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每个红楼副本都要打出龙傲天结局(64)

林如海也干脆:“既然如此, 这体仁院就以皇后为第一任山长。从内廷抽调人手帮忙登记吧。”

不过是登记各家有几个闺女,谁嫡出谁庶出, 年龄多大, 属什么的, 出生于几月份这种琐事, 内廷的那些太监们完全做得, 礼部只需要派遣人手进行督察就可以。省力又省事。

消息传开, 越发让各家确信,体仁院是为了以后的皇子妃选拔而设。

当然,这种事情交到皇后手里就更加没人反对了。

程氏拿到那归总的卷宗一看, 问题还不小。

有道是不到京师不知官小。全国超过八成的达官显贵都集中在京师,而体仁院的门槛也低,就是从六品的官吏家的姑娘也能进,也就是说,很多中等县县令的女儿也能进体仁院求学,这直接就导致报名的姑娘太多,以致于卷宗最后不得不请示宫中,询问学区一事。

没办法,各家嫡出的庶出嫡系的旁系的,滴滴答答一堆的姑娘,这么多姑娘,还要安排先生、嬷嬷和伺候的宫女,如果不分学区,除非皇家把夏宫拿出来当体仁院学府,否则,就只能分学区。可若是要分学区,又要怎么分?

当然,卷宗里面还提到了一点,不少大家主母派人来询问,为什么一定要卡着十二三岁,十四五岁不行吗?十六岁不行吗?

会这么问的,基本上家里的嫡女已经过了十三岁,而那些庶出的姑娘们正好适龄。

其实很多大家主母都不介意把庶女养在跟前。反正不过是女儿,吃喝花用都是有份例的,撑死了就是日常的衣裳首饰月钱的开销,将来再陪送一副差不多的嫁妆就完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得了好名声,自己的女儿也能收获爱护姐妹的好形象,将来也能议个好亲。因此,养庶女这种事情上,京中的贵妇圈子里早就有了默契,也自有一套游戏规则。

可是现在,皇家女子学府成立,想到自家女儿因为超过了年龄而不能入学,那些庶出的丫头反而能进去读书还能结识贵人,日后说亲,一扬脖子——我是皇后娘娘的学生!

想到自家的亲闺女日后处处被她庶出的妹妹们压了一头,这些太太们能不糟心吗?

这还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以婢为妾等等各种问题。

这可不是程氏一人能裁决的。

她花费了三天把这些卷宗理清楚,结合跟着卷宗一起呈交上来的奏折,拟定了一个章程,然后当着林黛玉和邢岫烟的面,请林如海过来商量。

林如海看完卷宗之后,没有直接表态,而是问两个女儿:“你们有什么看法。”

林黛玉道:“父皇,体仁院草创,不可能事事周全。分学区一事,势在必行。而且各个年龄段的姑娘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女儿以为,体仁院的姑娘们,读书识字是最低要求,吟诗作赋可以作为个人修养,学府不强求。但是,每一个体仁院的姑娘都应该熟悉朝廷的的律令,熟知五谷和农事,还应该掌握一定的管家理事的技能。最起码也应该能看懂账本不致于被下面糊弄了去。”

体仁院出去的姑娘,最差也会是大家主母,如果连账本都不懂,被人当成猴子耍,那丢的,就不是这姑娘和她的家族的脸面,丢的是皇家的脸面了。

林如海又问:“二丫头,你的意见呢。”

邢岫烟道:“父皇,女儿以为,体仁院的作用应该不止于此。先前两代王朝税制混乱畸形,未尝不是因为士农工商高低贵贱的之说盛行。可是父皇,既然本朝效仿两宋鼓励海贸,那么本朝也会面临两宋一样的问题,钱粮布帛价格腾贵给百姓民生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解决?钱,国家想办法寻找铜矿铸造更多的铜钱;粮,要么寻找更加高产的口粮作物,要么培养更优质的粮种,或者双管齐下;布,鼓励创造更好的纺织机,用更少的人力纺织出更多布。帛,也一样。近年来,因为桑蚕丝比柞蚕丝更柔软,很多闺秀只知桑蚕丝而不知柞蚕丝,更不知道柞树全身都是宝。父皇,我们可以通过体仁院,不,不止体仁院,还有各处养生堂以及蒙学堂向天下万民潜移默化,让大家都知道,国无农则不稳,国无工则不强,国无商则不富。”

