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斯图亚特同人)玛丽苏斯图亚特+番外(48)

而在《爱丁堡条约》确认了玛丽“可能的继承权”后,赫斯私下接见过迈尔维尔一次,表露出一定友善。

另外两位对旧教有感情的枢密院高层,坎特伯雷大主教和伦敦大主教,亦对苏格兰女王无明显反感。

以上,都是玛丽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扩展拉拢的助力。

现在,她见到了突破的曙光。

当前的天主教动乱与西班牙入侵,一方面让旧教势力抬头,一方面激发了某种爱国情绪。无论枢密院高层还是英格兰民间,都陷入了剧烈矛盾。偏偏,这个时候,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伊丽莎白命在垂危。

于是,玛丽“怀着庄重的心情”,亲自奔赴伦敦,去关心探望她的“好姐姐”。

正忙于抵御西班牙、还要镇压北部郡旧教徒的英格兰宫廷,几乎无法阻止她的不请自来。苏格兰女王没带什么近卫队,却一路收拢不少仿佛找到主心骨的天主教徒。她麾下的瑞士雇佣军则兵分两路,一股护送女主子,一股奔赴普利茅斯、助当地居民防备“海外敌人”的进攻。

——倘若伊丽莎白不重病,苏格兰大约要先跟着西班牙攻城掠地一番,再来谈条件。但现在,英格兰宫廷显著势弱,玛丽就不能再把矛头使劲瞄准她的邻居了。

唉,在留守爱丁堡的弗朗索瓦默许下,玛丽把他妹妹、也就是她小姑子的婆家,从“临时盟友”身份,迅速转变为此次政变的垫脚石。

回想那位共同长大的伊丽莎白王后,夫妻二人皆有点愧疚。但这个年代,阵营冲突,高于骨肉亲情;与“敌对国”的联姻,从来就这般微妙。

而因为苏格兰协助英格兰、共同和西班牙对峙,玛丽·斯图亚特在英格兰人民心中的形象,倏忽变得高大起来。

看上去,她好像爱好和平,愿保护英格兰的利益,且颇受旧教徒喜爱。在西班牙入侵、天主教众骚乱、伊丽莎白病危的紧要关头,她的种种动作,虽野心昭然若揭,但也确实帮助稳定了国家局势。

当下的英格兰,海军固然吃了败仗,可西班牙人已被地方武装暂时拦住脚步;天主教众先前是暴动,如今倒暂停了搞破坏、好像变成相对和谐的请愿队伍……

所以,现在英格兰政府的重点是,该如何应付这个有继承权、且来势汹汹的外国女王?

枢密院众臣,连日来议论纷纷,举棋不定。

这时候,他们非常希望,病榻上的高烧反复、病疹未消、恐难痊愈的伊丽莎白,能下最终定夺。

尽管他们各有倾向,此刻面临危急局势——尤其是直接的军事压力——却都有点害怕承担做决定的责任。

意识到死神迫近的伊丽莎白,昏昏沉沉间,觉得自己或许真的挺不过这一次,得准备遗嘱了。

该怎么办……

可恶的玛丽·斯图亚特,她是想来争抢王位?不行,不能就这么交给她……

外交手段,一定可以的……那个女人是个外国人,枢密院该会让她知难而退……

得让她能信任的英格兰人主持大局……

伊丽莎白心中百转千回,恐惧和悲戚不断交织。

啊,她的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中,她该把政府托付给谁呢?

一瞬间,感情压过了理智,她口中吐出个名字:

“罗伯特·达德利。”

宫廷顾问们原本忧心忡忡围绕着她。听到这个名字,他们纷纷瞪圆了眼珠,而后面面相觑。

“死神扼住了我……我已动弹不得。”高热中的伊丽莎白,声音断断续续。“外敌迫近……你们与苏格兰女王会面,劝她回去……我无法起身时,英格兰还需要一位护国公……”

女王眼前一阵发黑,自觉大限将至。她把仅存的专注力,投向了她的情人。伊丽莎白强撑着提出更详细的要求:护国公爵罗伯特·达德利,该享有每年两万英镑的薪资;甚至达德利的随从,也要获得足够的年金……

无奈和愤怒的情绪,渐渐在众臣间弥漫开来。他们并未和弥留之际的伊丽莎白当面争执,而是静静听完了她的“遗愿”。但是,当他们离开那满满草药味的房间,离开那个再度陷入昏睡的女王,审视着书记官手中的笔录,彼此忍不住嚷道:

“这样子怎么办?”

