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83)

作者:虞窗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古代幻想 主角:宋辞 ┃ 配角: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其它:四大美人 :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宋辞看着词典嗤之以鼻。亡国都是女人的错,盛世又要女人做装点,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她说,若为美人,必要随心所欲,我命由我。 然后,她就穿越了,穿成了四大美人。 不入吴宫,不嫁范蠡,诸侯争霸,与她何干? 掖庭寂寞,大漠遥遥,逃离汉宫,海阔天空。 生在乱世,群雄不让她安稳,那就搅个天翻地覆。 喜欢吃荔枝,她就去岭南吃个够,用不着别人费心。 点击展开

听到这里刘协,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抬头望向宋辞。

“看你的样子,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荀先生这篇赋,看上去是夸赞美人,实际上是要借美人之口,来规劝令美人念念不忘之人,让他不要忘记芳草之志、先贤之思。看似是写给我的,实际上是写给你的。这说明荀先生对你期望甚大。因为现在的立场关系,荀先生不便对你明说什么,只能借助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期望。荀先生志大才高,乃王佐之才。你应当把他看作自己的师长,信之重之,不能等闲视之,莫要辜负他对你的期望。”

宋辞这番话,令刘协陷入了深思。

“我知道以你的年纪,好不容易得到暂时的太平。现在就让你为以后的事情做打算,实在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没办法,你已经是皇帝了。你年纪再小,也没有人会停下来等你的。如果你现在不看的长远些,恐怕就没有未来了。”

宋辞说完,刘协低下头,久久不语。

许久之后,刘协仿佛想明白了什么。

他抬起头来,朝宋辞重重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多谢阿姐的教诲,此番是我错了,阿姐的话我也会记在心中。回去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不会辜负荀先生对我的期望的。”

听到这话,宋辞也很高兴。刘协并不笨,一个一点就通的孩子。若他能够真正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长远的考虑,对他、或者说对整个大汉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严肃完以后,宋辞摸了摸刘协的头:“好了,先不提沉重的事。我做了饼,虽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既然你来了,就给你尝尝。”

听到有东西吃,刘协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宋辞把饼拿出来,递给刘协。她的手艺不怎么样,这年头也没什么好东西。她做的饼不怎么好吃,只不过能够保存的时间很长。这也是宋辞的习惯。自从到了这个有一顿,没一顿的年代,她总是会下意识做一些能够长期保存的食物攒起来。

刘协接过饼,倒也不客气,立刻就吃起来。他可是少有的挨过长时间饿的天子。之前逃跑的时候,连草根树皮都吃过。只要是吃的,在他眼中都很珍贵,这方面他向来不挑。

咬了几口,刘协愣住了,这饼的味道十分熟悉。

在他第一次试着逃脱长安的时候,露宿野外找不到吃的,只能睡在野草中硬挨着。眼见着就要饿死了,一天早上醒来后,他怀中突然多了几个饼。已经饿了许多天的刘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紧紧攥着怀中的几个饼,以为是上天可怜他,不忍心让他就这么饿死。

刘协靠着这几个饼,艰难地挨过了很长时间。后来被来找他的人找到,这才免于饿死野外的命运。想起之前的遭遇,泪水不禁从刘协眼中流出。

宋辞下了一跳,连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吃不惯?吃不惯的话就别吃了。”

刘协摇摇头,一边流泪,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

宋辞一时间也搞不清楚状况,她拿起一个饼往嘴里送,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味道。

很快,刘协就吃完了一个饼。

吃完之后,他对宋辞说:“阿姐,这些饼可不可以给我几个?”

“可以是可以,不过这就是最普通的饼,你现在吃的应该比这些好多了。”

“不,我喜欢这饼。”

刘协拿着宋辞给他的饼,回到了自己现在暂住的地方。荀彧已经来了,正在那里等候他,他是来上奏的。见到在这里等自己很久的荀彧,刘协脸上的表情变得尊重起来。他把周围的人打发走,只留下荀彧。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以后,刘协放下饼,郑重其事地向荀彧行了一个大礼。

荀彧被刘协的举动惊了一下,反应过来以后,他连忙上前止住刘协的举动:“陛下乃天下之尊,不可向臣施此大礼。”

“荀先生的苦心,朕已知之。先前是朕的过失,以后绝不会再出现此种言行。望先生不以我鄙陋,不吝教我。”

