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很清楚,虽然李家洼这个地方怕旱又怕涝,可当不得是水田,真真好价钱。而妙玉买下来之后竟然不种稻米,而是用来挖泥炭!
如此败家行为,全天下也只妙玉这独一份了。
可是一想到再好的水稻田,一亩也不过四百斤,跟亩产两千多斤的红薯一比,起码也要六年才能挣回来。
更别说这里头的本钱和人力了。
只是一想到那水田挖了泥炭之后就不能再种稻米,皇帝也心疼。
皇帝的神情当然瞒不过皇后,皇后略一沉吟,就知道了皇帝的心思。
她道:“端慧啊,李家洼那边挖了池塘之后,风水可顺?”
妙玉立刻答道:“回母后的话,说也奇怪。女儿问过当地的老人了,老人们都说,换了往年,他们那边早旱上了。可是今年,托了那几亩池塘的福,虽然有旱的迹象,可是及时浇上了水,虽然减产了些,却没有颗粒无收。倒是出乎意料。今年是旱,来年不知道遇上了洪水会如何。若是能连涝也能避过,便能确定这池塘于风水有利。”
皇帝一听,心里就记下了,打算回头派个人去瞧瞧。
或者他自己去瞧瞧。
舍了几千乃至是几万亩水田,换取周围几个县几十万亩乃至是上百万亩田地的收成,这笔账,他还是会算的。
妙玉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实有件事情,女儿想讨父皇一个示下。”
“你说。”
“女儿在民间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京畿外面很多地方十年里面有一年风调雨顺都是好的。偏偏这一代是华夏腹地,人口众多,一旦闹个灾荒,京畿立刻压力暴增。这两年外面的兆头也不好,邸报上总是轻描淡写,可是女儿的庄子上不说每个月,每个季度都会有流民求收留,还不少。庄头都说外面的情况不大好,怕是哪里又遭了灾,只是下面的官员为着政绩遮掩了。”
皇后立刻去看皇帝。
皇帝只能叹气。
妙玉身在深宫都能知道的事儿,他哪里不知道?粉饰太平,那是那些官员常干的事儿,等遮掩不住了,就是一场大灾,朝廷买单。
这种事儿,他在做皇子的时候就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
“当真?”
“当真。”
皇帝犹豫了一下,道:“端慧,你的庄子能容纳多少人。”
皇帝很清楚自己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可以说,如今朝堂大部分权力都在太上皇的手里,万一外头有个什么事儿,罪名肯定是在他的头上而不会由太上皇背了不是。可是对于皇帝来说,万一百姓因为饥饿而造反,青史留污名的,便是他了。
这是他绝对容忍不了的。
不是他的错,他也不想背锅。
妙玉想了想,道:“只要父皇允许女儿便宜行事,想安顿多少人都可以。”
“便宜行事?”
“是的。允许女儿鼓励商贸,从外地采购粮食,提供足够的盐巴,保证食物不腐坏。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流民之于女儿便是多多益善。”
皇帝的眼神锐利起来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当然,父皇,女儿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女儿也愿意接受文武百官的监督。”
公主府使用的人,也都是皇帝委任的官员。
妙玉道:“女儿愿为父皇再积一粮仓。”
如果走朝廷正常的程序,不是妙玉说,皇帝也许本人节俭,但是,她那位皇祖父,当今太上皇可不是什么节俭的性子。用国库的银子收买百官的事儿他都能干的出来,更别说其他!这钱粮要是存在了国库里,一错眼,怕是又没了。
换成任何一个皇子在这里,皇帝都不会信,但是话从妙玉嘴巴里面说出来,皇帝却信。
因为妙玉是公主。
皇帝笑了:“那父皇就在这里先谢过我们端慧了。”
皇后忍不住笑道:“万岁说的哪里话!您跟端慧道谢,岂不是折煞了她?”
皇帝道:“端慧为朕分忧,是她的孝心。她为朕解决了一难题,朕为何不谢?”
虽然在九五至尊这个位置上呆了也有两年了,但是皇帝从来不认为,仅仅靠着孝心,女儿就有必要做到这一步。
比起他那几个糟心的儿子,这个养女可真的要顺眼太多太多了。
皇帝想了想,道:“端慧,朕记得你喜欢陶艺?”
