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孙。”
众人起身之后,却是磨磨蹭蹭的,不乐意走。
官阶低的,那是难得看见储君,想要多看一会儿。想着说不定就有机会,得了太孙的赏识呢;
官位高的想得更多,想着太孙既然来了,待会儿开席的时候,这席位肯定是得重新调整。若是有幸和太孙坐了一桌,岂不是就有更多的机会?
史鼐看出了众人的心思,急忙把太孙迎入正厅。
能进正堂的,就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或者是史家的近亲了。那些随大流来送礼的,只能在偏厅饮宴,此时只得含恨而去。
太孙跟着史鼐进了正堂,便招手让跟来的王柱把带来的贺礼奉上。
“小的那个,是孤的贺礼;大的那个,是圣人的赏赐。”
史鼐一听,急忙面禁宫跪下,拜谢了圣人的赏赐。
太孙笑道:“孤是来看小公子吧,不如把小公子抱出来,让孤看看?”
“那是自然。”史鼐喊过田六,让他到二门传话,叫奶妈把素节抱出来。
大管家传话到内宅,早惊动了一众女客。众人一听,居然是太孙亲自来了,心里震惊之余,对马氏更小心了几分。
马老太太也暗暗庆幸,幸好听了女儿的劝,没干出什么事来。要不然,回家后老爷子就先饶不了自己。
以老姑奶奶的身份坐在堂上的贾母更是目光一闪,看了看被自己搂在怀里的大姑娘湘云,把心里头那挑拨湘云的心思去了。
她忽然觉得,比起挑拨湘云,败坏史鼐夫妇的名声,还是利用湘云,拉进两家的关系更加重要。
想到这里,她脸上的神情更加慈爱,温柔地替湘云擦了擦嘴角的点心渣子,笑眯-眯地说:“云儿慢点儿吃,桌上还多呢。”
贾母的心思转的是极快,奈何却没机会和儿媳妇王夫人通气儿。
就听王夫人笑着问湘云:“怎么,你婶娘平日里不让你吃点心不成?”
这时候,堂上坐的可不止史家的亲戚,还有许多高官家的女眷。王夫人说话非但没有压低了声音,还刻意拔高了点儿。
一时间,引得众女眷频频回头,或好奇、或了然地往那边瞧。
马氏杏眸微瞌,心头冷笑了两声,招手对湘云道:”大姑娘快过来,二姑娘还几天没见你,心里想你呢。”
二姑娘湘雪三岁出头,嘴头刚伶俐,这会儿正跟在母亲身边,闻言拍着手直喊“姐姐”。
这两个姑小时候,几乎是养在一起的。那时候家里守孝,也不能出门,彼此没有别的玩伴,感情还挺好。
因而,大姑娘一见二姑娘喊她,就挣脱了贾母的怀抱,小跑到了二姑娘身边,拉着二姑娘的手喊妹妹。
两个小姑娘一个四岁,一个三岁,都是粉雕玉琢的,一个穿着黄衣裳,一个穿着绿衣裳,让人看着就心生喜爱。
吏部尚书的夫人喜欢地看着两个姑娘,笑道:“哎哟,这两个姑娘,养得可真好!”
湘云胆子大,平日里严氏见客也不避着她。因而她年纪虽小,却颇识得几分礼仪,当时就回道:“夫人谬赞了。”
这一下,众人可都稀罕起来,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
吏部尚书的夫人招了招手,对湘云道:好好孩子,快过来叫我瞧瞧。”
湘云看了马氏一眼,见三婶点了点头,这才拉着二姑娘一起过去了。
二姑娘性子有些腼腆,红着小脸蛋儿跟着姐姐一起给人请安。
吏部尚书的夫人是摸摸这个,捏捏那个,扭头对自己儿媳妇道:“你什么时候也给我生这么个粉雕玉琢的小孙女,我就心满意足了!”
她先前只得意自己儿媳妇肚子争气,一连给她生了三个乖孙儿。如今见了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不免动了念想。
她儿媳妇哭笑不得,心说:这种事情,看得还是天意,又岂是人可以决定的?
