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同人)我自倾城(159)

作者:若然晴空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武侠 江湖恩怨天之骄子 关键字:主角:李凝,李澈┃ 配角:很多很多人。 ┃ 其它:苏遍江湖。 李凝没什么优点,就是长得好看。于是她就有了很多优点。笑是漫山遍野春花开,明媚动人。不笑是仙子蹙眉惹人心怜。哭是梨花带雨痛断人肠。睡在席子上抠脚是美人春睡娇弄足。点击展开

李澈选择的开战时间在秋收时节。

没有人会在秋收时开战,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因为两方交战,必然会有一方因为败退而焚烧田地,毁坏粮草,大部分的军队连军粮都不够吃,再损失了秋收的粮食,就很容易造成百姓大面积饿死,但李澈不怕。

他有曹操。

曹操资助的四十万军粮早已陆陆续续地入仓,加上这些年徐州一直在屯粮,就算再打下四五个州,也足够接济百姓,更何况这本来也可以成为计划的一环。

选在这个时候开战,损失了大量军粮的曹操肯定不会趁机动手,而荆州方面也可以稍微拖一拖袁绍,减轻孙策的压力。

开战那一天,太史慈率军十三万急行军,一路占城下府,直逼张邈所在的陈留。

兖州一动天下动。

首先是和豫州接壤的袁绍,袁绍于收到消息的两日后整军欲袭豫州,李澈随即命人游说曹操攻打荆州,虽然曹操没吭声,却成功吓住了袁绍,袁绍本就有犹豫不决的毛病,迟疑了十几天的时间,等到他下定决心要打豫州的时候,孙策已经整合了豫州原本的黄巾军和张邈派来的杂牌军,陈兵边境,坐等荆州军了。

随即是江东的曹操,曹操和徐州,荆州都接壤,并且这几年也吞了不少荆州的地盘,如果不是李澈的时机选得太不好,他是真的准备干袁绍一票,再捞徐州一票的。

再然后是冀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打跑袁绍之后,招降了战神吕布,如今见张超张邈兄弟阋墙,立刻就想分一杯羹,当即派遣吕布领兵十万下青州,吕布那边刚领到兵,李澈的信随后就至,吕布搂着貂蝉琢磨一夜,决定跳反,带着十万兵马占了并州,打残了公孙瓒派来问罪的两波大军。

神州大地,战火绵延,天似熔炉,煎熬众生。

第145章 三国(12)

兖州、豫州两线开战, 对于兵力和粮草的消耗是巨大的,打兖州本就是场硬碰硬的战事, 加上袁绍也不消停,从一开始的鏖战慢慢转变为消耗战,意在拖住孙策大军,令他不能增援兖州。

袁绍派来前线的武将名为张郃, 此人骁勇善战,自颜良文丑死后成为袁绍手下顺位第一的大将, 颇有几分名声。

孙策在战场上和他交手数次, 两胜一败,其余未有胜负,战事上也互有来往, 张郃擅长排兵布阵,更擅长消耗战, 即便是孙策也很难在一时半会儿结束战事。

倒是郭嘉临阵去看过一回,回来便表示他有法子。

周瑜便道:“怕是骗不过张郃。”

郭嘉摇摇头, 说道:“何必要骗张郃, 骗过袁绍就行。”

这二人云里雾里一通说辞, 孙策半个字没听懂,等到送走郭嘉, 被好友如此这般解释完, 才点了点头。

孙策倒也不笨, 只是大部分的情况下, 靠脑子的谋士走一步看五步, 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属于正常人的范畴。

郭嘉和周瑜定计离间,周瑜先前也想过这法子,只是觉得张郃颇有头脑,即便使出离间计也有很大概率不出成功,但郭嘉给出的法子是不必两方离间,只需要使计骗过袁绍一人就够了。

张郃老家河间,跟了袁绍之后就举家搬来荆州,如今荆州和豫州开战,一路波及多个郡县,未免张郃出纰漏,袁绍便把张郃的家人迁到荆州治所,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这时大部分的主公在大将出征时都会这么做,也是公孙瓒比较背时,没料想吕布压根不管妻子严氏,直接带着貂蝉和女儿远走高飞,公孙瓒虽想杀了吕布妻泄愤,终究被手下谋士拦住,杀个女人毫无作用,反倒带累公孙瓒名声,图一时之气根本不值当。

张郃为主将,军中另有袁绍派来的文臣每日监察,周瑜和郭嘉商议之后,决定由郭嘉假称投降,与张郃联系。

一是周瑜在军中地位过高,此时两下对峙,由他去投降压根骗不过张郃,二是郭嘉早年虽有些名声,入了徐州之后便如珍珠入沙,再无一丝消息,由他出面,更有说服力。

张郃为人谨慎,收到郭嘉派人传来的消息后也没有欣喜若狂,他沉吟一会儿,要郭嘉拿出诚意来。

郭嘉于当夜卖了豫州一处粮仓。

按照正常的跳反流程,这份诚意已经足够了,卖掉粮仓之后,郭嘉也不能在对面待下去了,然而在卖了粮仓之后,受到责罚的却是周瑜,郭嘉隔了几日又传信来,要张郃派遣心腹来接洽。

他还能再卖掉两处粮仓!

