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夸夸群(74)

哪里想到在当地打听打听就慌了神,原来妹妹是犯官之后。于是就此沉沦下去,从此在酒里寻清醒。

多姑娘叹一口气:“原来我当你是没出息,没成想你也是个可怜人。”

多浑虫摊摊手:“如今你都知道了,便是告官去我也认了,只我这妹子诸事不知,是个无辜的,你莫要牵连她。”

多姑娘“噗嗤”一下笑出声:“我在你多浑虫眼里就这般不堪?!穷人自有三分血性,哪里容得你这么羞辱?!”

说罢,亲亲热热拉起晴雯的手:“妹子放心,便是天打雷劈我也不说出去。你以后安安心心把这里当娘家,总不会亏了你。”

唉,这都什么事。怪不得多浑虫,他年纪小不记得家里事,后来长大了去探听又知道这么凄惨的故事,害得他家里家破人亡,心里没有阴影才怪呢。

可敬的是他一个人扛着这个秘密,宁可自己日日醉酒,也没有来追问晴雯逼问晴雯为何害得他家散了。晴雯因而满怀歉意:“对不住啊,大哥。”

多浑虫摆摆手:“咱们一家人说什么话?若不是你鼓起勇气跟赖嬷嬷开口要人,我差点就要被人贩子卖到男风馆里去了。如今又有了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又有个如花似玉的媳妇。”

多姑娘白了他一眼:“姑娘今儿个留下吃饭,我整治些好菜咱们吃用。”又问,“什么时候去公婆坟上我去磕个头,好歹嫁进来这么多年。”

多浑虫眼眶有些红,却自去点火:“娘子歇息,我来。”

瞧着这两夫妻忽得相敬如宾,晴雯还真有些许不适应,不过转念一想,若是两个人就此能达成谅解,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都是苦命的人,被命运生拉硬扯凑到了一起,从前不知全貌,双方充满了生冷,如今解开绳扣 ,却也能迎来些许迟到的生机。

桌上热热闹闹摆着几热盘、几冷盘,多浑虫给晴雯夹一筷子菜:“尝尝这猪耳朵,片得纸一样薄,最是爽口下酒。”

晴雯尝过去,果然俱是好手艺,因而夸赞不已,多浑虫摸摸后脑勺:“后娘先将我送进屠夫那里学了大半年屠宰术,后来进了贾府我又进了后厨,专司庖宰之事,也算是精通此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红楼梦原著写晴雯不记得家乡却记得姑舅哥哥,我觉得这很奇怪啊,所以发挥了一下,写了下晴雯的身世。

本书黛玉为主角,晴雯为配角,所以也交代了一点她的故事。

——————————新书求预收宋代背景重生文《醉花阴》————————

文案一:

太子赵祐近来很是心烦,翰林学士家明三娘子处处与他制造巧遇。

殊不知那三娘子是重生而来。

前一世,三娘子明月奴一心仰慕秦国公世子杜轻臣,

他喜欢女子贞静,她就隐瞒自己喜好捶丸;

他喜欢吟诗,她就苦读经书;

费尽心思嫁进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挡箭牌,

她依旧无怨无悔,操持偌大一个国公府,用自己嫁妆填补亏空。

直到对方带一位白月光进府……

这一世,她只想做个吃喝玩乐的美娇娘,顺带嫁给那命薄早死的悼献太子,做个清贵的守寡王妃,舒舒坦坦过这一世。

舒舒坦坦是有了,但没想到赵祐利落的翻身上床,呲牙一笑:“娘子!”,说好的英年早逝呢?

————-

文案二: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悠游汴京,做一个富贵闲人。

文案三:一开始,太子赵佑一脸冷漠:明家素来支持贵妃一系,他家三娘子忽然对我示好,其心必诛!

后来,赵佑一脸宠溺:好好好,是是是,月奴说得都对!

第63章 多浑虫喜获新生 白夫人临终遗愿

晴雯当下开动脑筋:“那哥哥可有想过自己开一个屠宰摊, 专门做这营生?”

谁知道多浑虫摇摇头:“你嫂子如花似玉一个人,跟着我去做屠夫娘子?只怕会被人嘲笑。”

多姑娘柳叶眉一挑:“多浑虫,你少瞧不起人。”

晴雯道:“也是,若是哥哥在外做小营生, 只怕嫂子也少不得要抛头露面, 市井之中若是遇上有人巧取豪夺, 却还是祸事。”

当下又生一计:“林家姑娘仁慈,不若我让她从老太太那里求了你们俩的身契, 跟我去林家可好?”

