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穿成北静王(42)
小说简介:标签: 红楼梦 穿越时空 系统 甜文 关键字:主角:水溶,林黛玉 基建狂魔北静王 又名《基建狂魔北静王》。穿成红楼原著里最著名的酱油大佬北静王,他很乐意一边咸鱼一边看看热闹,然而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要做一番大事业,他这个有封地有府卫的异姓王首当其冲。不造反兴许就真被腌了,他能有什么办法?点击展开
水溶直白道:“但您似乎瞒了我几天吧?”偏心娘家兄弟,想为他遮掩,也算是人之常情了。他这个便宜继母一直不生事不作妖,对他对两个庶弟全无坏心,凡事儿也都万分配合……看在继母的面子上,水溶自觉敲打这一句尽够了。
太妃低下头,“原本我想着,使人先探探风声。”
这就探听来的消息不那么乐观了……水溶便问:“舅舅他人呢?”
太妃道:“在我陪嫁的庄子里住着。”
皇帝家还有几户穷亲戚呢,谁家又能免俗?
还活在二十世纪的那会儿,水溶的出身算是挺不错,极品亲戚也有那么几个。只不过他足够幸运,无需亲自去对付,因此他对付极品的经验十分之……不丰富。
然而作为一位要权有权,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郡王,真想收拾继母的哥哥只要吩咐一声足矣,真正让他为难的是……擦~屁~股,也就是善后。
继母的陪嫁庄子与香山别庄距离颇远,且别庄里全是王府心腹,出入管得严格,便宜舅舅别说套话闲聊,只怕连见到管事打声招呼都是难上加难。
别庄里的水泥在外人看来就是烧砖铺路的玩意儿,没什么稀奇;至于别庄里那条大墓“改装”的密道,更是王府心腹之中的心腹才有资格知晓,目前这关键的两样技术显然没有泄密之虞。
唯独玉米红薯和土豆大丰收,让便宜舅舅顺嘴秃噜出去,还是有些麻烦的。
太妃也是担忧这个,才趁着今天她的好日子老实交代。
回到书房,水溶就让梅非去请他的长史官与一众幕僚们过来——王府幕僚相当于参谋加秘书,而长史官就是参谋长或者秘书长。
水溶跟贾政大有不同,他幕僚很多,门客就三五个,还是本尊亲自挑选的,各个长得都相当亮眼,主要任务也的确是给他充门面的——与后世类似,水溶也有专为他处理私人事务的生活秘书,还不止一个。
话说水溶称不上压榨员工,但跟他混,也委实不轻松,想让他青眼有加,需要实力再加点运气。
这些日子,除了帮他处理日常公务的事务秘书和机要秘书,其余幕僚们都跟着长史官一起整理他现编,或者说现攒出来的自然科学教材。
眼见着就要到就寝时间,昏黄的油灯以及牛油蜡烛映照之下,依然无法让人错过的黑眼圈,水溶忽然心生愧疚:经过本尊和他的双重确认,王府幕僚水平相当了得,不过整理他弄出来的教材依旧把这些才子们折腾得满面憔悴…… 幸亏今日他们没有集体亮相于宴席之下,不然势必引出许多不好的联想。
于是水溶不等长史官汇报,就在琢磨:明天就给隶属“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幕僚们发个大红包。等教材编完印好,他审核通过,再包个红包,外加半个月的长假!
长史官领头汇报,他们“工作小组”加班加点的成果:王爷令他们整理教材,自然也存了考校之心,他们编纂不能白编纂,王爷给的东西他们起码都得吃透三分之二。
这才是最难的!
王府幕僚大多出身寒门,幼时能供他们读书认字已经是勒紧了裤腰带,哪里还有多少余裕再给他们买些闲书?
