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番外(214)
因为大秦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各地的山珍海味也就有了运送到其他地方的可能,佛跳墙这种汇聚天下珍稀食材的菜品自然也在厨师的是眼下做了出来。
且一做出来,立刻声名大噪,被无数人奉为珍品。
许多人戏谑,就是天下最尊贵的人闻到这道菜的味道,也会从高高的院墙中跳出来品尝——
虽未明言是谁,但懂的,自然都懂。
那些人本来想取一个皇帝跳墙,或者帝跳墙之类的名字,但被人说大不敬,后来又戏称“嬴跳墙”,不过为了避讳,也是厨师胆子小,最后便只取了个谐音的银跳墙。
毕竟在大家心里,明明坐拥天下,权势美人唾手可得却还是“自律”到了极致的始皇帝陛下,估计就是天下定力最好的人了。
这则趣闻传到嬴政耳中后,倒并未让他生气。
他还觉得挺高兴。
毕竟赵馨以前做过一道家庭版(残缺)佛跳墙,他也知道这道菜原本的名字与其由来。
但不管名字怎么改变,这道菜的难度都是最顶尖的。
赵馨不太确定:“你真想做佛跳墙?”
李翾犹豫之后,再次点头:“既然是道歉,自然要拿出诚意。”
赵馨注意到她泛红的耳垂,不禁挑了下眉:“行吧,你既然坚持做佛跳墙,那便开始从处理原材料开始吧。但为了你的手着想,其中一部分需要煎炸的原材料,就不用你亲自动手了,危险!”
李翾也不愿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明白赵馨好意,便点头应了下来。
赵馨这才带着李翾去厨房,给她讲解做菜步骤。
历时四天,这道银跳墙终于出锅了。
李翾带着这道菜在午饭时,来到嬴政处理政务的大殿外求见。
嬴政迟疑许久,到底还是让她进去了。
李翾笑着让侍女将银跳墙端上餐桌:“妾之前的态度太生硬,冒犯了陛下,实在不该。这是银跳墙,据闻味道不错,妾特意亲自下厨烹饪,希望陛下喜欢。”
嬴政眨眨眼,走到了餐桌前。
两人一起用完餐,也不知说了什么,李翾直到一个时辰后才离去。
但当天晚上,一直不曾回后宫休息的嬴政,再次踏入了皇后的寝宫,且在当天叫了好几次水。
之后,他便恢复了之前的作息——
不管工作多晚,总是会回到皇后的寝宫休息。
第147章
夫妻感情明晰了,嬴政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不过在正式派兵攻打西域各国之前,美洲那边终于传回了好消息——
有一艘轮船先一步抵达大秦港口,带回来大战胜利的消息。
这一战,直接拿下了美洲,让大秦的国土面积瞬间增加了好几倍。
消息传回咸阳,朝中上下都振奋无比。
等知道美洲大片适合种植庄稼的肥沃土地,知道那里还有无数与大秦完全不同的动物与植物,还有许多现成的壮劳力后,所有人都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
种植,是镌刻在华夏百姓血液中的种族天赋。
对土地的渴求,更是现如今的每一个秦人都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愿望,每次听到都能激发他们血液的躁动。
南洋被攻打下来后,那边的无数水果与粮食送到中原。
但可能是土地面积不够大,且大多不是有主就是临水,或者干脆是森林,所以大家虽然高兴,却也不到举国欢庆的地步。
可这次拿下的,是美洲诶!
美洲的国土面积,是现如今大秦的好几倍,大片的肥沃土壤,水源也充足,气候也不错。
关键是,那么大片的土地,却根本没人开发!
除了玉米他们部落在嬴子楚等人的教导下,学会了种植技术,并在之后教会了附近几个部落,其他部落几乎就是看天吃饭,根本就没种植的意识。
这固然是因为当地土著根本就不需要种田——
土地肥沃,哪怕当地人不懂种植,仅靠土地天生天养的土豆红薯与玉米等作物,再辅以部落勇士打猎回来的猎物,完全足够部落大部分人的生活。
没有饥饿之苦,自然不会有人挖空心思求存。
那么大片的土地,就那么放置在原地,继续天生天养,无人关注。
当地人不觉得有什么,但大秦百姓知道美洲的现状后,早就觉得这些人又懒又废,完全配不上那些好地!
