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72)
要不是你个小丫头片子,老子现在正在城里逍遥快活。好不容易能够回来享受一下,居然还被困在这里。
许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心里想了嘴上也就藏不住,就说了出来。
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个带头的,其他的也就自觉跟上了。一时间,隔离曹操手下们的地方一片叫嚷声,大家都叫嚣着要给宋辞好看。那阵仗之大,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了哗变。
第62章 约定
面对这群人的挑衅, 宋辞脸上面无表情,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觉得有一点好笑。
就这?就这?
无论他们吵得再大声, 宋辞也没有半点反应,就那么好整以瑕地站在那里, 看他们群魔乱舞。那些人吵吵了半天, 发现当事人完全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甚至还自顾自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在那里悠然自得的看着他们吵闹。见此情况, 那些人更是怒不可遏。
见他们有短暂的停歇, 宋辞立刻抓住机会开口道:“各位请继续, 我在这里洗耳恭听,请放心,我不会临阵脱逃的。”
见宋辞这副模样,其中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站了出来,朝她吼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宋辞瞥了他眼, 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又放声大笑。所有人都被宋辞,出人意料的反应搞得莫名其妙, 一个个面面相觑, 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你这婆娘是不是疯了?”其中有一人问道。
宋辞没理他,又叹气, 叹完气又大笑。
“你到底在做什么?”看到宋辞这种反应,那人立刻怒了。
“这不是显而易见,我在叹气和大笑。”
“有什么好叹气的!有什么好笑的!”
“我叹气,是为你们曹将军而叹的。我大笑,是为所有曹将军的敌人笑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各位, 莫不是曹将军的心腹爱将,曹营的中流砥柱。若在场的任何一位有什么不测,对曹将军来说肯定是极大的损,所以我才为他叹气。反过来,若哪位有什么不测,对曹将军的敌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所以我才为他们大笑。可惜可惜,可喜可喜。”
此话一出,刚才还叫嚣着要给宋辞好看的人立刻偃旗息鼓,说不出话来了。
“各位请继续,有什么不满都可以直说,我请荀大人如是转告曹将军。现在大家都不配合,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损失。毕竟将来如果各位有什么不测,伤心落泪的不是我,痛苦不已的不是我,失去亲人的也不是我,没人照顾的更不是我。相反,瘟疫可不是那么好治的,弄不好我也得搭进去。大家如果真的不想看,我不强求,现在就卷铺盖走人,也好落得个清闲。”
说着,宋辞当真站了起来,拍拍身上本来就不存在的灰尘,转身朝来处走去。
走了几步,她又回过头来对身后的人说:“对了,瘟疫的传染性是很强的,如果各位从这里出去,回去会亲朋好友的时候,千万要多加珍惜,保不准就是最后一次了。”
说罢,宋辞头也不回,径直离开。
离开武将们所在的区域,宋辞又来到了文臣们所在的地方。曹老板手下的文臣可谓是花样繁多,什么鸟都有。见有一个蒙面姑娘朝他们走过来,这帮子自诩名仕风流的文人,倒没像那些武将一样吵吵个不停。一个个都挺安静的,只不过那嘴却不肯休息,净说些阴阳怪气的话。
面对这些只动嘴皮子的家伙,宋辞选择无视他们,挨个检查每个人的情况。
宋辞首先检查的,也算是一个熟人,就是刚刚投到曹老板手底下的郭嘉。宋辞先看他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两人还算认识,他总不至于一下来就为难宋辞。
