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93)
“那你们什么意思?”
一旁的荀彧说道:“公……不,宋姑娘,陛下是想请你共谋大事,但又害怕连累你,绝无轻视之意。”
“这种时候,还谈什么连累不连累?这种事情如果自己不愿意做,就算有人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那也只是赶鸭子上架。既然是一起干一票大的,就没有谁连累谁的说法。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连累你们。既然自己想做,那就没得说了。”宋辞又说。
她说完之后,刘协站了起来。他的神色十分激动,还隐隐带着一些慷慨的意味,他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三人今日就在这里设下盟誓,今后同舟共济,共同拯救万民于水火,永不相弃,永不背离,如违此誓,人神共诛!”
他声音虽然稍显稚嫩,语气却掷地有声。
荀彧也站了起来:“臣愿与陛下宋姑娘一同,成圣人之治,济王道之兴,纵万被戮,亦无悔矣,如有违背,天不复立于天地。”
见他们两人搞得那么有仪式感,宋辞也受了感染,站起来说道:“漂亮话就不说了,总之既然大家现在志同道合,就结成了革命友谊,以后就同心协力,相互扶持,完成各自的志向。背叛革命友谊的,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不得好死。”
宋辞说完之后,刘协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袱中,拿出一小瓶酒,倒在木杯中。倒完之后,他率先拿起一杯,荀彧和宋辞各拿起一杯。三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三人相视一笑,彼此心中忽然生出一种知己相逢、吾道不孤感觉。人生路漫漫,人人都在这条长路上独自摸索着,能够得遇知己,夫复何言?
很快,刘协就连续发布了多条诏令。
第一条,是为曾经被诬告谋反的清河王刘蒜、被王允执意弄死的一代名儒蔡邕平反,并分别给他们追封。刘协本人亲自祭奠,改元建安,大赦天下,并下令让各地推荐贤才。
第二条,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全国各地。有的持诏书征召名士入许都。有的前往各州牧、刺史处,宣传朝廷对待诸侯的宽松政策,要求各方诸侯按照制向许都进贡。
第四条,大举实施屯田制。将颍川一带等无主之地收归国有,分军屯和民屯,大肆招揽流民耕种荒地。由中央统一提供种子、耕地和农具,统一耕作,大力种粮。每户按照收获粮食的二成上供,缴纳粮食的量逐年按比例递减。能够连续缴纳十年以上的,则其耕作的土地归改户农民所有。
第五条,向许都及四方的百姓发布招兵告示,招纳天子禁卫军。入选羽林军或虎贲军的,本人及其家人户口迁入军户,全部免除赋税,耕种所得一律为私人所有。所分配的土地,按照担任禁卫军年限逐年按比例增加。连续担任十年以上的,土地归其所有。
第五条,派遣使者到吕布、曹操、陶谦等人处,以天子名义居中调停,让他们停止相互攻伐,同力为国效力,保卫君主。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其中有些诏令,看似自找没趣、找存在感,实则是精髓所。比如派使者去吕布、曹操他们那里调停说和。连小孩子都知道,这些人怎么可能和平相处?要他们不打了,不是说笑吗?关键就在这,要的就是让他们继续不和,一直打下去。
在如何节制平衡诸侯方面,荀彧是这样给刘协和宋辞分析的,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吕布不能倒,曹操也不能倒。对于他俩人提出的解决曹仁的想法,荀彧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的想法是曹仁必须保,理由如下:
曹仁隶属于曹操,现如今曹操鞭长莫及,无法控制许都。以曹仁的能力和权力,想要操控许都是不可能的,但保卫许都的安全绰绰有余。留着他,名义上许都仍旧在曹操的控制下。一旦四周的军阀对许都有企图,曹仁必定竭尽全力保全许都。
若对他下手,他定然要反抗。处理不好的话,许都内部必乱,四边的军阀也会趁虚而入。以目前己方的实力来看,他们将无力自保。曹操也会就此与中央朝廷反目,威胁许都。
