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重生指南(17)
可卿把头靠在袁长安肩上:“我愿意的。”
三军大捷归来,袁家靠军功封了爵位。
可卿作为宗室女,回府后来不及修整,更衣梳洗后先去宫中请安。
皇帝还在跪灵,可卿在乾清宫外磕了个头,又去坤宁宫拜见。
皇后见到可卿行礼一把扶住:“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想来是刚到京里就过来了吧?快别多礼了,咱们坐下说。”
可卿扶着皇后坐下来:“看娘娘比上次见面时候仿佛清减了不少,想来先帝大丧这些日子,娘娘和皇上都辛苦得很,可要万万保重身子才好。”
皇后道:“知道你这孩子念着我们,说起来,当年你出嫁时候,还是从我们王府上的喜轿。皇上膝下只有一位公主,也时常羡慕女儿多的人家,皇上已经拟旨,等朝中一切安定后,给你和我们王府小郡主一同进封。”
四王爷想收养女的事情,四王妃同可卿提过,只是这一回来就要封公主还是叫可卿蛮意外的。
可卿起身谢恩,皇后叫身边嬷嬷把可卿扶起,温和道:“想不想见见你的父母?”
可卿眨了眨眼睛:“可以吗?”
皇后被可卿的神情逗笑了:“可以的。”
理亲王府。
正厅中,一身着天青色百水长裙的丫头匆匆跑来,对着上座的太子、太子妃、许侧妃行礼:“承懿公主到了。”
可卿解下披风交给身边丫头,对着几位长辈行礼。
太子上前将女儿扶起,拍了拍可卿的肩膀,哽咽道:“好好好,你这孩子,跟我想象里的模样真真儿是一样的。”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包含了太多心酸。
可卿也想象过多次见到父母时候的情形,却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般真实。
许氏拉着可卿的手垂泪,太子妃摸了摸可卿的头,拿出一对成色极好的白玉镯子给可卿戴上。
“当年一块玉打的,几个孩子都有,姐儿们的是镯子,哥儿们做的玉佩,你的这个我一直留着,也没想过能不能亲手给你,今儿见了你……还好留着。”
前世时候,太子妃应该留到最后也没送出去吧?
可卿落下泪来。
自打可卿封了公主后,理亲王府的待遇也有了很大改善,并允许可卿每月十八来探望。
成王败寇,比起八王爷下场,可卿已经知足。
可卿嫁人去了西北后,黛玉成了先帝十公主的女先生,和十公主胞兄十五皇子产生了情愫,一年前就被先皇赐婚,只等到先帝丧期过了就办喜事。
林雅南和皇后表弟李湛倒是成婚更早一些,而今琴瑟和鸣很是相爱。
荣府近来越发显赫,宁府到底还是没落了。贾敬早已过世,皇帝收回了贾珍宅子和爵位,虽然没有将宁府男丁流放,但贾珍等人已是居无定所,只得厚着脸皮住到了荣府梨香院,靠着荣府生活,昔日烜赫一时的宁国府再不存在。
元春诞下了二十一皇子,被封为太妃,只等着皇子成年,大婚出府后将她接到王府之中享清福。
当年为着元春去荣府省亲盖的园子很美,可卿前世附身在凤姐儿玉佩上时候,跟着凤姐游园,就对探春姊妹住在其中作诗游船羡慕得很。
这日可卿受凤姐儿邀请,带着慧哥儿去贾府尝几样厨娘新想出来的糕点,恰逢黛玉姊妹也都在贾母前头聊天,黛玉提起好久没进园子了,可卿便道想带慧哥儿去园子看看。
探春姊妹簇拥着可卿去逛园子,贾母也随着过去,逛了一会儿的功夫,就觉得体力不支,便留在一直空着无人居住的潇湘馆里打了个盹儿。
贾母自觉睡了好久,久到仿佛要把一生的梦都要做完。
睡梦当中,可卿在东府受辱,自缢身亡。
贾府好了几年光景后,入不敷出,邢王二位夫人不管几个姑娘死活,自己叫着管事妈妈抄自己的家,从家里到外头吵成一团。
贾府压错了宝,先站太子,后站八爷,等到新帝登基,宁荣二府获罪抄家,家中男丁一律充军流放,女眷挤在城郊庄子里,自己养活自己,一贫如洗。
元春早亡,黛玉病逝,探春远嫁,迎春被姑爷折磨致死,宝玉做了和尚,惜春做了姑子,贾环几个同凤姐早早结怨,商量着要卖了巧姐儿……