张郃惊呆了。

豫州境内存粮不多,拢共也只有五处粮仓,这是张郃想尽了各种办法刺探得来的消息,粮仓位置一向都是军中机密,他命人去偷袭粮仓时仔细看过,那粮仓里的粮草都是实打实的新粮,不存在诈降的可能性。

张郃当即回信,表示一定为郭嘉争取到最优厚的待遇。

如此两封书信交换完,郭嘉根据张郃的字迹伪造了一封投诚书,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频繁接洽张郃派来的心腹,在又卖掉一处粮仓之后,这封投诚书成功落进了袁绍派来的监察使手里。

监察使吓得魂不附体,连夜派人送呈至袁绍面前。

计到此时,已经完成。

袁绍震怒之下当即派遣大将高览率军赶赴豫州,他手下的谋士虽有疑虑,但不管张郃究竟投降与否,派兵过去都是对的,若张郃投降,这层兵力至少可以保障荆州安全,若张郃未降,就当给他增援了。

与此同时,袁绍压下心头焦急和怒火,在谋士的督促下给张郃寄了一封加急文书,再三表明信任之意。

然而一封和他本人字迹相似九成的书信比这封文书快了半天。

郭嘉毕竟在袁绍手底下做过事,以他过目不忘的眼力和高超的造假水准,骗过一个文化水平只有三年私塾的张郃再简单不过。

张郃看完信,八尺高的武将硬生生吐了一口血,怒火冲上头顶,当即率军投奔孙策。

走到半道上,张郃忽觉不对。

假如袁绍怀疑他跳反,并于当日杀了他的一家老小,按照袁绍的脾气,难道不是应该随信送来人头,以此泄愤吗?

张郃反应了过来。

张郃思索了一会儿,发现自己可能中计了。

此时高览领兵赶赴豫州的消息刚好送达,张郃怔怔站在原地,知道自己是真中计了。

可他人已到半路,全军都知道要去投降豫州,且走时不带战旗,不带金鼓,出来时还烧了营,难不成能告诉高览,他是去打仗的?

贼子可恨!

张郃投降之后,豫州形势就变得十分明朗了。

袁绍气得直打嗝,也没法阻止事情发生,反倒是张郃带走了他一大半的兵力,若此时豫州不肯消停,曹操那边也忙完了秋收,两面夹击之下,他可能就真要完犊子。

好在李澈也不准备立刻打死他,当即派郭嘉去和荆州方面议和,除了要走一批军粮之外,还顺带要走了张郃的一家老小。

袁绍气得头疼,却还是得捏着鼻子给,毕竟他还要打起精神面对曹操。

曹操一直在观察局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想要更进一步,最大的对手必然是李澈,李澈和张邈、袁绍两面开战,正是最疲乏的时候,假如他此时动手,可能重创李澈,也可能啥都捞不着,而从利益方面来看,若在此时拿下荆州,他就能立刻得到大片地盘、田粮和兵力,一旦李澈那边战事结束,他的实力也足以和他隔江对峙。

袁绍此时损兵折将又失粮,荆州实力被最大限度地削弱,这个时候动手,正是最好的时机。

曹操早年和袁绍是朋友,后来他兴义军,也是袁绍第一个响应,然而在利益面前,那一点交情压根算不了什么。

冬至时节,孙策和太史慈合兵陈留,三十万徐州军所向披靡,于当日活捉张邈。

兖州易主。

按照李澈的想法,张超和张邈两兄弟的作用到此结束,他坐拥四州之地,是天下群雄势力最大的一方,庶人出身为他带来的局限性已经很小,对张家两兄弟也没什么斩尽杀绝的必要,便让人把这两人送回老家。

回老家有两种意思,在李澈这里一般没什么隐喻,就是送回了老家种田度日。

不同于大部分聪明人的猜测,李澈一没有杀张超,二没有扶少主,主要是他觉得怪多此一举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