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穿成北静王(38)
小说简介:标签: 红楼梦 穿越时空 系统 甜文 关键字:主角:水溶,林黛玉 基建狂魔北静王 又名《基建狂魔北静王》。穿成红楼原著里最著名的酱油大佬北静王,他很乐意一边咸鱼一边看看热闹,然而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要做一番大事业,他这个有封地有府卫的异姓王首当其冲。不造反兴许就真被腌了,他能有什么办法?点击展开
众人见此更没音儿了。
手下们的反应,水溶都知道却也无暇顾及,因为成像出来的结果是眼前的地宫……里面空空如也,而另一端则有一个埋在地下的出口。
水溶沉默了一会儿才对小图标道:“逃离京城的地道,来得简直不要太容易!”
小图标还帮他分析,“原本是个大墓来着,”它化作一个金色箭头指过去,“这里是放棺椁的底座呀,为了做地道,已经都车去了这么大一块。”
也就是说之前有人发现了这座墓葬,挖掘过后把原主人和陪葬品一口气清了出来,借用这座墓葬打通了条地道——行军自然是不可以的,逃命应该做得到。
找准地道的另一个出口,水溶终于吩咐道,“拿地图来。”
一个时辰后,就在水溶眼皮子底下,他的侍卫一铲子下去,戳到了……石板。
在水溶主持下,两边石门都被打开通风,期间几个胆大的侍卫——他们王爷生来不凡,必是有大气运加深的,这次又是一算一个准,肯定撞不到什么脏东西,自告奋勇要下去查探。
水溶点头应允,“底下都空了,既然要下去,顺便打扫打扫。”吩咐完,他就回了京城王府。
却说水溶这几天不在王府,宝玉黛玉也没断了课程。
水溶一回来,宝玉得到消息就找上门——宝玉求见,水溶都不拦着。
宝玉这次主要是个传声筒,“薛家哥哥已经启程了……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上门问我玉菡的下落。”
水溶笑了笑,“明知道他在我这儿,罢了,你让他家派人来找我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三千多字居然写到这么晚,我自己也不是很敢信。
第二十二章
果然该来的还是要来哈。
原著里为了蒋玉菡的下落,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追问,贾政又羞又恼又怕,最后暴揍一顿宝玉……这情节水溶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不过他穿过来后开了水泥作坊,蒋玉菡来了王府就……走不了了。现在这位原先的名满京城的美貌头牌在别庄和泥烧土都“和”出了新境界新人生,完全乐不思蜀,连自己的戏班都交托给管事,都快不闻不问了。
有在高新领域独占鳌头,甚至将来独当一面的机会,谁还乐意苦哈哈地卖~屁~股……由此可见,蒋玉菡的眼光其实很不错,人又踏实肯干,别的不说,山庄里的通道就是他先发现的。
既然提起来,水溶就问宝玉,“跟玉菡常有书信往来?”
从水泥作坊建起来,香山别庄出入越发严格,连隋远这样的老资格,且手握一个大项目的幕僚出入都得找大管家批条子,就更不用说蒋玉菡这种刚刚升任的小头目了。
宝玉点了点头,他的朋友实在不多,“十天半月总有书信。家父已然离京赴任,忠顺王府长史官便问到了我头上。”
贾政不在家,忠顺王府长史官就找到了贾赦这里。贾赦不是宝玉亲爹,长史官上门脸色再难看,他也得先问问宝玉究竟怎么回事,谁让宝玉天天都往北静王府读书?而跑腿儿问话这种活儿自然落在贾琏身上。
贾琏和宝玉哥俩虽然一开始就玩不到一块儿,说也说不到一块儿,随着宝玉和黛玉一起到王府读书,哥俩就彻底不是一路人了,不过两人交情始终不赖。
贾琏不怎么出息,终究不傻,觉得忠顺王府对蒋玉菡锲而不舍绝不只是因为出口气,提醒过宝玉还好心道,“要不咱俩一起出门找北静王搬个救兵?”
