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78)

作者:虞窗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古代幻想 主角:宋辞 ┃ 配角: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其它:四大美人 :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宋辞看着词典嗤之以鼻。亡国都是女人的错,盛世又要女人做装点,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她说,若为美人,必要随心所欲,我命由我。 然后,她就穿越了,穿成了四大美人。 不入吴宫,不嫁范蠡,诸侯争霸,与她何干? 掖庭寂寞,大漠遥遥,逃离汉宫,海阔天空。 生在乱世,群雄不让她安稳,那就搅个天翻地覆。 喜欢吃荔枝,她就去岭南吃个够,用不着别人费心。 点击展开

刘协的一番话,听得宋辞心中恻然。

汉朝到了这个地步,绝对不是刘协的问题。重担忽然落到他肩上的时候,情况已经是劣无可劣了。黄巾起义揭开了,绵延四百年的大汉朝垮台的序幕。天灾、大疫、叛乱、饥荒年年发生。世家豪强大量兼并土地,赋税无限增加,通货急剧膨胀。到处都是失去土地、无家可归、活不下去的流民。天下十三州,没有一处不在拥兵自重的军阀掌握下。

朝廷之中,儿皇帝轮番即位,皇权旁落。外戚、宦官和大臣在朝中斗个你死我活,搞得两败俱伤,忠良丧尽。这才让董卓之流趁虚而入。

董卓上台,把天子捏在手中任意揉搓,闹得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诸侯借着讨伐董卓的名义,大肆扩张自己的实力,割据一方。中央朝廷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王允干掉董卓的时候,如果他脑子清醒一点,眼光长远一点,忧患意识强一点。稳住京畿一带,赦免董卓余部,把这些西凉军收归己用,控制住这部分军队。同时对关东讨董联盟的诸侯大加封赏,把领头的几个招到京城许以高官厚禄。

趁地方上几个实力强劲的大州,还掌握在刘氏宗亲的手上,没被其他诸侯夺走的时候,对他们多加拉拢。再派皇甫嵩、朱儁等战功赫赫资历深厚,又忠心耿耿的老将去平定叛乱。或许还有割据一方、苟延残喘的机会。

可惜,一切都为时晚矣。

王允已经死了,平定过叛乱的几位老将也相继去世。西凉军队也自相残杀殆尽,长安一带被他们搞得赤地千里。北方那几个实力最强的州也被诸侯一瓜分。就连守卫京畿的禁卫军也早就分崩离析。

现如今,刘协手中,除了有名无实的天子名号,就什么都没有了。即便他现在要封赏谁,就连造印绶的材料他也拿不出来了。别说这些了,现在还留在长安的百官,连果腹之物都没有。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又能如何?

宋辞深切地知道这些,就因为知道,才觉得无比悲哀。

刘协并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他对百姓比他父亲强多了。宋辞记得他的本纪里面还曾经写过,长安一带大灾,人吃人。刘协派宦官拿粮食去煮粥赈灾,可是情况仍旧没有好转。刘协怀疑这些人中饱私囊,就亲自坐在那里,拿米来煮粥做试验,看一升米到底能煮多少粥。结果煮了一大盆,他这才发现受人欺骗。

这件事情在他的本纪里,不过一句话就带过了,却给宋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军阀普遍不把老百姓当人看,时常屠城的年代里。他小小年纪,就把百姓的命当命。即便当时非常艰难,还是派人把国库里的米,拿出来救百姓。不仅如此,他还懂得用实践去检验其中的真伪,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若他活在太平之年,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活在大厦将寝的乱世里,他的遭遇就令人同情了。

宋辞也曾经深入研究过,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纷争年代中,到底有没有力挽狂澜的方法。

宋辞不仅自己看史料研究,还曾经请教过许多人。这些人都是专门研究秦汉历史的,还有几个是三国的狂热爱好者。结果是没有,实在是太难了。别说是要力挽狂澜了,就算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在这个乱世安全活到自然死亡,其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

宋辞的老师还曾经跟宋辞说过。别说是刘协这种资质不算特别出众的皇帝,就算把李世民、朱元璋等人与刘协灵魂对调,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收拾得了这个乱局。这还是建立在这些人已经熟知历史,精通军事、能征善战,勇武过人的基础上。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素质?

