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冲他一笑,明晃晃地表达:没有错,他老人家就是故意的。
这下,贾敬看圣人的目光几乎是控诉了。
圣人却是一点儿也不心虚,因为他已经给贾敬准备了一份大礼,作为补偿,只厚不薄。
圣人先是夸了余之言一通,说他这些年干得不错,他上次请旨外放的事,准了。
然后,他就问陈贵与贾敬二人:“你们也老大不小了,可补了缺了?”
陈贵答道:“不曾。”
而贾敬则是保持了他一贯的人设,颇为不好意思地回答:“家父嫌小臣武艺不精,怕小臣拉低了咱大夏武官的水平,一直没提这事儿。”
此时,贾代化就在圣人旁边站着呢,闻言一阵吹胡子瞪眼,提醒他君前奏对,说话注意点儿。
贾敬全当没看见。
圣人倒是看见了,嗔怪地对贾代化道:“孩子都这么大了,心里想着为国效力,也是理所应当。代化也莫要太过苛责了。”
贾代化立时对儿子表示了嫌弃:“圣人有所不知,这小子儿时嫌读书费脑子,嚷嚷着要学武。臣被他闹得没法子,只得应了。谁知道,他在武道一途实在天赋有限,学了十年也没学出什么名堂,倒是把《武经七书》学得溜透。依臣看来,这孽障就是个赵括再世!”
包括圣人在内,周围的一圈人都忍不住嘴角抽搐。
——贾大人,若是你说你儿子把《武经七书》学的溜透的时候,神情别那么得意,你的话会很有说服力的。
贾代化这最后一句“赵括再世”,看似是为了贬低贾敬,但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还是在变相炫娃呢。
贾敬根本就不曾上过战场,没有一点儿实战经验,“赵括再世”已是大大地抬举他了。
圣人也算是领教了,往日里只听臣下偶尔抱怨贾代化是个“炫子狂魔”,今天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
“也罢,也罢,”圣人颇有些无奈,“朕今日便做个主,给陈贵和贾敬各补一个三等侍卫的缺儿,让他二人多磨砺磨砺,日后才好为国效力,为朕分忧。”
贾代化和齐国公陈奇急忙出列,带着儿子一块儿谢恩:“谢圣人恩典。”
“父皇,儿臣有个不情之请。”三皇子突然开口,让贾敬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圣人和蔼地问:“皇儿有何事?”
这时的圣人,还是个慈父,对其余皇子虽比不上对太子那般百依百顺,但也是很好的。
这大约是因着他幼时,先皇连年征战,极少陪他的原因。
三皇子看了贾敬一眼,笑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与贾公子颇为投缘,且宫中正好缺一个三等侍卫,还请父皇疼儿臣一回,将贾侍卫安排到儿臣宫里吧。”
贾敬垂眸,面色微变。
对于三皇子这条注定要沉的船,贾敬自然是不想上的。
但此事却由不得他自己做主,须得看圣人的意思。
圣人眸光一闪,旋即若无其事地“哈哈”一笑:“你却是晚了一步。”
三皇子脸色一变,笑容有点儿勉强:“父皇的意思是……”
圣人道:“太子早几日便与朕说了,想要贾敬到东宫去,朕已经答应他了。”
“原来是这样。”
三皇子的神色有一瞬间的狰狞,却很快就掩饰了过去,朝太子微微一拱手,遗憾道,“既是太子殿下先看上的,臣自然不会夺人所好。”
太子矜持地微微颔首,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也是很傲慢了,但在场之人,却没有一个绝对不对的。
因为太子对弟弟们的态度一向如此,连圣人都没有说什么,哪有臣下说话的份儿呢?
圣人安抚三皇子:“贾敬虽然不能给你,但陈贵的本事却在贾敬之上,你不是缺一个三等侍卫吗?朕就做主,把陈贵给了你了。”
这看起来是不偏不倚,但知晓的内情的,心里都门儿清:陈贵本就是三皇子的表弟,齐国公府也是三皇子的天然同盟。得陈贵和得贾敬,对三皇子来说,无异于天壤之别。
但他却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圣人的安排。
只是心里,却是对太子更加愤恨了。
——都是天子的儿子,凭什么好处都让你给占全了呢?