不过,她家里三个臭小子,看见人家小姑娘,心里也馋得很,想着:要是真有个姑娘,也不错。
且不说吏部尚书家的婆媳俩起了怎样的心思,只说众女眷一见湘云胆子这么大,又懂礼,就明白这姑娘在家也是娇养的。
既然如此,那贾家二太太说这话的居心,就十分的耐人寻味了。
马氏得意地瞥了王夫人一眼,暗暗冷笑:早防着你作妖呢。
不但马氏防着,严氏也防着呢。王夫人的话音才落,就又伺候的丫鬟报了上去。
这会儿就有严氏身边的大丫鬟翠柳到了前厅,先给诸位夫人们行了礼,这才笑眯-眯地对马氏道:“太太让奴婢给三太太说一声,别叫大姑娘吃太多点心,要不待会儿又正经吃不下饭了。”
马氏笑骂道:“我在这里看着她还不放心,真是天生劳碌命。你且去回她,叫她专心养身子,少操这些闲心。”
翠柳笑道:“我们太太也说了,多半是白嘱咐一句。奴婢这就告退了。”
翠柳还没走,就有人抢着称赞她们妯娌关系好,又有说严氏贤德的,把大姑娘教养的这样好。
直到这时候,那些和史家不怎么相熟的太太们才知道,史家大姑娘是先大老爷和大太太留下的遗腹子。
那边吏部尚书的太太梁氏拉着两个姑娘说了好一会儿话,大姑娘心直口快,又嘴巴甜,直把老夫人哄的合不拢嘴。
“哎哟,真是好孩子。”梁氏笑着对马氏道,“你们家这两个姑娘啊,我可真是恨不得偷回去自己养着。”
马氏笑道:“若是夫人愿意教她们个眉高眼低,我和二嫂可是求之不得呢。”
梁氏得了这话,便低头逗两个姑娘,“可听见你们太太说的话了没?今儿个就跟我家去吧。”
二姑娘红着脸低了头,大姑娘湘云却是奶声奶气地说:“那不行,湘云会想婶娘的。”
梁氏笑着哄她:“我过两天,再带你来看她。”
“嗯……”大姑娘皱着细长而浅淡的眉毛,有些不知道怎么应对,不由求助地看向马氏。
马氏掩唇大笑,“夫人可别逗她了,我家大姑娘可是头一次吃亏呢。”
梁氏也笑了,摸了摸大姑娘的头,褪下腕上的一对玉镯,一人手里塞了一个,“拿着吧,往后可多去我家玩儿。”
两个姑娘同时扭头去看马氏,马氏忙道:“夫人,这也太贵重了。她们小孩子家家的,哪里受的起?”
梁氏嗔怪地瞪了马氏一眼,喜爱地看着两个丫头:“这两个姑娘,合我的眼缘。我自己的东西,爱给她们。”
见她态度坚决,马氏无法,只得对两个姑娘道:“还不快谢谢夫人。”
大姑娘便领着妹妹道了谢。
一旁的贾母终于找着了空隙插话:“我这两个侄媳妇儿,都是好的,把姑娘们调理得也好。”
梁氏本不爱搭理她,但到底是史家的喜事,她也不好扫兴,只得附和地应了一声:“荣国公夫人说得很是。”
贾母见她应了声,哪肯放过这个机会,借着机会就和人攀谈起来。
要说贾母到底是超品的国公夫人,当年贾代善活着的时候,她往来相交,也都是达官显贵之流。至少在说话上,只要她愿意,是很有分寸,很能入耳的。
只是,她肯放下身段儿主动和人家交谈,为的便是幼子贾政。因此,没说多久,言语见就带出目的来了。
梁氏本就是个人精,如何听不出来,言语间只不接她的茬,她也没奈何。
第313章 史鼐(五十二)
今日的主角小公子素节被奶妈抱了出来, 史鼐伸手接过,俯身将儿子送到太孙面前。
出生三天的孩子,脸上的水痘印记已经褪得差不多了,显出了白嫩的本质。
太孙虽然不是第一回 见到这么小的孩子, 但以前见到的, 都是和他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妹。太子妃不喜欢那些庶出的, 自然也不会让儿子亲近, 那些庶出弟妹的母亲,也不爱让自己的孩子亲近太子妃,亲近他这个嫡长子。
尽管这种情况, 自太子去世之后就有所改变, 但变的只是太子的侧妃和庶妃们, 太子妃从来没有变过。
因为, 东宫的所有人都知道, 只有太孙顺利登基, 对整个东宫才是最好的。
如果太孙出了什么意外, 圣人是绝对不会为了太子的庶子, 而放弃诸位皇子的。
若是太孙登基,那侧妃、庶妃们的儿女才是名正言顺的公主与皇弟;若登基的是其他皇子, 那他们有没有命在, 还是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