宝玉知道蒋玉菡在王府并非做的以色侍人老本行,便跟贾琏解释了一下。
从堂弟口中得知蒋玉菡待在北静王府有了些时日,贾琏完全不虚,老老实实回去向他老子回禀,眼见着长史官脸色越发难看,他和他老子都难免心生快意:忠顺王府跟他家起码不对付了三代。
不得水溶再问,宝玉就把这点经过详详细细地说了个遍,最后一脸正直地总结,“玉菡在王爷府上待得久了,忠顺王十分忧心。”
水溶笑了:环境改变人啊……宝玉的变化,他十分乐见。
话说常年游走于诸多权贵人家的蒋玉菡蒋老板差不多就是个宝库,各家各户的腌臜人恶心事儿有些是他听说的,有些则是他亲见的。
如果蒋玉菡继续“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生活,忠顺王也不会急切地想要再见他,甚至是把他带回忠顺王府:原因很简单,蒋玉菡一心要跟着北静王,难保不交投名状!
然而忠顺王府有没有能动摇王府根本,且蒋玉菡可能知道的大丑事吗?
答案是:当然有了!要仅仅是王府几位主子的各种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各种癖好,忠顺王府还紧张个屁!
吴贵妃在入宫前跟忠顺王世子有旧情,还不是萧韵这种仅有婚约实则二人几无往来的“旧情”……
这件事蒋玉菡的确只知一二,更有相当靠谱的猜测,不过他没石锤,没被逼到一定程度他绝不会把这件事儿拿出来说,就算他能“直达天听”,皇帝还信了,忠顺王府和吴贵妃如何暂且不说,他这个知情人兼告密人那是必死无疑的。
忠顺王对蒋玉菡的头脑还算有信心,但是他担心啊……担心那个“万一”。
宝玉不知道忠顺王府究竟有什么把柄,但对这家子的心态一语中的。
水溶也不知道蒋玉菡也许能给他带来这么个惊喜,他只是猜测忠顺王府也有点不臣之心罢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王爷,哪怕是宗亲,肯定也想着列土封疆,割据一方。然而现在自家的确有封地有府卫,但一家子老小都在京城当肉票,割据……何从谈起啊!
水溶因而笑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成,忠顺王心里老大不自在。”其实皇帝要是七老八十,忠顺王一直留京就未必是坏事了,因为等皇帝驾崩新君上位,可以搏一搏摄政王之位。但今上才三十出头,比忠顺王世子还小上几岁!
宝玉亦笑,“王爷能护得住他就好。”
这两个人称呼蒋玉菡都是一样的“玉菡”,完全不再提及蒋玉菡那个艺名“琪官”。
从北静王书房出来,宝玉到教室去寻黛玉——在北静王府,授课读书的地方统称教室,黛玉此时正跟水溶的两个妹妹相谈甚欢。
原著黛玉生来身子便有亏损,兼之心思太深,忧思太甚,再加上王夫人几乎是把她完完全全地关在荣国府里,哪怕荣国府够大,憋都得憋出病来,她不早夭才是奇事。
王夫人不管是自己人脉有限,也就是现实条件所限,还是故意为之,总之她不带黛玉以及三春出门——清虚观打醮那回,一众女孩子们是跟着贾母出门的。
而今黛玉只是天天出门上学,结交了两个新姐妹,她的身子反倒比以前强健,关键是性格着实开朗良多。
与之相应的是宝玉也长进不小,虽然怜香惜玉依旧,但明显对志同道合的~美~色~越发上心。
等黛玉说得尽兴,宝玉才拉上黛玉一起告辞回荣府。
话说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对荣府几无影响,最多就是邢夫人在晨昏定省时当着众人,刚酸了王夫人一句,就在贾母刀子一样的眼神下闭了嘴……
贾母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家里风吹草动依旧瞒不过她——自打知道元春在宫中小产后,老太太便不再睁一眼闭一眼了。
邢夫人面皮红得发胀,而王夫人倒是始终气定神闲。
王夫人固然越来越有“黛玉不再捏在她手心”的真情实感,而她再明白不过:但凡她跟老太太提上一句“黛玉大了少出门为妙”,甭管委婉不委婉,老太太一准儿驳了她!就像今儿直接不给她大嫂面子一样!
于是这些日子王夫人只能把这份不快压在心底:好在宝玉也因此结交上北静王,这回忠顺王府长史官不就碰了壁,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
老太太固然瞧好宝玉和黛玉,但真要有那么一天,孙儿和外孙女,老太太选哪一个,真不用问。
她心中计定,再拿起佛珠神情动作都一同轻柔了下来。
一直都默默留心自家太太的彩云彩霞也齐齐松了口气:太太阴沉着脸,她们这些大丫头是真地心惊胆战。身为大丫头,太太的本事手段她们一个个全都见识得清清楚楚。
就说赵姨娘吧,生了一儿一女,倍得老爷宠爱,如今……竟连院门都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