是的,大多数自然科学类书籍都被归于闲书一类,比如农学类大著作《齐民要术》,以及地理类的《水经注》……
幸好负责编纂整理教材的幕僚们年纪比较轻,多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长史官就表示:虽然看书看到头大如斗,两眼发花,但总算都坚持啃完了。
长史官这话水溶相信,毕竟任务布置下去足足四个月,他的幕僚们要是一本用来启蒙,难度最高没超过六年级的自然科学教材都啃不透……水溶跟小图标说过,若这种水平都坚持不下来,这辈子只能在王府当个最低档的复印机。
因为牵扯王府今后的教育大计,被挑选出来的幕僚们包括长史官在内,在接触这个“大项目”之前,水溶已经充分把丑话说在前头:只要参与进来,无论成与不成,这辈子就再也离不开王府。
长史官与幕僚们当时就差现场来个誓师大会,表一表忠心。
如今,作为辛苦回报的一部分,水溶找时间给幕僚们再开开小灶,转念一想,针对王府重要员工的科普夜校也绝对刻不容缓。
遗憾的是,水溶已经努力甄选人才了,然而似乎夜校老师除了他自己必须上,也只有冯紫英三舅陆启疏和依旧在烧灰和泥的隋远堪作备选。
一想起推行自然科学教育,水溶总是难免思绪飘得很远:弟弟妹妹还有宝玉黛玉要能早点毕业,给他搭把手,不说代课,能准备教案或者在他非常忙碌的时候给学生答答疑就很好了。
他得再找冯紫英三舅陆启疏聊聊……
关注过王府教材编写进度,水溶就回归正题,今儿就把他那个便宜舅舅安排一下。
水溶的“生活秘书”也姓王,叫王松鹤,座次仅在长史官之下,而且他跟王府大管家王栋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
这位王秘书名松鹤,显然他幼时身体不佳,父母起这个名字希望他能长寿。王秘书三十出头,清瘦而儒雅,双目有神,每根发丝都梳得一丝不苟……水溶看着他,总觉得他只差一副金边眼镜……
书归正题,这位被水溶问话,就立马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当然,他面对大老板并不会为太妃开脱。
“从今年开春,舅老爷身边就没咱们这边的人手跟着。原本也还有一个,王爷您那会儿刚巧人手不足,太妃听说便跟您提了她打发人跟着舅老爷。”
水溶想了想,开春那会儿的北静王不是他,而是本尊。
他便吩咐道:“也罢,你请舅舅过来聊聊就是,他身边还是再放个人手。”顿了顿,他再次直白道,“好歹还知道分寸,这次的面子我全了他便是。不过既然惹了麻烦,回头就打发到庄子里种地去。”
王松鹤听了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就算是王爷的心腹,眼前的红人,也不愿意去审问王爷的舅舅,太妃的亲哥哥,哪怕这个舅舅起码隔了两三层。
而长史官与王松鹤素来交好,见王爷并不怪罪,也……情不自禁地递了个“安心”眼色过去。
王松鹤稳稳收到,微微点了点头。自从王爷再不韬光养晦,接连弄出“帝王之资”,他的精神也越发绷紧。
实际上,从舅老爷还在京郊的时候,见了什么人,跟谁往来,他全都有数。但就算他瞧着舅老爷忒“随意”,终究什么都没说,起码王爷没问到他头上,他没上前告密——王爷与太妃不说母子情谊深厚,但对母族宽容,王府上下全都看在眼里。
这一回……王爷果然并没追究他的“疏忽”,但王爷明显不高兴,显然不觉得他做得对。
水溶见状,笑道,“也是我没说明白。咱们府里往后越发不会安生,小心总无错,”而后他望向王松鹤,“切记切记。”
王松鹤登时就是一个激灵。
水溶觉得作为大老板动辄狠话威胁,实在落了下乘。像现在这样,和和气气地提点一下,一样十分有效。
作为王府老人,王松鹤这件事做得他有些失望,再有下次,就是这种“故意疏忽”,他就得强行给他转岗了,比如去传达室抄文件当复印机——谁让他开启好感度显示,满屋子幕僚各个脑门上都顶着个大绿点儿呢?头回犯错,他就法外容情一次吧。
然而在在场的其余幕僚眼里,王松鹤如有再犯,就算看在往日情分上,不会掉脑袋,怕也是……废了。
报告听完,该敲打的也敲打过,水溶就放幕僚们回去了。
幕僚们鱼贯而出,书房再次归于静谧,水溶人靠在摇椅上闭目养神了会儿。大晚上的,开会开得越来越精神,本来想明早再办的……水溶猛地睁眼,招呼了一声,“大伴。”
梅非今天刚好一身蓝,就跟青烟一样地“飘”了过来。
水溶从梅非手里接过适口的养身安神茶,轻声道,“咱们怎么着手还是短了些,”作为上位者发布命令最忌讳模棱两可,“后路都成了,吴家的心也渐大了,西北迟早大乱,在京里说不准还能待上几年,把咱们家门口的事儿先弄明白,在江南和西北也再留些心,其余的搭个架子也就差不离。”
梅非弯了腰,郑重应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