“是的。女儿喜欢花艺,也喜欢自己动手做花器。”
皇帝就道:“既然如此,那么朕许你使唤造办处。”
没办法,妙玉已经是皇后养女,不能再升品级了。如果想升品级,就只能给她皇后亲女的地位和待遇,不说朝堂上那些官员会反对,就是皇帝本人,他也需要考虑一下皇后的心情。
提高妙玉的品级,只会把妙玉架在火炉上烤。
皇帝没有这么蠢。
妙玉立刻拜谢:“女儿谢过父皇。”
见皇帝如此,皇后也是满脸笑容。
养在她跟前的公主得宠又孝顺,她不止脸上光彩,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很快,造办处就得了消息,总管太监亲自来皇后宫中请示。妙玉也不客气。
她道:“在南面的时候,条件有限,只能摆弄陶器。其实不止是陶器,本宫还喜欢秘色瓷那样儿的,喜欢它们宛如玉石一般的质感和色泽,喜欢它们的淡雅。如今宫里的豆青看着好,对本宫来说却偏妩媚妖娆了些。本宫会把样稿和颜色都给你,你让下面做些上来便是。若是不能做,先说明原因。或者有更好的想法,可以一并报于本宫知晓。”
妙玉从来不敢小看这些工匠。那些历史长河里的件件瑰宝,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造办处总管太监一听,立刻应下。
如今造办处除了要为各宫室提供铺陈用的各色瓷器之外,还有太上皇,这位陛下喜欢小清新的珐琅彩,因为颜料是从极西的一个叫做弗朗机的国家送来的,数量稀少,若是错了一丝半点儿,造办处只怕有那么一两个笨蛋要人头落地了。
对比之下,当今万岁喜欢的青花不知道要有多省心。
至于秘色瓷,不是造办处说,匠人口中的秘色瓷其实就是青瓷中的最顶级的那一类,秘色瓷虽然好,工艺也十分繁复,但是,那是对民间的工匠而言。对于他们造办处的匠人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儿,因为大多数秘色瓷的釉料配方,本来就是皇家独有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银河星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 10瓶;克洛伊苏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0章
有吴贵妃、贾元春和周贵人三人受责在先, 有使唤造办处在后,不知不觉间,妙玉的骄奢之名传出了宫,甚至传遍了整个京师。
妙玉的名声彻底坏了。
也许是受到了指示, 也许是别的缘故, 这日太上皇跟前的晨昏定省很不太平。
密太妃用一种小心翼翼地口吻道:“陛下, 论理, 这话本不应该是臣妾该说的。但是,端慧到底是陛下的亲孙女儿,臣妾看着她名声受损, 心里, 心里实在是有些担心。”
太上皇没好气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密太妃道:“臣妾听说, 端慧如今的名声不大好。”
太上皇后没好气地道:“端慧哪里不好了?”
密太妃见机, 立刻道:“娘娘, 臣妾听说, 如今外面都在传端慧骄奢呢。”
太上皇后皱起了眉头, 才要张口, 皇后就先道:“母后,这事儿媳妇倒是知道一二。无非是为着两件事儿, 一是凤藻宫尚书想教导端慧而受了罚, 二是造办处的秘色瓷……”
太上皇后没好气地道:“端慧是你的闺女, 她就是有不是, 你教得, 我说得, 再不然,她父皇她皇祖父能说得,或者是她的教养嬷嬷能劝谏些个。这个贾氏算什么东西?她是端慧的长辈还是端慧的教养嬷嬷?也敢对端慧指手画脚?让她在凤藻宫好好学学规矩, 没事儿就别出来膈应人。”
听太上皇后这么说,下面站着的贾元春脸色一片惨白。她忍不住去看太上皇,只见太上皇低着头喝茶,竟然一声都没出,就好像完全不知道她一般。
贾元春心知不好,可是她还能如何?太上皇后虽然只是母凭子贵登上宝座,可她的身份地位在这里摆着,她的话,这满宫上下也只有太上皇能驳得。太上皇不驳斥,那太上皇后的话就是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