刘协不理会荀彧的阻止,恭恭敬敬地向荀彧行完了弟子拜见师父之礼。他不再以卿称呼荀彧,而是像宋辞那样称之为先生。

此等言行出乎荀彧意料。他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稚气,又满是认真和尊敬的少年天子,一时之间说不说话,心中百感交集。

宋辞那边,送走了刘协之后,她就把荀彧写的《思卿赋》好好收起来。这东西要是传了出去,那还不闹得谣言满天飞,她可不想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再者,这可是荀彧亲自撰写的,宋辞也不想随意放置。

宋辞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到此为止了,谁想到事情并不如她所想的那样。

像荀彧这种人,为了这种事情会破天荒去询问荀攸,荀攸怎么可能就这么淡忘?自那天荀彧问他之后,荀攸左等右等,仍然没有等到荀彧主动告诉他事情的后续。沉不住气的荀攸,只好主动询问荀彧。荀彧仍然语焉不详,含混带过去。

荀攸问这事情的时候,正巧有一位友人钟繇,前来探望荀彧和荀攸两人,也听到了这事。那钟繇和荀攸一样,怎么可能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起揪着荀彧追问不休。

无论他们怎么追问,荀彧就是不肯明说。搞得钟繇和荀攸心痒难耐,在心中猜了又猜,脑补了无数,简直恨不得自己提笔来写后续的情节。

眼见从荀彧那里问不出什么来,荀攸和钟繇就采取了迂回战术,去询问负责伺候荀彧的下人。

仆人本不识字,荀彧又是十分内敛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轻易表现出来,只是藏在心中。因此,当荀攸他们问起来时,仆人也一脸茫然,毫不知情。

“大人这些天来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听到这回答,荀攸很是不满意:“你再想想,一定有的。他最近有没有去过平时没去过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不寻常的人?”

听到这话,仆人想了半天,还是很迷茫:“没有啊,大人整天都在处理公务,每日都很辛苦,没什么不一样的。我就是觉得,这几天大人的公务好像比以前要难办。大人写了好多张纸都不满意,都扔掉了,最后写到大半夜才写好。大人实在很辛苦,他没有去哪里啊。”

听到这话,荀攸的眼睛亮了起来。荀彧是何许人也,有什么公务能难倒他,怎么可能多次删改都摆不平?其中必有内情。

荀攸立刻问:“那些纸张呢?”

“大人让我拿去烧了。”

“什么?烧了?!”

“还没有,我觉得怪可惜的,纸也挺贵的,我准备留着它糊窗户。”

“快拿来!”

于是,多次涂涂改改的废稿,就出现在了荀攸、钟繇两人面前。

第72章 怀璧其罪

等到两人仔细一看, 顿时大感失望。仆人给他们的纸上确实写了不少字,但那些废弃的纸上面,有不少的涂改痕迹。较为关键的字句已经被涂去, 如今能看清的除了兮、之、乎之类不太重要的字,就没什么了。想从这上面看出些什么蛛丝马迹, 自然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些废稿, 钟繇不禁叹道:“不愧是文若。”

想来也是, 荀彧其人向来行事缜密。若说他会留下这么大的漏洞,恐怕很难令人相信。

荀攸默然片刻, 就把废稿还给了仆人。若他两人就此罢休, 事情也就了了。只不过二人都不甘心, 还想继续追查下去。本来主要是来觐见天子,顺便来看友人的钟繇也就留了下来,暂时住在荀攸那里。

钟繇来了之后,荀攸成日与他相聚。他们两个本来就是意气相投的老友,现如今老友来了, 成日聚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喝酒呢?还在病中的荀攸就忍不住破戒,喝起了酒来。这一喝还不是一点半点。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 世人之间饮酒之风盛行, 可以说到了大部分人都是酒徒的境地。

酒是药的大敌,酒喝多了, 药也就不起作用了。荀攸本来已经好转的病情,就开始恶化起来。

宋辞很纳闷,荀攸的病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不知道怎么搞的,治着治着就越来越差了。宋辞哪里知道, 钟繇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要招待这样一个朋友,荀攸就算不好酒,喝得也不会少。

怎么想也想不通,宋辞干脆就直接问:“荀大人,这几日你服用这几副药之后,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