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番外(278)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红楼梦 前世今生 重生 励志人生 贾敬,王熙凤,林如海,薛宝钗 ┃红楼梦,重生 当红楼人物重生后…… 点击展开

他们三人这一生,纠纠缠缠,仿佛是三条被人定好路子的风筝线,非要三根尽数缠断,才算是结束。

宝钗不敢想起林妹妹,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前世的下场心有余悸?

但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避不开的。

就算她避开了去京城的命运,避开了与宝玉、黛玉相遇的宿命,也还是避不开这个人,避不开这些事。

宝钗叹了一声,终于还是在次日听父亲分析局势,说到林如海的时候,问出了林妹妹:“老爷,我听说,林大人有一女,寄居在荣国府中,可有此事?”

薛端虽然不明白女儿为什么突然提起了林如海的女儿,但这事又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他便点了点头,说起了林如海与荣国府的纠葛:“先荣国公善公有两子四女,唯有第四个女儿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自有便十分疼宠。这位姑奶奶到了说亲的年纪,善公千挑万选,选中了当年的探花郎,也就是林海。这林海的女儿,就是这位姑奶奶唯一的骨血。前两年,这位姑奶奶一病去了,林海无意续娶,又怕女儿无人教养,这才送入京中,让她外祖母教导。”

宝钗怜惜道:“这位林姑娘小小年纪,便失了母亲,父亲又不在身边,真是可怜。”

薛蟠在一旁笑道:“可怜什么?她是去了亲外祖家,又有个年纪相当的表兄。说不得,两家打的都是亲上做亲的主意呢!”

宝钗蹙眉:“那可就更不好啦!”

薛蟠奇道:“这林姑娘若是嫁入荣国府,自有外祖母给她撑腰,日子不知道有多顺畅,怎么就不好了?”

宝钗白了他一眼,转头问薛端:“老爷,那个和林姑娘年纪相当的表哥,可是姨妈的儿子?”

薛端点了点头:“正是你姑妈的幼子宝玉,衔玉而诞的那个。”

宝钗“哼”了一声,难得得表露出了嫌恶之色:“我听妈说,姨娘的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喜欢吃丫鬟嘴上的胭脂,可见是个贪花好色之辈,又岂是良配?”

薛蟠啐了一口,劝自己妹妹:“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别张口闭口的贪花好色,这不是你该说的话。”

宝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撒娇道:“咱们自家骨肉,我才说呢。在外人面前,我可是最懂规矩的。”

薛端却道:“无妨。照我说,女儿家还是要懂得多些,免得日后随意一个男子就能哄骗了去。”

他瞥了薛蟠一眼,道:“规矩体统什么的,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我教人压着你学规矩,为的是在外面好看,可不是叫你在家辖制妻儿姊妹的。”

“啊?”薛蟠被绕的直挠头。

他天生一副直肠子,又有一副憨性子,是个不撞到墙就不晓得拐弯儿的货色。从前爹娘都宠着纵着,他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后来,他爹压着他学本事、学规矩,他就只晓得听爹的话,学不会也要好好学,倒也颇有效果。最近跟着他爹出门,不但见的人夸赞他,就连一向不看好他的父亲,也说他长进了。

于是,薛蟠就把学来的规矩体统,当成了金科玉律。

可是,今日听他爹这口气,仿佛不是那回事?

见他一脸呆相,薛端不免摇头叹气:“你呀你……罢了,你只需要知道,跟自家人,不需要讲那么多规矩就行了。”

“哦。”薛蟠愣愣地应了一声,其实还是不大明白,这不用讲那么多,到底该讲多少。

眼见话题要偏了,宝钗连忙见缝插针地拉了回来:“老爷,依女儿之见,老爷何不修书一封,让赦大老爷将宝玉之事告知林大人?”

薛端不解:“咱们家和林家没什么关系,他家女儿嫁给谁,与咱们家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是没关系的。

只是,宝钗觉得宝玉不是个有担当的,不忍林妹妹掉进这个大坑里罢了。

但今生她与林妹妹毫无交集,这样说肯定是不行的。

宝钗脑筋急转,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由头。

“我听老爷说,这林大人乃是当朝探花,想必有许多的同窗、同科、同年。这些可都是人脉。若是叫宝玉娶了林妹妹,林家的这些人脉,自然就会倾斜到宝玉和姨夫身上。”

宝钗顿了顿,问道:“老爷,这跟咱们家,干系可就大了吧?”