他还比较过刘协、唐昭宗、崇祯、光绪等几个帝王,想要翻盘的难度,刘协也名列前茅。

最后,宋辞得出了一个结论,光复大汉的难度,基本上就等于重新创造一个政权,统一天下。

现在的情况,比历史上的还要糟糕。

由于宋辞的介入,董卓死得太早,也太轻易。王允的胜利来得太容易,他的骄傲和自大也就更甚。这才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造成了现如今比原本应有的状况更糟糕的结果,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宋辞给王允开了一个好局,却没料到王允会因此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现如今的局势,已经和史书上的记载大有不同。宋辞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

形势如此,宋辞也无可奈何。宋辞也曾想过以后该怎么办,除了走一步看一步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汉中的大德仙姑,带着她的信徒们向长安城杀来。长安一带的人如死水一潭,没有任何反应。反正都是死,与其在逃难中饿死,不如守在这里。就算被乱军杀死,也好过饿死在野外。

百姓的想法是这样,刘协的想法也是这样。他已经过够了如丧家之犬一般的流亡天子生活。若真不幸被乱军所杀,那些在地方上的汉室宗亲,大概又会拥立谁当皇帝,打着为他复仇、光复汉室的旗号大肆出兵。至少这样,也好过落得个亡国之君的称号。

刘协如此消极,留在长安的大臣之中,却有人不甘心如此。

天子再落魄也是天子,自古以来就没有天子被杀死,臣子还活着的道理。叛军逼来的消息越来越急。一些大臣们就纠集起来,跪在刘协面前,请他移驾洛阳。

刘协当然不同意,大臣们就以死相逼。在他面前磕头不止,磕得头破血流,血流如注。

刘协心中大痛,却又万般无奈。在众臣的苦苦哀求之下,他只得说出一句:“尔等如此,是要使朕成为亡国之君。”

于是,刘协终于同意东出函谷关,车架归洛阳。刘协离开长安的时候,叛军已经近在咫尺。若是再晚一步,恐怕他就真的要成为,第一个死在起义的农民手上的皇帝了。

天子东迁,百官跟随,留在长安城的百姓们,也纷纷跟随他往东走。一时间,长安城犹如鬼域一般,杳无人踪。宋辞也跟着向东走。走到弘农一带的时候,河内太守张扬派兵前来接驾。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长安君臣,这才得到了暂时的保护。之后,各路兵马似乎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四面八方前来保驾勤王的军队不绝如缕。声势浩大的叛军,也很快被这些军队击散。

一夜之间,之前无人问津,仿佛不存在的小皇帝刘协,似乎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各路军阀纷纷向他上供,请他移驾自己的地盘。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百官公卿们都觉得苦尽甘来、大乱将平。又开始对前来保驾的军阀们挑挑拣拣。忽而觉得这个排面不够,忽然觉得那个用心不良,忽而又觉得谁谁谁有董卓之风。总之,吵吵嚷嚷,纠结多日,仍旧悬而未决。

对此,刘协也是惊疑不定。有董卓的前车之鉴在那里,他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便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些军阀们,一个个表面上恭恭敬敬、唯恐照顾不周的样子,他心中也充满疑虑,不敢随便相信。

大臣们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说法,也让他拿不定主意。

苦思无果之下,刘协又想到了宋辞。于是他又找到了宋辞,向她问起该去向何方的事。听到刘协竟然问她,这种事关重大的问题,宋辞有些意外。仔细一想,似乎也没什么意外的,如今刘协身边剩下的,也没几个人可信任的人了。大概是因为他口中那位阿姐的缘故,刘协对宋辞很是信任。宋辞对他也颇为同情。

如今刘协既然问到自己了,她当然会如实相告。

“既然你会来问我,肯定是他们吵闹不休。我就直说了吧,你先回答我个问题。如果这些诸侯们,只是想把你拿过去,当做一杆大旗来使用。表面上尊重你,实际上只为了自己争地盘。终有一天天下平定,他也不肯还政于你,而是想取而代之。你会怎样?”

第68章 万年公主

听到这个问题, 刘协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眼中出现了恐惧之色。他望向宋辞,声音有些发抖, 小心翼翼地问道:“阿姐,你是说这些人, 会是下一个董卓吗?”

见他这个模样, 宋辞不忍再吓他, 便说道:“不是,不是所有的军阀都像董卓那样, 他是属于丧心病狂的那一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