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番外(170)
只有弄清楚了,他才可能分别研究出两者的储电、供电系统。
进而让整个城市用上统一供电,成为现实。
大型发电机的出现,并不代表立刻就能大范围地推广电器,这中间还有一段不算短的路要走。
但没事。
相里锋对发电设备基本已经了解透彻,储电与供电的系统也有了眉目。
只是之前不知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差别,所以总是摸不着头绪,储电与供电的系统也只有个雏形,效率还肉眼可见的低。
所以在赵馨提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名称后,他就像是抓住了什么一样,意识到这是关键。
赵馨不知道,那就先研究。
可惜他对这方面实在不算擅长,所以只能去找自己的师父相里悟。
相里悟当时正忙着研究引力呢,听了相里锋的要求后茫然了一瞬,然后直接起身从一堆“废纸”当中抽出了交流电、直流电相关的研究报告。
他毫不在意地递给自己徒弟:“我不太清楚什么直流电、交流电,但听这名字倒是很像我之前的研究,你先看看是不是这个。若是的话直接拿走便是,若不是,你再同我说。”
说完,相里悟就继续埋头计算去了。
因为遇上一个自己解不开的难题,他还直接抛下了沉浸在阅读研究报告中的相里锋,带着纸笔离开实验室,而后乘车进入咸阳学校,直奔张苍的办公室。
相里悟数学水平普通人以上,但与张苍相比自然不够看。
所以他每次遇上解不开的难题,从不会自己纠结,直接带着难题找张苍就是了。
张苍也习惯了,一见他来便将桌案整理好,然后让人端茶带。
他自己则接过相里悟手中纸笔,一言不发地开始翻阅。
等到相里锋从研究报告中回神,发现实验室内早已经没了师父相里悟的踪影,他满腔的疑惑与激动都噎在了喉咙口,已经没了可以诉说的对象。
相里锋:“……”
师父可真是,来去如风。
他深吸一口气,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现实。
视线一转,落在旁边堆积如山的“废纸”上,相里锋陷入了沉默。
他是亲眼看着这堆“废纸”越积越多的,却只以为是师父研究出错后的真正废纸,完全没想过这其中竟然还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等等!
相里锋瞳孔紧缩:这些“废纸”,真的全是废纸吗?
他师父的性子,相里锋再清楚不过,他是绝对不会将得出来的研究成果,与真正的废纸放在一起的。
相里锋咽了咽口水,想起自己以前一旦研究遇上瓶颈,只要找到师父就能得到指点……
他走到废纸堆前,随手抽出一份研究报告。
《声波的发现》、《电流的发现》、《电波传声的可能性》
《电信号传递讯息的可能性》
《文字转变为电信号的可能性》
……
相里锋:“……”
当然不是所有研究报告都得到了最终结果,也不是每个成果都对相里锋有用。
但即便是没得到最终成果的那些,也有了阶段性的进展。
嗯……
然后,它们就被相里悟丢到“废纸堆”了。
显然,在得出阶段性成果后,相里悟对这个研究已经没兴趣了,所以干脆丢弃了这个研究。
但这些相里悟已经没兴趣了研究发现,对相里锋而言却像是宝藏。
随手一个报告,他就产生了无数发明的灵感。
相里锋一改之前的淡定,如今看着这些废纸堆,一双眼睛红得简直跟兔子有的一拼。
但出于尊师重道的想法,他到底没有直接将这些东西带走,而是强忍焦躁守在这座“宝藏山”面前来回转圈儿,等着相里悟的归来。
……
相里悟回来的时候,直接对上了徒弟充血的眼睛。
相里悟:“……”
这是怎么了?他应该只是出去了几个时辰而已,不是离开了几天吧?
他正要开口细问,却听徒弟率先开口:“师父,你放在这里的研究报告,还有用吗?能不能让徒儿带回去翻阅一番?”
相里悟茫然:“研究报告?”
