。”再挨个介绍众人。
惜春, 尼姑;孙悟空, 猴妖;敖烈,一条白龙;白骨精……人如其名。
唐太宗涵养颇好,还能绷得住, 他身后的一些大臣已经哗然。若不是里头有一条真龙, 他们怕是当即就要“呔”一声, 怒道“妖孽休走”。
唐太宗看着他们两袖空荡荡, 问道:“佛经在何处?”
玄奘解开绑在腰上的袋子,心念一动,让里头的经书整整齐齐列在大殿前。
大殿登时被书铺满。
大臣:“……神仙!!!”
唐太宗且惊且喜,道:“圣僧才志惊人,可愿还俗,必封官拜相,得一场君臣佳话!”
玄奘让道:“贫僧愿恪守戒律,阐扬佛法。”
唐太宗遵玄奘志, 请玄奘入大内供养, 又命择一殿立为译经院,也不管他的徒弟是男是女是妖是怪, 全都封了官职,往译经院里塞去。
众人纷纷赞道:“皇上圣明。”
玄奘专注译经,不舍昼夜,主持译经凡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 一千三百三十一卷。那烂陀寺鼎盛时期的佛学经典,在玄奘的翻译下,其经学要义得以全数传至中华。
以上,摘自后世的《大唐西域记》序。
……
惜春对翻译经书没什么兴趣,挟“取经”功德在长安逛了几年,听了几场说经后,就觉得没意思,回那茫茫天地去了。
佛祖感应到了之后,心下一松。
偏这时候,迦叶来报:“西行路上多了不少以佛理成地仙的散仙,可要把他们接引入此地极乐?”
佛祖道:“他们原本都是妖怪,如何能来?”
迦叶正待再报,荀子翩然而进,笑道:“儒家崇尚有教无类,佛祖若看不上的话,我们儒家可是要的。”
佛祖心下恼想,说什么儒家?早被董仲舒那小子歪成儒教了——若不然他们如何也来拉人?
王阳明不知何时也进了来,亦道:“他们虽是妖类,却内心清明,堪习儒学。”
佛祖哼了一声:“不行!既然是学了佛学才成了仙,那就该继续研习佛法!”
王阳明笑道:“你们佛家闭目塞听许久,竟不知如今佛道儒已合流,还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扣扣索索,”他道,“就算你让他们进了雷音寺,他们也什么都学不到。”
融合了儒法两家的的荀子附和道:“是啊是啊,还是把他们接引了,来学习我们的儒学好呢。”
佛祖道:“你们待如何?他们怕是连‘儒’字怎么写都不知道的。”
王阳明坦诚道:“受天道嘱托,让佛祖给玄奘师徒等一个名分。”说完,他也觉得这个说法有些滑稽,不由莞尔。
可佛祖完全笑不出来。
天道,又是天道!
恍惚间,他回忆起了被天雷劈时的恐惧。
“好……”佛祖努力镇定道,当即扬传佛音,“玄奘为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敖烈为天龙揭谛大菩萨,白骨为明悟阿罗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