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番外(194)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红楼梦 前世今生 重生 励志人生 贾敬,王熙凤,林如海,薛宝钗 ┃红楼梦,重生 当红楼人物重生后…… 点击展开

筹到的钱他也没让这些商人送来,而是托他们换了一批急需的书籍来。

这一批木材运回去,这些商人个个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对于林如海这点儿要求,他们自然是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反正他们来交趾又不止来这一回,林大人都说了,来日方长,他们再来的时候,顺便把书带回来就是了。

当然了,随着书籍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各种中原出产的丝绸、瓷器、精美的雕刻等等。

他们不但帮林如海带了需要的书籍,更是免费赠送了一批文房四宝。

当然了,还有给林如海的各种产自江南或京城的精美器物,说是体谅林大人远离家乡,有这些东西,可以聊慰思乡之情。

林如海当然知道,这些人就是变相地给他送礼,以便能保证他们的这条商路畅通的久一点儿,让他们多赚一点儿。

对于这种事情,林如海本身并不反感。

因为交趾也的确需要这些中原和江南的大商家来打开商路。

要不然,再多的好东西,卖不出去,也都白搭。

既然收了这些东西能让双方都安心,他自然不会往外推。

等一座书院建成之后,正逢第一批书籍送到。

林如海翻了翻,油墨味儿十分清新,字迹也很是清晰,书上的注解都是林如海和五位先生亲自批注的,浅显易懂,十分适合初学者。

林如海满意地点了点头:“诸位有心了。”

那几个商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纷纷拱手笑道:“没误了大人的正事就好。”

“几位言重了。”林如海顺势就邀请了他们参加太原书院的开学仪式。

读书人的圈子,一直都是商人们向往的,几人自然是欣然应了,表示那天一定会准时前往。

他们心里已经开始琢磨,到那天去的时候,送什么贺礼合适了。

至于林如海说的捧场就好,他们也就是听听而已,除了傻子,谁也不会当真。

第172章 林如海(五十一)

一晃三年过去了, 太原书院也进入了正轨。

经过五位先生和书院学生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今年的府试中,书院里出了七个秀才。

虽然这府试就是太原府举办的,但出的考题却是林如海根据京城那边的水平出的, 录取的要求也是以京城那边的为标准。

虽说大夏文风最胜的地方是江南和江苏, 但京城的学子也有过人之处。

因此, 能有这个成绩, 大家都很满意。

林如海甚至特意写了一封奏折,把这七个学子的卷子夹在其中,递到了圣人的案头。

这个举动, 在许多朝臣看来都太过大惊小怪了。

可再想想交趾那不通教化的穷乡僻壤, 倒也勉强能理解林如海和圣人的激动了。

圣人仔细看了七个学子的答卷, 又命人传阅朝臣。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意的朝臣们, 在看了考题和答案之后, 都沉默了。

——他们原本以为, 这考题出的肯定是照顾了那些学子。

可实事证明, 这些考题的水平, 与京城这边的不相上下。

那些学子的某些观点虽然稚嫩了些,但这是眼界所限的, 至少他们写文章的水平, 绝对对得起这“秀才”的功名。

时任副都御史的连闻声左右看了看, 立时便出列为他的好友表功。朝中还有林如海的同年、同乡、同窗等, 见有人发声了, 纷纷附和。

但这些人里, 除了连闻声等极个别的知晓林如海的报复之外,都是想着,赶紧把他从交趾那破地方给捞出来。

有这样的才能, 在什么地方做不出政绩,何必陷在那种蛮夷之所?

不过,他们的一番好意,注定是要落空了。

因为林如海在这封奏折上,已经诚恳地请求圣人,让他在太原府连任,以免好不容易打开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这样的担忧,圣人也有,对林如海的请求,他自然是欣然应允了。

说来也巧,林如海的折子头一天刚到御案的案头,第二天,朝廷征瓦剌大捷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贾赦混在回京献俘的队伍里,想着自己撞了大运活捉的两个瓦剌小王爷,心里美滋滋的。

他这么一个生性惫懒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累死累活的在战场上拼搏,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他两个儿子的未来?