到了郭嘉面前,宋辞也没寒暄,直接说道:“张嘴,伸舌头。”
郭嘉显然也认出了宋辞。听见宋辞的话,他没说说什么,宋辞的用意他也知道,自己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配合。宋辞仔细查看,他的舌苔并没有什么异常,便伸手给他搭脉。
郭嘉这人常年不见阳光,再加上先天身体就不好,皮肤异常白皙,是那种十分不健康的苍白。宋辞的指头搭在他手腕上,莹莹如雪,指尖红润透亮,与郭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凉的皮肤接触到温热的之间,带起一片细腻的温度,令郭嘉不由得陷入遐想。
“你最近睡眠如何,最近有没有受寒或吹风?有没有感到发冷或发热?出汗多不多?嘴巴里会不会发苦?食欲怎样?有没有惊厥胸闷的感觉……”
没等他细想,一连串问题就朝他砸过来。
宋辞问得毫不避讳,就连他大小便正不正常也问了出来。她还一副再正常不过的模样,这让郭嘉一时间也有点不知该如何回答。众目睽睽之下,向来自诩名仕风流的这帮人,自然对郭嘉的处境感到好笑,一个个神情怪异。
宋辞觉察到他们的揶揄之色,也没理会。对郭嘉说到:“我刚刚问的,是为了探查你有没有疫病的症状。许多疫病最初的症状,往往和伤寒之类的病症非常相似。一些大夫就会把疫病当做伤寒来治疗。但是疫病不同于伤寒,发病的速度非常迅猛,往往一两日之内可决生死。你体质羸弱,本就先天患疾,若再加上疫病,数症并发,连我也没把握能够治好。如果你不如实告诉我你的情况,我没办法判定你是否染上疫病。历年以来死于瘟疫的人有多少,其病症之凶猛,你熟读各种经籍,相信不用我说,你也比我更清楚。”
宋辞这番话不仅是说给郭嘉听的,也是说给旁边这些,某种程度上非常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文人听的。
听到宋辞的弦外之音,郭嘉轻笑一声,对宋辞刚才的问题一一解答。
有了郭嘉的带头作用,其他旁观者也不再犹犹豫豫、扭扭捏捏,纷纷好好作答。毕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谁都不想死。
汉朝本来就瘟疫频繁,桓帝灵帝以来,大灾大疫更是时有发生。若不是如此,张角的黄巾军也不会崛起得那么迅速。仅靠几张骗人能够治病的符纸,就能在那么多州郡发起轰轰烈烈的叛乱。
宋辞也暗自庆幸,疫病发生的地点是在曹操的地盘,感染瘟疫的人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若不是在他的地盘,换做是其他的诸侯,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有他那样的魄力当机立断,立刻封锁感染地,执行宋辞的策略。
若患病的是普通百姓。以曹操的狠辣果决,那些人恐怕早就被强制封闭在某一地方,让他们自生自灭,又或者直接把他们全部都弄死,一劳永逸。
宋辞用了好些时间,才给曹昂、荀攸他们说清楚了,治疗瘟疫最有效的几个措施。好在汉朝早就有,专门隔离瘟疫病人的传染病医院。一旦发生疫病,也会有朝廷派专门的人来给病人免费治疗。有了这样的基础,宋辞解释起来也省事多了。
不过,曹操的手下从各处召集的大夫来了以后。宋辞可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勉强让他们相信,这些病人感染瘟疫,不是风、寒、暑、湿等四时之气造成的,而是由病人口鼻之间飞溅出来的,带有毒性的唾液飞沫传染的。但是,看到宋辞给蔡文姬开的方子中有大量的大黄之后,那些大夫们又群情激奋起来。
这也在宋辞的预料之内,稍微有点医药常识的人都知道,大黄是虎狼之药,药力凶猛。要是换在以前,宋辞自己也会对着这方子,大骂庸医误人的。宋辞又花了很长时间,给他们解释急病急攻的原理,再加上隔离、预防、消毒、溯源之类的防疫方法,可把宋辞累个够呛。
听完宋辞的一大堆长篇大论之后,那些大夫们仍是将信将疑。一旁听着的曹昂和荀攸,倒是对宋辞的方法比较信服。
荀攸那里,他之前就见过宋辞治病,对她的医术自然大有了解。还有蔡文姬的病已经拖延了很久,其他大夫都把它当做伤寒来治疗,这才久治不愈。若再这样下去,蔡文姬也是死路一条。蔡文姬和宋辞感情很深,蔡文姬的命也是宋辞救的,她怎么可能乱开药去害蔡文姬?
曹昂的理由就比较简单了,宋辞给自己治伤的时候,干脆利落药到病除。既然他已经亲身体验过,又有什么好怀疑的?
有他们俩人的大力支持,宋辞的治疗方式也就得以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