被嬴政纳入麾下后,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大秦自带的侵略性的百姓,也难免在心底生出几分“怎么朝廷还不将那些土地打下来交给我们种粮食”的想法。
而现在,他们如愿以偿了。
若非如此,大秦上下还真不至于这么高兴。
毕竟,那可是大片大片的,可以种植的土地啊!
若是将其拿下,大秦百姓也许再也不会受饥饿之苦了。
唯一的问题是,该怎么过去。
嗯……
哪怕是坐船,来回也要几个月,除非搬到美洲去,否则实在有些浪费时间。
距离太远,大部分人还是有些故土难离的。
但,总有些天生喜欢冒险,或是眼光足够敏锐的人,开始对着美洲的方向蠢蠢欲动起来。
可惜,朝廷一直没有颁布对美洲那边土地的处理办法。
不但如此,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大秦的轮船在两地来回往返,愣是将遇到的所有美洲土著都运回了大秦。
直接把美洲空置下来了。
相信现在的美洲,除了那极少数的漏网之鱼,如今怕是难见人烟。
这难免让人揣测朝廷动机,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写文章表达自己对朝廷这个决策的质疑了。
但嬴政仍未告诉其他人,他这样做的原因。
是的,不只是百姓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就连朝中大臣也不知道他这样做的背后,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赵馨倒是略知一二。
没办法,她算是当今世界最重视发明创造的人了,三不五时就会往咸阳城内的几个研究所与研究基地去查看进程。
若是其他城市的研究所出了新成果,她甚至会不远万里坐车过去。
在这般严密关注下,每年的各种发明创造根本就瞒不住她。
她自然也就知道了,有研究所已经将种植机械发明出来的消息——
并非咸阳城,而是原韩魏一带的研究所。
韩魏一带(河南周遭)多平原,在现代就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大省,比起燕赵一带(东北)又有更早的种植时间与经验,所以当地学生在入学后懂得机械化这个词儿后,便一直试图将其运用于种植上。
种田是真的苦,若能将百姓从种田之苦中解脱出来,想来也是大功一件。
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地学子便合作着研发各种种植机器。
若是遇上难题,他们还会想办法与咸阳城的研究所取得联系,想办法从这些在此道浸淫多年的大佬口中获得指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年过去,他们终于研发出了两种大型农业机器。
一种是插秧的,一种是收割稻谷与小麦的。
这两种机器一发明出来,立刻引起了咸阳方面的重视——
原本无人觉得这种机器会研发成功,因为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朝廷在得知这些学生们的“异想天开”后,除了几句口头鼓励,还真没拿出什么实际的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咸阳城的官员们不知道机械种植的意义。
当机器真的被研发出来后,哪怕还不够成熟,咸阳方面得到消息的官员也都忙不迭地将其写成奏章,立刻呈给了嬴政。
然后毫无意外的,获得了嬴政的重视。
他甚至将手里另有项目的相里锋派去了那个研究所,只为尽快将两种农业机器完善,甚至研发出更多的农业器械。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嬴政为何放着美洲的大片土地不管了。
因为他准备在美洲推行机械种植,甚至暗戳戳地准备将美洲打造成大秦的粮食基地与工业基地。
毕竟美洲那边,是真的地势好啊——
大片大片的平原,简直是推广机械种植的最佳地方。
至于大秦本土,住人就好了。
但这一切在结果出来前,是不宜声张的。
原因便是,百姓们对机械种植并不欢迎,甚至怀有抵触之心。
因为在不损坏太多山林的情况下,大秦如今的土地种植出来的粮食,也就将将足够让如今的老百姓喂饱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