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147)
其实这次事态的发展,除了牟尼院突然送出当归之外,于长康宫而言一点也没有节外生枝。林如海的官声确实下降了,穆菖也已经做出了预测,只等得了张彦一行遇难的准信儿,便可按计划弹劾林如海,同时扶持穆菖做钦天监监正。
可是,长康宫的一应安排都实现得极为顺利,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什么牟尼院那个老尼不过是跟其他僧道、半仙一样,预测了一回南下诸人的吉凶,小钟妃会觉得如此不安呢?
第83章 和长康宫的坐立难……
和长康宫的坐立难安不同, 林家这几日的氛围颇为轻松。
前段时间,关于林如海的各种谣言四起,这些时日, 随着牟尼院送出当归这件事传开,林家的名声倒是恢复了些。一来, 牟尼院的声望在那里, 若是林如海当真为官不仁, 牟尼院的定慧大师怎肯借林家的手送出当归;二来,虽然传谣污蔑一个人的名声极是容易, 但是传得太过不堪, 也会引起报复性反弹。
你们都说林尚书那样坏,可有谁听说过林家人欺压良民?就算人家查抄过有些官宦人家,逼得许多簪缨之家还欠银, 但那与你百姓有何相干?当官的说林大人不好便罢了,你贫民百姓跟着起哄做什么?
不说别的, 就是礼部侍郎张家和得了林家送来当归的几百京营兵士的家眷,总会替林家说话吧。有了这股力量的加入,不说完全扭转舆论, 但是理性的声音多了, 总是有所好转的。
贾敏前些时日担心了个够, 这几日倒是稍有缓解。
说起外头的舆论,因为这个时代的信息还多靠口口相传,总会传得有些失真。
刚开始, 黛玉给几家分送当归的时候, 说的是当归是定慧大师给的;后来传成了定慧大师神机妙算,算准了张侍郎一行定然无事,才送了林姑娘一包当归。之所以定慧大师不肯言明, 乃是因为不肯泄露天机,只得拿当归暗示。
牟尼院送当归的事越传越玄的同时,之前汹涌的舆情也渐渐开始好转。
长康宫面对如此情况,既瞠目结舌,又有些不知所措,小钟妃叹道:“这林氏女,当真多智近妖。若是这次张彦一行顺利回朝,日后必被林家招揽过去。听说张家和许多京营将士的女眷对林家感恩戴德的。”
九皇子气急,道:“若是张彦一行回来,日后的礼部、水师和钦天监岂不是都成了东宫的人?”
小钟妃其实也很绝望的,智商被碾压这种事,谁试谁知道。不过小钟妃也得承认,这回南下的京营兵士如果尽数回来了,他日兴建水师,带回南下的校尉冯景极有可能在日后的水师中担任要职。
“皇儿别慌,许是林家借着和牟尼院那老贼尼的关系,放出消息虚张声势也不一定。这回南下的京营兵士以北方人为主,就算贾敬这一年来练兵抓得紧些,这些官兵又如何抵得上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海匪?这又是风浪又是海匪的,张彦一行哪那么容易逃出生天?再说,早就有消息说厦门一带的风浪早停了,若是张彦一行真的平安,早就该有消息了。”
九皇子听了,心下稍安。
至于张彦一行有没有那么容易逃出生天,反正一波三折是少不了的。
虽然王家覆灭已经年余了,但是当年王家在海贸生意上经营之深,做这一行当的船长、船工尚有王家余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当然,张彦一行碰到的是真王家余孽,还是拿了其他人的好处蓄意闹事,却不好说了。总之,不过是一群亡命徒,为了重金酬劳什么都敢干。
当然,贺文实和柳征也十分重视这次试航,不敢有丝毫怠慢,新船坞内,戒备森严,所以新海船的下水仪式倒是十分顺利。
而且也不知道是钦天监五官保章正纪罡的择吉本事确然那么高明,还是巧合,新海船下水那日风和日丽,天气极好,但凡是来观礼的,自是配上一番吉祥话,越发显得朝廷第一艘海船下水十分顺遂。
下水之后便是试航,海船打造出来并非只是做面子工程的,太宗皇帝非常想在海贸上有所建树,这新海船试航也是要满足远海航行要求的,马虎不得。