第11章 贾敬
圣人满意了,三皇子愤恨了,似乎只有太子一人得足了好处。
可从头到尾,就是没有一个人想着,要问一问贾敬自己的意见。
但问了又如何呢?
要按贾敬自己的想法,自然是不要和任何一个皇子有瓜葛,老老实实地做个纯臣才是上上之选。
可是,圣人已经发话了,他再有什么想法,也都得打消了去,安安分分地跟着太子,不生二心。
但贾敬却不知道,看似矜贵雍容的太子殿下,这会儿也懵的很呢。
——话说,他啥时候跟父皇要贾敬了?他自己怎么不知道?
但想想贾敬身后的代表的势力,要说太子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送到嘴边的肉,哪有不吃的道理呢?
至于三皇子是怎么想的,完全不在太子殿下的考虑之内。
对于这个一直想和自己别苗头的弟弟,太子从来就没有看进眼里过,也不觉得他能反了天。
如果贾敬能听见太子殿下的心声,一定会忍不住吐槽:人家是不敢反了天,但人家敢逼反了你。
*
“快点儿,快点儿。这边儿,这边儿,还有那边儿都扫洒干净了。”
“把这花瓶给摆正了。”
“屏风是谁擦的?这么长的灰道子,留着过年吗?”
“快,快,来个人,把这香给换了。太太新送来了雪霁香,那味儿清爽,大爷最爱了。”
“找个小子到二门处盯着,大爷回来了,立时来报!”
“…………”
一大早的,贾敬屋里的大丫鬟青碧就指挥着一干丫鬟、婆子、小厮,把贾敬居住的陶然阁里里外外收拾的一干二净,就怕主子回来住的不舒服。
正屋荣庆堂的情景也差不多,许氏的心腹指挥着人忙里忙外,又叫人去大门处迎候。
而许氏自己,则亲自带着人迎到二门,想要早点儿见到丈夫与儿子。
也不怪她如此。
这几年,贾代化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贾敬又是头一次出远门。
她一个妇道人家,守在家里自然牵肠挂肚的,生怕两人出了什么意外。
直到快中午的时候,贾代化与贾敬可算是回来了,大门处迎接的人连忙往里通报太太,一边接了老爷与大爷的马,牵下去好生洗刷照料。
贾代化一边往里走,一边简单问了问这段日子府里的情况,迎接的人也都一一说了。
到了二门处,夫妻、母子相见,不但许氏热泪盈眶,拉着贾敬一个劲儿地说:“黑了,瘦了。”就连贾代化也是百感交集。
贾敬忙着安慰母亲,又说了自己被圣人赐了官儿,五品的三等侍卫。
“以后,儿子也是有官身的人了。”
贾敬故意说的得意洋洋,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日后,定要给太太挣个大大的诰命!”
贾代化在一旁直翻白眼,心说:你母亲都已经是侯夫人了,你一个五品小官儿的诰命,能大到哪儿去?
反观许氏,却是被儿子哄得合不拢嘴,嘴里一个劲儿地夸赞:“我儿真是长大了,出息了,给娘挣脸!”
一路上,母子二人凑在一起絮絮叨叨的,贾敬又拣了许多围猎时的趣事给许氏说了,渐渐地打消了她心里的焦虑,真正放下心来。
待父子二人收拾完了,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许氏才略带忧虑地说:“西府那边的老太太,眼见是不行了。”
贾代化一怔:“走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什么时候的事?”
而贾敬则是意料之中,因为上辈子,老太太孙氏就差不多是这个时候的事。
也就是从西府老太太孙氏去世之后,那远嫁江南甄家的圣人的另一位乳母甄老太太小孙氏,才越发地得圣人看重。
他记得,过不了多久,宫中的丽妃甄氏就会晋贵妃。
而甄贵妃所出的九皇子与尚在襁褓中的十二皇子,也都会在圣人面前越发得脸。
甄家就更是水涨船高,几乎是鸡犬升天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因甄家的势力日益膨胀,欲壑日益难填,到了最后关头,圣人才会舍了颇为喜爱的九皇子,转而扶植了母家不显,本身又没有多少势力的六皇子做了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