反之,不向曹仁下手。短时间内,曹操必然以为许都仍然在他掌控之下。为了防止许都落入他人之手,尤其是吕布之手,曹操必然全力牵制吕布。目前吕布和曹操的对峙,是吕布占优势。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互相牵制关系,吕布压制曹操,曹操指挥曹仁,曹仁抵抗吕布。而吕布,他在明面上,是接受刘协的指挥的,不敢也没那个实力强行攻占许都。
最妙的是,就因为曹仁是曹操的心腹大将,他的立场也很微妙。如果他妄加对许都朝廷进行插手,那就有独立控制天子、脱离曹操单干的嫌疑。那么到时候,以曹操向来多疑的性格,曹仁也讨不了好。
在这种情况下,一时之间,谁也没办法真正干掉对方,腾出手来争夺刘协,对许都的中央朝廷内部进行清理。这就给刘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较为稳定的内部外部环境。
在许都外部方面,一方面继续拉拢杨奉,稳住南面的颍川郡大部分地区。以招禁卫军的名义,培养己方军队的实力。另一方面派人北上,寻找散落在关中、关东和河洛一带的零星军阀,整合他们的力量。这一重大的任务,荀彧豪不避讳,直接就推荐了钟繇。刘协已经被宋辞科普过很多钟繇的彪悍事迹,当然想也不想就同意了。
至于粮食和钱财问题,也是大概分两步走。一方面利用许都城内的百姓,和杨奉手下的黄巾军余部来实行屯田。那些黄巾军本来就是农民,他们起义造反不仅拖家带口,还连自己的家底都带上。锅碗瓢盆不在话下,有很多还带着农具耕牛。
另一方面,以派遣使者的方式,到各诸侯去让他们上供。许都派去的使者不仅名气很大,还能言善辩,十分有针对性。例如派到刘表那里的,就是太常赵岐。这也是宋辞剧透的,只要派他去,一定能从刘表那里搞到各种补给,还能忽悠他派人去修复旧都的宫室。
当然这种上供也不是白给的,某种意义上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人家肯给你东西,刘协就要下诏给他们封官封爵。很多人都是趁乱占领一方,名义上号称是一州州牧或刺史,要不就是什么将军,看着热闹,实际上都是自封的。
只要刘协下诏给他们封官,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地位,他们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一方诸侯。不过是给点东西,向朝廷表示忠心罢了,这样做就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官位,非常合算。反正只是封官而已,他不封人家照样占据一方。这样一来,从各方诸侯那里,刘协也能获得很多财物,成为他发展的根基。
还有向各地征召名士的那个诏令,名义上是征召一些声望很盛的大儒来研究圣人的学问,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招纳人才。宋辞按照自己的记忆,开了一系列名单,把他们的生平给刘协、荀彧他们详详细细做了介绍。
有了宋辞堪称作弊的暗箱操作,刘协和荀彧自然很容易就能从中找到,现在还声名不显,将来会大放光彩的可用人才。比如现在正在北海国国相孔融手下的太史慈,正在荆州里面种地的孔明,当然还有庞统等等。
除此之外,一系列挖角操作也在酝酿。目前正在吕布手下的张辽、高顺,杨奉手下的徐晃,刘表手下的甘宁,还有吕蒙、陆逊等等。这么一堆明晃晃的顶级人才,不想方设法挖过来,难道还留着为别人效力?
要论挖人墙角,荀彧可是专业的。现如今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他直接就把自己看好的颍川、汝南系人才,全部介绍到了中央朝廷供职,除了郭嘉。原本他现在应该待在家里边隐居的,由于宋辞的推荐,郭嘉提前好几年加入了曹操的阵营。
郭嘉的志向,是想找一个能够让他施展才华的明主。既然已经找到了曹操,他多半是不会再改变意志了。
对于郭嘉这个难得的人才,刘协本人表示是想争取一下的。在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方面,刘协的确能够做到真心诚意、不遗余力。
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宋辞想也没想,直接说道:“趁早拉倒这个想法吧,郭嘉可不是那种能够被你动摇的人。”
宋辞坚定的态度,让刘协有些受打击。他不由得看向荀彧那方,想要寻求一点支持。宋辞也想知道荀彧的想法,也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