薛端捋须爹手一顿,不由也正了神色。

——他们薛家和贾家二房,已经是彻底撕破脸了。打蛇不死,反遭其害。他自然不希望贾家二房有半点儿翻身的可能。

“我儿说的不错,我这就修书给赦兄。”

这封书信,一定要赶在林如海前头入京。想来,赦兄接到书信之后,知道该怎么做。

******

因着薛端今日没有应酬,一家子就聚在一起,亲亲热热地用晚膳。薛王氏高兴得很,指挥着厨子们做了儿女们喜欢的菜,又熬了滋补的汤,满满地摆了一大桌子。

经历过前世荣国府的兴衰,宝钗私心里觉得太铺张了。但见母亲性质高昂,她也不忍拂逆。

反正再过不久,母亲一定会让她学着掌家理事。到时候,她觉得哪里不妥的,慢慢裁去也就是了。

薛端从来信奉,规矩是给外人看的。因此,他们自家人吃饭,是没有“食不语”的说法的。

薛王氏给父子三人都夹了菜,就问薛蟠:“你老爷不是单独教给你一单生意吗?怎么样了?”

薛蟠道:“最近京城那边也不知为何,对木石盆景之类的需求极大。我按妹妹出的主意,用做首饰的边角料和成色不怎么好的珍珠做成了盆景,在咱们江南也是独一份儿的稀罕。那些采购的人几乎都不讲价的,一手钱一手货。”

见儿子出息了,薛王氏笑得合不拢嘴:“我儿果然长进了。来,,这是你嘴喜欢的羊蝎子,多吃点儿。”

“诶,谢谢妈。”薛蟠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都是妹妹的功劳。要不是她给问出主意,也不会这么顺利。”

薛王氏更高兴了:“你们兄妹和睦,比什么都强!”又拿公筷给宝钗夹了一筷子的清炒玉兰片儿,“来,钗儿最喜欢吃的。”

宝钗也道:“谢谢妈。”

“咳!”薛端清了清嗓子拿眼不住地看桌子上的鸽子汤。

薛王氏嗔了他一眼,好笑地亲手盛了一碗鸽子汤:“老爷最喜欢的汤,该多用点儿才是。”

“嗯。”薛端矜持地点了点头,“太太辛苦了。”

薛蟠和宝钗对视一眼,突然觉得有点儿撑。

第245章 薛宝钗(三十九)

从京城那边有人来江南采购珍玩、盆景、木石开始, 宝钗就意识到,宫中的圣人怕是已经开始策划后宫妃嫔省亲的事了。

若是上辈子,甚至是刚重生的,宝钗固然能够通过记忆知晓两年后圣人会下旨令妃嫔省亲, 甚至能够从旁提醒父兄, 让薛家从中大赚一笔。

但这两年跟着父亲深入学习之后, 宝钗已经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推测出来, 妃嫔省亲一事,绝对不是圣人一时心血来潮,也绝不可能是因老圣人一句感怀。

或许, 老圣人那句感怀是有的, 怜悯妃嫔长久不能见家人也是有的。但这件事的背后, 绝对有圣人的推动。这整件事, 都是圣人策划好的。

那么, 让妃嫔回家省亲, 对圣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 就是可以收买人心。

底层的百姓都是很好忽悠的, 老圣人一声感慨,圣人就立马下旨准许嫔妃与家人相见, 这就是孝道。

自汉朝以来,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 不管心里是什么想法, 都会说自己是以孝治天下。

正所谓: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

底层百姓每日里要为了生活而奔波, 若是再拿礼仪去要求他们,也未免太过不近人情。

所以,仁义礼智信什么的, 对底层百姓都显得遥远。唯有这一个“孝”字,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美德。无论贫贱富贵,人人皆可行孝举。

是以,历朝历代都在推行孝道。圣人只要有了孝顺的名声,在舆论上就会占据更多的主动,将来做什么事情都会顺遂许多;

至于圣人的第二个目的,自然就是搂钱了。

现如今,距离妃嫔省亲还有两年,外面是半点儿风声都没有的。那么这些来将来大量采购原材料的人,又是谁派来的?

宝钗联系前后,不需多想,就知道是圣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