相里锋指了指旁边“纸山”。
相里悟先是恍然,旋即不甚在意地摆手:“都是为师已经不感兴趣的方向,你若是想要全部带走便是。”
说完就要继续自己之前的研究。
相里锋赶紧将人拉住:“虽然师父不甚在意,徒儿却觉得颇有大用。且不但对徒儿有用,许是对其他师兄弟,乃至于师叔伯们也很有用……”
相里悟不耐烦与他多言,一边往桌案的方向走,一边道:“你想要就拿走,愿意给谁看就给他,不用问我。”
都是他腻烦了的东西,管那么多干什么。
相里锋噎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见相里悟已经不耐到了极点,显然不会再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相里悟深吸一口气后,只能行礼告退。
而后不久,带来两个师兄弟一起将相里悟不要的东西,全部带走。
相里锋将所有研究报告都看了一遍——
虽然那纸山看起来非常壮观,但其中的研究成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很多研究报告都是成体系的,其实可以归纳到一起。
还有很多研究报告当中夹杂着许多草稿纸,为纸山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数量。
但即便如此,相里锋还是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才将那些研究报告全部看完,并融会贯通。
他将自己的灵感记在了空白本上,然后交给了其他墨家子弟。
那些墨家子弟与相里锋关系不错,并不愿窃取他的灵感,但很快就被他劝服,乖乖拿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因为相里锋说,他目前最想研究的,还是储电与供电的系统。
其他人也知道这才是秦朝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倒也不好让他将精力浪费在其他的研究上。
但那些研究方向又确实诱人,所有人,包括相里锋都想提早见到那些现如今只存在于纸上的东西面世,面对相里锋的请求,他们倒真不好拒绝了。
也不是每个人都从相里锋那儿“拿”了研究方向。
墨家人才辈出,许多人在看过相里悟的研究成果后,自己就有了不逊于相里锋灵感的研究方向,所以仍旧坚持了自己的研究。
这么多人群策群力,想必要不了太久就能让大秦的科技步入一个全新台阶。
春去秋来,很快又是一年过去。
赵馨之前让人开荒种下的棉花,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因为种子有限,棉花没有太多。
但当那白花花的和云朵一般的棉花堆积在车上,一车一车地经由城门进入寿春城,再进入宫殿的一路上,吸引了无数百姓的围观。
偶尔一阵风吹过,棉花从带的网子里面漏出一两朵掉在地上。
路边百姓捡起来,那软绵绵的触感,立刻征服了他——
这般蓬松柔软,若是用来填充衣服和被单,那得有多暖和啊?
百姓为了取暖,一般在衣服与被单夹层当中填充的都是木棉、芦苇或是稻草等不值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缝隙大,也不够软,保暖效果非常差。
那人自己在布庄打工,勉强也算是识货,刚上手就感觉出来了,他从捡到的这东西是上好的填充物。
他直勾勾地看着远去的车辆,就像是看着冬天的希望,又是惆怅又是难过。
要是这些白花花的东西是他的,今年冬天就不需要为保暖发愁了。
但怎么可能呢?
那人低头叹气,手心攥着一朵棉花,丧气地回了自己家。
刚进家门,就听妻子急匆匆地开口:“孩他爹你快来,今日官府上门,说是最近种下棉花收获了,过段时间将会从棉花中剥离出种子,以备来年种植,问我们要不要种。”
“官府的人说,棉花如苎麻与蚕丝般都可以用来纺布,还可以填充衣服被褥,是极好的农作物,只是不能吃。孩他爹你看,咱们要种吗?”
“如果要种,明天就要去官府报名登记,不单要登记名字,还要想好到底要种多少棉花。”
他妻子说完,有些不太高兴:“虽然秦国朝廷给了许多高产粮食,让我们今年都不再饿肚子,但土豆红薯又不经放,做成粉条的话数量又会减少一大半,我还是想将所有土地都用来种粮食,棉花再好,咱们这儿冬天也不是太冷,多找一些芦苇、木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