所以这次试航,不但要求载货航行,还要求航行的距离不能太短。当然,试航期间,也不宜出远海直接到国外,所以这次定的试航路线是从松江出港,到琼州岛登岸。再从琼州到粤海,沿海北上驶入天津卫。这样算下来,若是顺风水上,整个试航大约是两个月可以完成。
如此一来,既能兼顾若是新船在航行途中出现问题,可以就近靠岸修整;又能保证此次航行有足够的强度证明新船能够抗击风浪。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漫长的航行都在近海,之前那些打劫同行的海匪,为了以后继续把持海贸生意,也会破坏这次航行。
得知朝廷定下的航线之后,贺文实和柳征都十分担心这个问题。当然,张彦南下的时候,也知道此次试航未必顺利。
下水仪式之后,海船择日出海,原本礼部官员已经观礼完成,可以回京复命,不过张彦经过考虑之后,依旧决定随海船试航。
越是品级越高的官员,责任越大。自己若是只在海船下水仪式之后就回京,试航顺利便罢,若是试航出了问题,必有政敌借言官之口说三道四,甚至有碍仕途。
当然,随船出海也会有风险,但是平安归来之后,政治资本是不一样的。不说别的,眼看礼部周尚书就在这几年致仕,到时候若不出意外,吏部尚书就是在左右侍郎里面选。
原本张彦只是右侍郎,若是论资排辈,多半是左侍郎升尚书,右侍郎升左侍郎。现在张彦捞到这么一趟远差就不一样了,能将整个试航的流程跟下来,以后周尚书致仕的时候,张彦不说有把握升尚书,至少也能勉强一争。此等机会,张彦怎能放过。
于是,张彦带着礼部仪仗与京营带出来的三百名官兵尽数登船。除此而外,海船上还配了松江府守备军中调来的部分士兵,论武装能力,还真不弱。
这次航行沿海岸线一路南下,遇到风浪的日子没几日,而且这新船也足够结实,并未出什么问题。倒是遇到了好几次海匪,不过海匪对于训练有素的经营官兵来说,只是乌合之众,几次冲杀未果,海匪自己反倒折损不少。
直到海船航行至粤海境内,便安生了不少。
此时史鼎已经带着老保龄侯夫人回了粤海。史鼎再是个明白人,之前也是离京多年,对京城的消息,多半会受承恩公夫人和保龄侯夫人的误导,这回史鼎回京,算是亲眼瞧清楚了京城的局势,果断站定立场。
史鼎也知道朝廷在海贸专营的事上下了很大决心,不然也不至于自己只是在不知朝廷消息的情况下介入了海贸,就被诏回京城。那史鼎回粤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顿粤海防务,打击匪患,为海贸专营铺路。
但凡做官做得好的,解读朝廷政策的能力都不会弱,史鼎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朝廷的海船行至粤海海岸线之后,就没遇到什么滋扰了。
至于张彦一行因何耽搁,前半段的发展和传回京城的消息一样,朝廷海船从粤海返航北上,行至厦门的时候遭遇风浪。
但是朝廷这艘海船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术,加上朝廷方面派遣的不少能工巧匠共同打造的,算得上当时船舶工艺的顶尖水平,抵抗风浪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船上确实也有极有经验的船工,懂得通过观察星象、云层、动物行为等方法判断天气。也是因此,朝廷的船避开了风浪最猛烈的时候,在金门岛避风修整。
金门原本就是出海捕鱼的船只修整的地方,岛上零星分布着渔村和渔民,有自然村落。但是因地方小,并未设朝廷守备军。倒也有民团等自保的组织,以前还算安生。
朝廷南巡之后,有些海匪的漏网之鱼便逃到了金门,时常滋扰百姓。当地百姓倒也告到县里数回,但是朝廷守备军一来,海匪就坐船逃到了澎湖,待守备军一走,海匪又上岸打劫,当地百姓不堪其扰。
朝廷的海船刚进港避风的时候,当地百姓还以为又来了海匪,但又觉海匪没有这么大的船,才敢出来看。听说是朝廷的船来避风的,当地百姓又跟来了救星一般,将金门岛上的情况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