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113)
“赵将军保重。”
马车车轮再次动了起来,车窗外的人向后倒退,他挪了下身子望过去。他立在原地,只是侧身朝她望过来。恰时护卫的人马挡住了视线,与此同时她耳畔响起了隐约的歌声。
“秋风瑟瑟秋草黄,秋水汤汤入河阳,山头有树名白首,半边是槐半边桑……”
歌声渐渐被车轮马蹄声淹没。
唐小诗眼眶再次湿润。
这是南梁河阳民间流传的一首曲子,赵麟曾经唱给萧黛听过。
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秦槐与夏桑本是一对相恋的人儿,私下相约白首,奈何两家有世仇,两情相悦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后来两人私’奔被抓,便双双投湖自尽。当即湖水上涨,淹没整个河阳,而原本的湖泊也拔高成了一座荒山,山上什么都不生长,只长一棵树。
这树奇怪,一半是枝干是槐一半枝干是桑。后人认为此树是秦槐和夏桑所化,两人生时不能相守,死后相合,再无人能够将其分开,所以将此树唤作白首。
秦槐和夏桑最后能够不顾生命为情而死,但是萧黛和赵麟不能,他们不能任性,他们肩上有责任,背后有家国。
韩女史低声劝她。
她摆摆手,仰面靠在软枕上,轻吐一口气。
许久,她道:“把琴取来,我抚一曲。”她感伤轻叹,“就要离开大梁了,算是寄托我一点思乡之情吧!”
当琴摆在面前,她手按在琴弦上许久,慢慢调整情绪,抚了刚刚赵麟所唱的那首民间小曲《槐桑》。
琴声悠悠从马车内飘出,伴着车马的声音,渐渐离开了南梁国境。
车马缓慢,已是深秋,北雍天寒,她生了一场病,耽搁了大半月的行程。当抵达北雍帝都洛城已经是腊月,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
车队在城门外停了下来,送亲的官员上前来禀北雍派人来迎接公主。
“何人?”
“德王府长史。”
唐小诗当即一声冷笑,她堂堂一国公主,依照国礼迎接她的也该是北雍皇子或亲王,如今前来迎接她的竟然只是一个王府长史,羞辱之意已然明了。
听到前面有南梁官员和将军与前来迎接的长史发生了口角。
这名宁长史语气温和诚恳,但是言辞圆滑,态度强硬。
一阵争论的结果,她的车马还是不得不跟随这位宁长史前往别馆下榻。
走下马车的时候,她朝那位宁长史瞥了一眼,年过四旬的中年男子,蓄着山羊胡,眉眼温善,但她知道此人必然不是善与之辈。
当她刚要迈步进门,忽然瞥见了凑到长史身边的年轻武官,样貌堂堂,她脑海有什么一闪而过,太快她没有抓住。忍不住对武官又多打量一眼。
武官抬眼接触到她目光,立即躬身垂首。
她进了别馆便打量起这里的环境布置,倒是雅致,有几分南梁的建筑风格,更多是北雍的雄厚大气。
她踏进正堂,宁长史当面对她歉意道:“德王殿下本欲前来迎接公主,奈何今早得陛下相召入宫,特命臣前来,失礼之处,望公主海涵。”
她冷冷瞥了眼宁长史,不咸不淡“嗯”了一声。道了句乏累,起身去了暖阁。不顾宁长史还有千言万语要说的表情。
回到暖阁,她朝软榻上一躺,卸掉一身的疲惫。
外面有南梁的官员要禀事,她让韩女史出去回他们:“一切他们自己拿主意便可,无需询问她的意见。”
萧黛一个长在后宫十八年的公主,哪里懂得朝廷国家这等大事,询问她也是白问。最后还是他们拿主意,有她在不过是一个形式,让她知晓这个事罢了。
韩女史转身回来端着一杯热茶给她,她接过瞧见杯中自己的倒映,脑海中再次有什么一闪而过,这次她抓到了一点,似乎是倒映,除了她还有一个人的倒映。但是是谁的,她想不起来。
这是萧黛的记忆。
她又回忆起刚刚在大门前见到的那名武官,模糊觉得似乎是有一点点面熟。
但是萧黛养在宫苑,鲜少出宫门,怎么可能认识北雍的一名低阶武官?