一幕幕不像在梦中,更像是发生在眼前,历历在目,真实到不行。
百合香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幽味道,贾母睁开眼睛,几个姑娘已经逛完了园子回来,正在潇湘馆外间吃茶说话。
贾母不自觉地看向可卿,她抱着慧哥儿坐在那里,目光悠长,淡泊随性,不似二十几岁的模样。
这样正好。
(可卿卷完)
第19章 黛玉卷(1)
金陵,陈记茶馆。
本省第一金牌说书先生莫非受邀陈记,拿黄杨醒木往桌上一派,对着台下一众目光灼灼的听众侃侃说来。
“上回咱们说到‘周员行船永定河,李少侠漏夜擒水贼’,今儿呀,咱们就说说,这‘潘太守徇私藐王法,李少侠仗剑救曾裕’的故事。”
那曾裕乃医者,自幼师从名家,学成后被一潘姓知州请到家中,医治久病在床的侍妾。那侍妾本是药石无医,然曾裕医术精进,帮着那侍妾维持性命三年。那侍妾过逝后,潘知州大怒,砸了曾裕医馆的招牌,又叫官差去抓捕曾裕。
抓捕之时,李白恰好游历至此,二话不说把那抓捕官差一阵恨搓,又帮着曾裕去知府那里诉了冤情,才叫曾裕得以恢复名誉。
时疫时候,地方百姓受过曾裕药方,纷纷自发称赞李白,更有余杭一受了李白大恩的举人李登科将这件事情写成文章,在江南一带传得很广。李白救下曾裕这段故事,在座听众或多或少都已经听人说过,但因为李少侠李白“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偶像效应,众人依然坐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
故事男主李白此时正在距离陈记茶馆三条街远的悦来客栈,他起床梳洗一番后,对着落地铜镜一照,后自我感叹——年轻时候的我,长得也太好看了吧!
李白整好衣冠下楼,同小二要了一壶酿好的桂花酒,又叫了只刚出炉的荷叶鸡,大中午的吃起早膳来。
前世的他本跟人好好地在船上吃酒谈诗,谁知因为喝多了酒跳江捞月,而后魂魄便离开了大唐,穿越到了这个名为大周的时代。
李白的接受能力向来比旁人更强一些,看着镜子当中十二岁的稚气面庞,大脑混乱了一刻钟后,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到了不知名朝代且回到了少年时候的现实。
幸而前世的记忆学识都在,不管是做什么都是事半功倍,仗剑天涯的这几年看了不少风景,帮了不少该帮之人,日子过得也是少有的快活自在。
李白到底是爱酒之人,这几日游历到了金陵,自然要去金陵第一酒楼天香居看看。
天香居的活计最会认人,见得李白身高八尺、气度不凡,忙殷勤招待道:“客官请,敢问可有预约?”
李白摆手道:“尚有余位否?”
活计为难道:“客官,都这个点儿了,要用午膳实在是没地儿了。要不您再等等,反正过两个时辰就是晚膳了,到时小人定然给客官留个好位子。”
李白:……,敢情刚才早膳真是吃太晚了。
正说着,一身着鸦青色杭绸素面夹袍的男子从雅间当中扶着墙出来。
活计上前扶住那人:“徐二爷?您怎么喝成这样了?”
那徐二看到李白眼睛一亮,跌跌撞撞走了过来。
“李,李少侠?”
李白疑惑道:“您是……”
“李,李少侠,您不认得我了?去年您擒,擒拿水贼,救的那个周员外,正是我舅妈三叔公他……他闺女家侄儿,那天我也在船上,今儿不成想又跟您碰上了,您说巧不巧呢?”
李白:“……,那真是太巧了。”
“李……李少侠,我可跟你说,那九王妃她胞弟真不是个东西。我们江苏巡抚,林海林大人,多好的人呐,就是因为我们林大人为人正直,不……不同意跟他做那黑心的买卖,他就死命地灌,灌我们家大人。那是九王妃的胞弟啊!他亲自端着酒杯来敬,你说,你说我们大人能不喝吗?我是来陪酒的,但我今儿是真不行了,您就行行好,进去帮帮忙,大恩大德,我和我舅妈家三叔公闺女她侄儿,都记着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