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番外(151)

作者:青青小艾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文案: 赵馨与嬴政初到秦国的时候,谁也没把这对母子放在眼里。 所有人都说,赵馨不过是个舞 女,身份卑微,若非生了孩子,这辈子都没有入宫的机会;嬴政只是个私生子,不受宠爱,哪怕头脑聪明,一辈子也难有出息。然而——赵馨拿出无数先进知识,令良田增数万顷,令百姓衣食富足,令秦国战力飙升; 嬴政兴办学校任用贤能,使朝廷政令通达,使七国终归一统,使万朝俯首称臣;百姓欢欣鼓舞,歌颂他们英明的君主; 士兵昂首挺胸,献上他们唯一的忠心; 权贵匍匐在地,不得不低下他点击展开

其他国家不信秦国要起兵,同样不奇怪。

一来秦国确实闷头发展了好多年,并无出兵想法,反倒其他国家互相之间打得脑花四溅;二来他们不比韩国弱,面对秦国尚有反击之力,所以不至于草木皆兵。

当然最关键的是,秦国的第一个出兵对象向来是赵国。

赵国没了之后,则变成了韩国。

魏国排第二。

在韩国没事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人实在急不起来。

毕竟都不是居安思危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坐视秦国闷头发展这么多年,而没有一点儿其他动作。

而事实也正如此,秦国想要打仗,第一个肯定是冲着韩国去。

也是巧了,秦国举全国之力修建郑国渠,比原定修好的时间早了好几年,愣是在公元前240年的时候,就修好了。

本来按照常理,百姓辛辛苦苦好几年,怎么也要休息一两年才能出兵才是。

——哀兵必败的道理,嬴政又不是不懂。

谁想到在郑国渠建好,所有百姓回到老家修养大约半年后,韩国突然传来了韩王病重的消息呢?

嬴政印象中是有这件事的,但时间要推迟一年。

这一任韩王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然后一场风寒直接要了他性命。

公元前239年生病,没几日就撒手人寰了。

而下任韩王,在其去世后直接上位。

所以嬴政起了提前发起战争的念头后,无论是增加人手修建郑国渠,还是以及其他种种准备,也都是按照这个时间来布局的。

趁着韩王去世出兵,韩军士气低迷,秦军损耗也小不是?

谁成想,韩王竟提前病重了呢?

嬴政怎会放过如此良机?自然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兵力攻韩。

说来也和韩非传回去的消息有点儿关系。

韩王得到消息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直线下降。后来发现秦国虽然更多还是在基建发展,一直不曾出兵,国内却动作频频,也有召集兵力的行为,他一直不敢松懈。

谁曾想郑国渠修好之后,秦王突然下令,让所有壮劳力回家了。

韩王:“……”

他似乎觉得秦国不会出兵了,所以一直紧绷着的心脏也放松了。

然后,直接病倒了。

韩国上下因此对韩非颇有微词,觉得是因为韩非撒谎骗了韩王,才导致了韩王生病。

但嬴政很快就以事实告诉他们,韩非说的全是真的。

韩王病重不到两个月,秦国便集齐了二十万大军,黑压压一片军队站在秦韩两国边境线上,吓得边境的百姓连家私都来不及收拾,带着人就跑了。

大军压境,乌云摧城。

韩国得到消息,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还敢怎么办呢?

虽然楚汉战争时期,有不少能人都是出身韩国,但在这时候,那些人都还没长成呢。

谋臣没有,武将更没有。

秦军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就如一支利箭般,摧枯拉朽般大胜夺城,飞速杀到了韩国都城新郑。

其他国家甚至没来得及派援兵,韩国就只剩一个新郑了。

韩王本就病重,得此消息后,不等秦军抵达新郑便就此一命呜呼,比嬴政前世的去世时间还要早了半年。

韩王去世,韩国群龙无首,愈发混乱起来。

和平时期,韩国公子们为了王位恨不能将彼此弄死,秦军压境,这些韩国公子们却又恨不得将对方送上王位。

毕竟亡国之君,谁也不想当。

不只是名声不好听,等秦军攻入新郑,其他人不知道,新任韩王肯定是得不了好的。

多半会死!

