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我在红楼考科举+番外(131)
林涣想了想,可能还真是这样?
刚刚林如海已经把正篇文的意思解释给他听了,撇开他心里的不舒服,有一部分听着其实还算有道理的。
比如对于爱他的父母,他自然是要孝顺的,他不能因为他对后半句的不爱他的父母他也要孝顺这句话讨厌,就否认前半段的话,觉得它不好呀。
想到这,他忍不住问林如海:“先生,您觉得这本书好吗?”
林如海看着他乌黑发亮的眼睛,想了想说:“这本书有好,也有不好。”
“因着看它的人的思想不同,它也会有不同的注解。”林如海走到他的桌前,“欢宝,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林涣就把心里的想法跟他说了,尤其是关于孝敬父母的那一段,为了佐证他的说法,他还举了王举人的例子。
林如海笑着摸摸他的脑袋:“为人子女者,孝顺是天性,然而就像你所说的一样,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值得孝敬的,我说这本书好,是因为它的道理很浅显,像是地里的庄稼人,哪怕不认字,跟着听一听这些话都能明白一些道理,它能开教化,使大部分的人明其理,并且付诸行动。”
“我说它不好,也是因为它太过浅显,就像你说的,那些分明不好的父母就是不该获得子女的尊敬的,但那些不读书不认字的人会了解这些吗?他们只听这本书浅显,就觉得这样的道理是正确的,从而盲目地照着书上的话去做,能说是他们这些看书的有错吗?不能的,所以是书不好。”
林如海笑着说:“那为什么要你读这本书呢?因为你不是那些不明事理无法进一步读书的人,你未来会懂得很多的道理,自然会去反思自己曾经看过的书到底对还是不对,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林涣怔怔的。
他原先是为了什么读书呢?
他仔细想了想,最开始的时候,是父母说,你该启蒙了,于是林涣就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坐进了学堂里,开始读书,那会儿他想的是,他“该”读书了。
那会儿的先生是王举人,他从王举人身上知道,原来书读多了,不一定就是真的能成为所谓的“圣人”了,读了书的人也会是坏人。
他头一回厌烦起了读书。
后来王举人走了,他又开始因为父母读书,这回的先生换成了贾雨村。
他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读书的未来——那就是考科举、当大官。
林涣的爹林风起就是科举出身当上的县令,所以林涣下意识地觉得,他现在读书也是为了当官,当上官就可以不被人家欺负,就可以保护家人,就可以掌握权力。
说起来也好玩,他明明只是个三岁的小娃娃,却在直播间对贾雨村未来事迹的科普下,提前明白了什么叫做权力。
贾雨村靠读书拥有了权力,所以可以肆意发挥自己的野心,可以翻脸不认恩人,可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他也明白了,如果不是贾雨村借着荣国府的势力胡乱判案,英莲的下场不会那么苦。
那会儿的林涣是想当大官,但他不是想去欺负别人,而是他意识到,要是不想被别人欺负,他就要站得高高的,才不会让自己和家人朋友被欺负。
但是现在,新的先生林如海告诉他,读书是为了明白世间的道理,是为了反思己身。
他忍不住问先生:“那那些相信了后半段歪理的人呢?他们变得愚昧以后呢?”
林如海说:“那自然有时间来证明他们相信的是错的道理的,孝顺了并不慈爱的父母,父母就会因为改变对他的态度吗?这种事情很少的,他们会在未来和父母的摩擦里明白,并不是一味的孝顺就是好的。”
“有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醒悟了,改变了,而有的人明白了,却没完全明白,他们仍旧愚昧着。”
见林涣似懂非懂,林如海点点他:“你现在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没关系,继续读书,以后你会明白的。”
“不过这一回呢,你得是为自己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
万万没想到我铺垫了这么久。
一直很喜欢读红楼,原因就是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新体验新思考。
我所有的三观和人生感悟,除了身体力行去感悟,剩下的全是看到的书给我的。
名著、杂记,甚至是各种狗血的霸总言情。
而这本书想写的就是一群孩子的成长,欢宝、英莲,乃至以后的的黛玉和贾宝玉,他们一生中的每一次遇见,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第47章
展眼就是中秋。
驿站里头, 娄氏已经带着贾菌上楼睡觉了,沈倦和叔叔点了灯在下头看来往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