“与苏格兰女王会面、请她回去……陛下这是不愿意她……?”

——好吧,因为玛丽继承权在身,大伙没直接把她当成“外敌”,反是纠结起了伊丽莎白对可能后继者的态度。

“先别说这个……所以,按陛下的意思,后面怎么办,枢密院该把最终决定权交给护国公?”

众人注意力的焦点,果然被转移了。

是时,身为宠臣的达德利勋爵,本还不够资格出席这种最高级的“会议”;而且,几天前,他被女王遣去西班牙入侵前线督战了。鉴于当事人不在场,枢密院重臣们,毫不客气议论开来。

“那一位何德何能,他当护国公?”彭布罗克伯爵叫得最凶。“若让他凌驾枢密院之上,只会引起政坛动荡!”

说着,他特地看了眼塞西尔勋爵。

国务大臣本是伊丽莎白头号倚重之人,但自从《爱丁堡条约》“谈判失利”,他在女王心中的地位就略有下降。而达德利妻子死亡事件中,塞西尔又扮演了“讨人嫌”的角色。这使得君主一方面理智上重用他,一方面情感上排斥他——难怪伊丽莎白在此最后关头,宁愿选他的对头达德利也不选他。

塞西尔正郁闷非常。他曾将英格兰崛起的希望,毫无保留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然而她骤然病危。他屡屡压抑自己的性别偏见,奉她为主,却在最后关头,受到她不负责任、充满感性的沉重一击。“女人果然不适合主导政府”的喟叹,再度在塞西尔心中响起。

不过,他口里,依旧对君主相当尊敬。

“我觉得,也许让陛下多考虑一下,会更好。”他只能这般为她分辩。

都病成这样子了,还能考虑多久?群臣腹诽。

诺福克公爵大声叹气:“真难相信,我们今后莫非要屈从那个小子?”

“屈从”这个词,宛若掉进油锅里的水滴。枢密院诸权贵多有不忿,接下来的言辞,愈发激烈。

“不,这个决定太荒唐,我们绝对不能妥协。”

“达德利的资历和能力,我认为很靠不住。”

“一个暴发户,哼。”

“他压根就是个马屁精。”

“他有谋杀妻子的嫌疑!”

“他还是叛国者的后代——别忘记当初的诺森伯兰公爵!”

呃,时隔不到十年,大家都记着呢。罗伯特的父亲、诺森伯兰公爵约翰·达德利,九日女王简·格雷的公公,一度总揽朝政,“操纵”爱德华六世,处死了摄政者萨默塞特公爵;后来还把英格兰王冠强行戴在了儿媳头上——而因为遭到众权贵反对,他和简很快被玛丽·都铎推翻,并以叛国罪之名遭处决。

吵闹一番,又有人转移话题了。开腔的,是血腥玛丽时代遗留的枢密院旧臣德比伯爵;他在新女王的政府里,一直过得不大舒坦。当下,他紧锁眉头,表现得既担心又恳切。“护国公什么的先不说……另一项,最要紧的,我们的陛下……事到如今,还没有确立继承人。”

作者有话要说:【注一】《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昆阳之战: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对英格兰枢密院的介绍,主要参考度娘百科。

伊丽莎白史上确实因为天花险些丧命,本章参考引用《伊丽莎白传》中她的“临终安排”。

另,阿伦德尔伯爵和诺福克公爵在度娘百科中似乎为同一人?然而《伊丽莎白传》中,他俩分得很清楚……

到底是位面之子,天选皇帝,刘秀这呼风唤雨的本事,诸葛亮和刘伯温自叹弗如。

英格兰女王出天花病危这段,参考《伊丽莎白传》。她是真爱达德利,亲自提出了护国公的要求…

本章其实过渡,配合明早六点的看比较好…

今天上夹子,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每一瓶营养液,每一张霸王票,每一个收藏,每一个订阅,每一条评论,每一个打分或补分,都是我写文的动力!互动是网文最快乐的部分,爱你们^3^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