或许只是与萧黛曾经见过的某个人像罢了,她自我解释,也就不再费神去琢磨。
大雪下了一整日,直到入夜才渐渐停下,次日晨起便瞧见窗外银装素裹,琼枝玉树。
早膳后,她站在阁前看着几名宫婢堆雪人。
南梁虽然冬日也下雪,但是少有能够下这么大的。宫里的规矩多,宫婢也都被束着,如今到这里,得她吩咐她们也就放开了手脚嬉戏。
不多会儿一个雪人便堆了出来,安了五官后,还取了馆内一仆从的帽子戴上,一名淘气的宫婢不知从哪儿抓来的一些枯草装饰在雪人下巴上,然后跑过来对她道:“公主瞧瞧像不像那个讨人厌的宁长史。”
她瞧着忍不住笑了几声。
恰时一个宫婢匆匆来禀:“德王殿下过来了。”
第92章 无题-3
唐小诗脸上笑容渐渐敛起。
韩女史对几个还在玩雪的宫婢招手:“伺候公主更衣梳头。”
“不必!”她扬手道, “煮碗热茶过来。”转身进了阁子。
韩女史不明其意,跟着进去。
唐小诗在榻上坐下来,接过茶碗不紧不慢喝着。
再次有宫婢进来传话:“德王殿下在前堂等候多时。”
“等喝完这碗茶。”她漫不经心道, 捧着茶碗, 顺便暖暖有些微凉的手指。
一碗茶慢悠悠喝完, 她身上暖和, 再次有宫婢过来禀报,她才懒洋洋地起身, 披上裘衣朝前堂过去。
走到前堂廊下,护卫见她只是躬身施礼未开口,她听到堂内一个浑厚的声音。
“本王在此等候已经两刻,还未见到兴和公主,贵国便是如此待客?”语气轻蔑嘲讽。
没有听到南楚这边人的回话。
那个陌生的声音再次道:“听闻贵国公主离开梁境之时, 赵麟将军前往相送。赵麟将军乃是贵国为数不多的俊杰,也是本王最敬佩之人。沙场上见过几面, 只是各为其主,不能成为朋友。成为对手,也不算可惜。”
再次没有听到南楚这边人回应,唐小诗迈步走到正堂门前, 朝里面瞥了眼。坐在上首的男子, 身材魁梧,坐姿挺拔,一身锦缎华服,面容严肃冷峻, 即便带着笑意也让人觉得冷飕飕, 无半分亲切之感。
“让德王久等了。”唐小诗嘴角敷衍一笑,迈着步子跨进正堂。
走到堂中对德王敛衽一礼。
德王已从胡椅上起身迎上前几步, 拱手回了一礼,朝她面容打量几眼,笑道:“公主的确让本王久等了。”
“久不过昨日城门外一等吧?”她语气冰冷。
德王冷笑一声,解释:“是本王失礼,昨日抽不开身,公主见谅。”
她淡淡扫了对方一眼,也不再与他讲什么虚礼,径直走到上方另一侧的胡椅上坐下,瞥了眼刚刚陪坐的官员:“这里有本宫在,刘大人去忙别的吧。”
刘大人愣了愣,朝她询问看了眼。唐小诗笑着点头示意,刘大人这才领命退下。
德王微微错愕,看着刘大人出去才走回原位坐下,目光打量对面的人,娇颜如花,眉目秀气,嘴角梨涡浅浅。虽然此时还在生着气,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她的那份烂漫之气。眼神也不似别人发怒时凌厉,只是略带几分冰冷罢了,根本无威慑力。
“公主一路辛苦,听闻途中受寒病了一场,不知现在身体可大好?”招手让门边侍立的小厮将暖炉朝唐小诗身边抬了过去。
“多谢德王关心,早已无碍。”她态度依旧冷淡。
“我北雍冬日不比南梁温润,洛城气候寒冷干燥,公主可还习惯?”
“今后或许会习惯。”
李衢闻言呵呵一笑,点头道:“也对,总是能习惯的。”
唐小诗斜了他一眼,忽然见到对方目光温润,与硬朗冷峻的五官完全不符,让她有些怀疑面前这个人是不是芯子也是别人。
“德王殿下,我一直有句话想当面问你。你为何指名要迎娶我?我是父皇众多公主中最不受宠的一位庶公主。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你都不该迎娶我。”
李衢冷笑摆了下手:“不,我有目的。”
“什么目的?”
李衢不紧不慢回道:“公主说的目的指向的是你的父皇梁帝,以及梁国的荣辱。而本王的目的是赵麟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