“想进体仁院?可以。想以体仁院资历为夸耀的资本,也没问题。但是,进了体仁院就要按照体仁院的规矩来。耕种、畜牧、养殖、纺织、酿酒,种种种种都必须学。播种、插秧、施肥、浇水、收割,农忙的时节体仁院的女学生也一样要下地。女儿不但会带头,还会亲自给她们打评。偷懒的、抱怨的,别怪女儿直接给她们一个不通!累积六个不通或者连续四个不通,直接就送她们回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华夏就流传起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养家,家里的事情,从家庭的管理到子女的教育全部丢给了妻子。以致于到了现在,很多家庭男人天天游手好闲,正经事儿一件都不做,却怪妻子没本事。

以此同时,封建礼教盛行,直接把女人当废物养,甚至还传唱起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一方面不让妻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嫌弃妻子不能好好教养孩子,害了他们全家!

你怎么不直上九重霄啊?!

既然社会把家庭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女人的肩头,那就必须加强对女人的教育。只有妻子足够优秀,儿女才会更加优秀。

程氏听说,半天没反应过来,最后只能干巴巴地圆场,道:“你这孩子!也,也太性急了些。”

又对林如海道:“陛下,二公主虽然年轻气盛,却说得在理呢。”

林如海笑道:“正有此意。既然如此,就把耕种、畜牧、养殖、纺织等课程列为体仁院的必修课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柞树,现在很多人大约很陌生。其实就是橡树。橡树、栎树、柞树,就是同一种树。

在中国古代,赭黄这种颜料就是柞树的树心里面提取出来的,这种染料制作衣袍在中国古代属于皇帝专用的。中国古代很多朝代,明黄并不是皇帝专用,但是赭黄袍却是皇帝专用的。

特别说明。

柞树叶可以养蚕,柞实可以果腹甚至做饲料,柞木可以打用来打家具。总之,柞树全身都是宝。

特别说明。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爱学习才会快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加西娅 50瓶;苏时则 10瓶;旋转年华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程氏无奈, 只能道:“陛下,二公主说得固然有理,可怕就怕有人不习惯引来怨言。”

贾家的事儿,程氏可是听说过的。贾家上上下下那么多老爷少爷太太奶奶姑娘小姐, 包括下面体面些的丫头婆子, 都不曾摸过锄头!贾家固然是京中的反面教材, 可是这样的风气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固然是贾家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 更主要的原因是,京中有很多人家都是如此。如果林如海皇位稳固,程氏自然不会担心。可林如海的皇位来得并不名正言顺, 底气不足, 若是强求, 只怕会引来逆反。

林如海道:“不妨事。如今大家想必都已经知道我是阳明门下, 还跟宏甫十分亲近。就是做得出格些, 只要不亏了他们的, 便无妨。”

林黛玉笑道:“父皇, 女儿跟妹妹正商量着, 要不要仿着邸报办两份月刊或者旬刊。”

林如海道:“哦?说来听听。”

林黛玉道:“宫中积弊甚多,最典型的, 便是用度。就是听说大观园里一碗鸡蛋羹就要五百钱, 不想这宫中竟然比那大观园里还要夸张!女儿就跟妹妹商量着要不要办一份刊物, 至少让我们知道外面的物价, 不致于被人蒙骗了去。”

见林如海微微点头, 邢岫烟也道:“父皇, 外头对宫中之事总是好奇的,女儿在山东的时候还听下面的人揣测着,说皇帝是用着金锄头坐在炕上吃白面窝窝头的话呢!女儿想着, 这刊物若是用得好了,可以让百姓对皇家觉得亲近。还有,体仁院的事儿也可以适当地登在刊物上。体仁院这个月的必修课是什么,体仁院的学生们去了哪座皇庄,做了什么事儿,帮着采了多少棉花收了多少麦子,想必百姓也好奇得紧呢。”

上一篇:落花流水 下一篇:偷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