于是一番推脱纠缠之后,秦军到了。

韩国下一任君王,完全没影儿。

所以,直接被秦国一锅端了——

若是有韩王,那当然是处理掉韩王就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隐患,可在韩王去世后,这群公子全都保存实力没有一个上位,那所有的公子都成了隐患。

更何况,嬴政早早下令,攻破新郑之后,不能让任何王室贵族留在原地,最好全部抄家带到咸阳看管。

毕竟前世,韩国留在新郑的旧贵族还曾发生叛乱。

也是叛乱之后,嬴政才下令将原本只是囚禁的韩王给处死了。

如今,嬴政可不会给韩国贵族叛乱的机会。

-

韩国一战,快如闪电。

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韩国就已经从地图上抹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颍川郡。

自此,战国七雄仅剩其五。

-

这次灭国之战白起并未直接参与,嬴政仍旧赢得漂亮。

以灭一国的功勋,饶是对嬴政亲政仍有异议之人,也不敢在明面儿上提出反对。

因为他所有的反对理由,都站不住脚。

为王称帝,文治武功只需其一,再有识人之明、任用贤能之心胸、掌控文武百官之手腕,便已足以成为千古一帝。

嬴政在这次灭韩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

除了贪念权势之人,再不会有人反对他亲政。

就算私心过重的官员,在范睢与白起都毫不迟疑地奉上手中权柄,直接退居二线进入刚建好的学校担任了文武两院院长的职位后,也打消了冒头之心。

正好今年也是嬴政及冠之年(虚岁),所以他的亲政进行得无比顺利。

亲政也需要一个正式的场合来宣告此事,及冠之礼需大办,是个再合适不过的日子。

赵馨与嬴政商议之后,决定邀请嬴稷回到咸阳,为其加冠。

嬴政及冠当日,场面宏大热闹。

秦国只要是有头有脸之人都赶到咸阳参加了这场及冠礼,就算不能进入咸阳宫,能在咸阳感受一下当日的气氛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秦人,仅剩的四个国家也都派人过来参加了这场及冠礼。

当天,嬴政等人站在高台。

嬴稷为自己的曾孙加冠之后,看着孙子眼底几乎要喷涌而出的野心,忍不住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我等着你打下中原,不亲眼看到那日,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

嬴政看着他雪白的头发,郑重地点头:“必不负您心中期望!”

-

四国使者回国后,对嬴政极尽夸赞之能事。

这直接导致了,所有人对秦国的戒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都是一国之君,若是有可能,谁还不想攻打其他国家,以此扩大自己的领土呢?

春秋战国几百年,早前可不只有七个国家。

所有人心中惴惴,除了齐王外,都很担心秦国会将自己的国家视作下一个倒霉蛋。

不过最担心的,还是魏国国君。

毕竟两国交恶已久,魏国早前几乎摁着秦国打,如今却又算是四国中实力倒数的。

但谁也没想到,这时候传出一个消息——

燕太子丹趁着秦王及冠这日,几乎所有侍卫都调集去了及冠大殿守卫,其他地方守卫空前疲弱的时候,与燕国使臣合谋,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虽说这种事很正常吧,但在加冠当日发生这种事,也算是打了秦王嬴政的脸。

紧接着又传出,燕太子丹逃走之时,还从秦国偷走了一块虎符。

嗯……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刚亲政的秦王嬴政是何反应。

第101章

“虎符?”

燕太子丹惊骇地看向燕王喜, “父王莫不是弄错了,儿子从秦王宫逃出来已经费尽心力,怎可能去偷虎符?儿子连虎符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燕王喜看着自己儿子, 眼神复杂。

燕太子丹虽然在秦国为质多年,对燕王喜却还算了解,见他如此表情, 立刻明白他并未相信。

他认真辩驳:“虎符这般重要的东西, 若非贴身携带, 必然重兵把守,儿子一个敌国质子,怎可能有机会接触到秦王嬴政, 又怎可能独自一人越过重重守卫偷得虎符?”

燕王喜有些动摇,很快却坚定下来:“虎符为一国重器,地位堪比王印,这等重要物件被盗同样有损秦国颜面, 若非真的被盗,秦王怎可能放出此等消息?”

燕太子丹明白燕王喜说得有理,因而愈发茫然无措。

因为, 他真的不曾偷走虎符!

燕太子丹迟疑片刻后开口:“莫不是他人偷走?”

他心里其实认为此事是秦王栽赃,想要编造一个出兵借口而已。但燕王喜不信,他也只能将自己的猜测埋藏心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