只要一想到这一次赚的军功可以给贾瑚和贾琏换个未来的保障,再想想堂兄贾敬给他准备的后手,贾赦只觉得从来没有这样扬眉吐气过。

作为献俘的将领之一,又有生擒二王的功劳,或许还夹杂着圣人对贾敬的怀念与愧疚,贾赦被晋为了荣候,世袭三代始降。

也就是说,直到他曾孙子袭爵的时候,才会降袭。

贾赦大喜过望,人还没到家,就派了两波儿人,分别给妻子宋氏和堂兄贾敬报喜。

可是,等到他回到荣国府,应付完了糟心的母亲和弟弟之后,才看到了一身素服的贾珍。

贾赦往贾珍身后瞅了瞅,疑惑地问:“敬大哥哥呢?”

贾珍眼眶一红,声音也有些沙哑:“赦叔回来的正好,再过几天,侄儿就要除服了,还要仰赖赦叔帮忙操持。”

贾赦一怔,心头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抖着手,颤着嗓音问:“除服?除什么服?是谁过世了?”

贾珍哽咽道:“赦叔走后不久,家父便病逝了。”

“什……什么?”贾赦呆了呆,突然怒道,“你这不孝子,岂能诅咒生父?”

一旁的贾瑚连忙上前,生怕贾赦一个激动,和堂兄动了手:“老爷,珍大哥哥说的都是真的,敬大伯他……他已经去了!”

贾赦双目一瞠,神色一阵恍惚。

贾珍和贾瑚连忙扶住他,才没让他载倒。

“老爷,老爷,你别吓我。”贾瑚在贾珍的帮助下,把贾赦扶到了椅子上,扭头朝已经吓傻了的贾琏道,“琏儿,快去请大夫!”

“不必了。”贾赦出声拦住了他,摆摆手对三人道,“你们都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赦叔,您……节哀。”贾珍劝了一句,便施礼告退了。

“父亲……”贾瑚见父亲仿佛精气神都被抽干了,放心不下,不愿离去。

“出去吧。”贾赦无力地摆了摆手,已经走到屏风处的贾珍也朝他连使眼色。

贾瑚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堂兄,还是牵着弟弟贾琏出去了。

宋氏早已等在了门外,见他们兄弟三人出来了,立刻迎了上来,担忧地问:“老爷怎么样?”

她也是担心丈夫骤然得知了贾敬的死讯,接受不了。

说起来,他们夫妻分别这三年,宋氏带着两个儿子整日里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心肠都磨软了。

这三年,夫妻二人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感情反而好了起来。

若是在三年前,宋氏纵然也会担忧贾赦,却绝对不会不顾矜持等在书房门外。

贾瑚上前扶住母亲,皱着眉头摇了摇头:“看起来不大好,他把我们都赶出来了。”

宋氏叹了一声:“你们两个,先送你珍大哥哥回去吧,我去看看老爷。”

“诶,好。”贾瑚应了一声。

贾珍也知道,今日贾赦是没心情管别的事了,便拱手道:“那婶子留步,侄儿这就先回去了。”

贾敬去世之后,贾珍扶灵回乡,就在金陵为父亲守孝。

这也是快要除服了,为了不耽搁到刑部去报道的事,他这才雇了船,带着一家子回来了。

这会儿,宁国府虽不是一团乱,却也还没有收拾利索,贾珍的事情也多呢。

贾瑚和贾琏送了贾珍出去,宋氏走到书房门口,正要推门,却听见里面传来了压抑的哭声。

宋氏手上一顿,没有打扰丈夫,而是等里面的哭声停歇了,才推门进去。

“老爷。”

“是太太呀,进来吧。”

宋氏走到他身旁,握住他的手,柔声道:“逝者已矣,老爷还要节哀才是。珍儿和瑚儿他们都还小,还需要你看顾着呢。”

“你说的不错,珍儿和瑚儿还小呢。”贾赦深吸了一口气,突然道,“太太,我准备和老二分家。”

“分家?”宋氏一怔,不禁露出喜色。但很快,她便为难地摇了摇头,“老太太是不会同意的。”

以老太太对贾政的偏心,怎么可能让小儿子分出去,失去了荣国府这曾光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