这倒不是晴雯突发奇想,而是她长期以来的盘算, 自己占据了人家的身体, 总要对人家家人照应一二。

当时她就想着抓住时机把哥哥嫂子从贾家解救出来,不然到时候嫂子跟贾家大部分男丁都不清不楚,哥哥脸上无光, 谁知道做出什么来?再者, 贾家败落, 奴仆们被牵出去一溜儿倒卖, 又能到哪样人家?

今儿个到家里一看,多浑虫两口子是个仗义的,晴雯又欠人家家里一个交代, 若不是收留她,只怕姑母也不会担惊受怕到去世。

是以提出这个建议,谁知道多姑娘自己先发话了:“去谁家不是做奴仆?如今贾家也惯了, 倒是姑娘你,得趁年轻打算一番,难不成跟着林姑娘去给姑爷家当陪嫁丫鬟不成?”

这话说得晴雯心里热乎乎的,她赶紧保证:“不是, 姑娘待我极好,早就跟我说了以后放我身契。”

这多浑虫倒惊奇:“可真是个难得的好主子,那你安心当差。”

多姑娘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寻个机会讨个自由身罢,没得以后姑娘出嫁的时候,家里哥嫂还是奴才,白的辱没了姑娘。”

多浑虫自然是听媳妇的:“也成。”

多姑娘倒悄悄拉晴雯到一边去,低声问她:“若是我们赎了籍出来,可能走得远些?到底贾府这些人知道我的名声,可别让人指着你哥哥头上骂。”

晴雯想一想:“要不先让林姑娘张口把你们讨出来,然后去林家在京郊的庄子上,到时候讨了身契,哥哥可以雇佣在庄子上做活,家里也算是农户,以后侄儿上学也不耽误。”

说到以后侄儿,多浑虫倒有几份惭愧:“当爹的不成器,坑了孩儿,祖上也出过秀才,只败在我手里,真无脸去见爹娘。”

晴雯忙说:“是我连累哥。”

多姑娘嗔怪:“两兄妹又说什么呢?横竖以后好好过日子便是了,说不定下一辈养个秀才出了,咱家便又兴盛了。”

于是晴雯回府后求了老太太,便将多浑虫两口子的奴籍都转到了林府。晴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那个哥哥大名叫做多铭宇,居然是个朗朗上口的好名字,可见当初父辈们寄予的厚望。

怪道他当初知道真相一蹶不振,只盼着从此以后能过上太平日子。

黛玉在贾府住了两天便找了个借口回林府,老太太还舍不得,拉着她的手不放,黛玉笑着劝慰她:“实在是先生家人病重,我要去探望,等过几日我将院子洒扫了便给姐妹们下帖子,来我府上游玩。”

说到先生病重,贾母便住了手,贾府到底大面上还算尊师重道,不好在这事情上拦着。

倒是旁边的王夫人,在黛玉走后嘀嘀咕咕跟贾母说;“老太太,原本这话也不该我说,可又为了咱家不得不说。妹妹去了也好几年了,妹夫这一表人才,怎好不续弦?我娘家正好有个合适的人……”

贾母冷冷道:“我这做母亲的倒不好自己先开口去提,没得林家还敬重着敏儿娘家先糟蹋人的道理。”

王夫人碰了个钉子,悻悻然作罢。贾母却心里有些盘算,贾家根大枝深,旁支的女子不知多少,若能寻摸一个合适的,却也正好续了贾林两家的亲近。

贾母越想越觉得合适。

一则这续弦女子出自贾家旁支,娘家不得不依附于荣国府,那么她必然要对黛玉尽心尽力,不敢放肆。

二来,林如海已经逐渐远着贾家了,若是能重新结成姻亲,借助林如海的人脉,贾家又能有所兴盛。

三嘛,继母跟贾家走动勤了,黛玉也好跟宝玉自小相熟,以后才好顺水推舟。

却说贾母在贾家旁支里仔细寻找合适的女子,黛玉这边厢已经随着林如海到白府探望师母(奶)了。

老太太已经是病入膏肓,只有出气的气力了,因而叫人抬出去,便在起居内堂外面的隔间草草见了他们。

因着有师母之称,也因为年纪大了,便没有顾忌那么多,林如海忙带着黛玉给师母行礼,又奉上送来的一并药材,从小丫鬟手里接过药碗,亲自侍奉汤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