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64)

作者:虞窗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古代幻想 主角:宋辞 ┃ 配角: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其它:四大美人 :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宋辞看着词典嗤之以鼻。亡国都是女人的错,盛世又要女人做装点,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她说,若为美人,必要随心所欲,我命由我。 然后,她就穿越了,穿成了四大美人。 不入吴宫,不嫁范蠡,诸侯争霸,与她何干? 掖庭寂寞,大漠遥遥,逃离汉宫,海阔天空。 生在乱世,群雄不让她安稳,那就搅个天翻地覆。 喜欢吃荔枝,她就去岭南吃个够,用不着别人费心。 点击展开

这一定是一个阴谋, 刘表如此想着。

刘表派去调查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原来这个消息是从长安城流出来的。因为长安城内董卓余部相互厮杀, 许多人都像张济那样向四方窜逃。之前李傕郭汜悄悄寻找全国玉玺的事情,也被那些四处逃命的西凉军散播开来。

李傕郭汜曾经抓了一批, 从洛阳迁到长安的宦官反复审问,从他们那得到了消息。传国玉玺被保管的太监,交给了宫女带到了长安城。后来长安城十分混乱,那宫女就逃出了长安,向南边逃难去了。

刘表的手下表示, 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他们抓到的从长安城逃出来的人都是这样说的。现在从长安城向南,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荆州,于是便有人说带着玉玺的人逃到了荆州。

对于这种消息,刘表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自己当然认为这是捕风捉影的空想,但其他各路诸侯绝对不会这么认为的。现在无论刘表说什么他们都不会相信,刘表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这些人一定会以为,刘表已经得到了传国玉玺,把它私藏起来。即便有人不相信玉玺落到了刘表手中,也可以假装相信。以此为借口,打着匡复汉室、讨伐不臣之贼刘表的口号,大举进攻荆州。

如今这情形,可比张济打来要严重得多。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本来已经答应归降的张济,也听说了玉玺在荆州的消息。他立刻反悔,背叛了刘表,并且连夜攻打穰城。打就打吧,可惜他运气实在不好,在攻城的时候被乱箭射中一命呜呼。

他的侄子张绣就接手了他的军队。张绣年轻气盛,也算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现在因为张济反复横跳的行为,刘表和张绣之间也变得十分微妙。张绣本人是很想归降刘表的,只不过叔叔这么一搞,现在就算他在真心诚意,刘表也不会相信他了。

好在张绣为人不算很笨,他知道之前张济归降刘表的事情,是由荀攸一手促成的。他便派人去求见荀攸,表达自己投降的诚意,并请他从中斡旋促成此事。荀攸再去拜访刘表,让他对张绣善加安抚,维持原来的策略不变。刘表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双方之间都化解了各自的危机。

刘表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爽快,是因为现在有比张济的事更重要的事。

荀攸来了之后,刘表立刻趁机向他询问,玉玺的谣言该如何处理。在说的时候,刘表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荀攸。他还对天发誓,向荀攸信誓旦旦,保证玉玺绝对不在他这里。刘表这样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真的不想因为玉玺,搞得自己守不住荆州。

其实他不这样表态,荀攸也不会怀疑他。刘表是什么性格,荀攸当然摸得一清二楚。他要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也不会放着荆州那么多来投奔他人才不用,只是把他们安顿在城里面。

这件事难就难在刘表无法自证。即便刘表立刻公开向天下群雄表示,玉玺真的不在他这里,也没人会信。这样一个大难题,可把刘表愁坏了。

荀攸早知他要想自己问解决之法。等刘表说完之后,他不慌不忙,只用几句话就解决了刘表的烦恼。

荀攸的计策很简单。他让刘表赶紧派使者去长安,向朝廷纳贡,表明自己对天子的忠心的臣服。派人在荆州境内全境盘查。只要搜到从长安或洛阳,流入荆州境内的珍贵物品。不管是坛坛罐罐还是金银宝器,一律全部打包送往长安,以此表明绝无藏私纳宝之心。

刘表欣然从之。

荆州是四方通达之地,什么东西都流传的很快,消息当然不例外。宋辞当然也很快就知道了,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是庞统,庞统还附赠了许多荆州士人内部猜测。

听到这个消息,宋辞的压力可不比刘表少。要知道刘表只是背了个私藏玉玺之名,而她才是真的有窝藏玉玺之实的。那玉玺可不是什么烫手山芋,而是真真正正的不定时炸|药,说不定哪时候就爆炸了。

还有,玉玺正在荆州这个消息,也给了宋辞很大的压力。她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到底是有人已经掌握了,玉玺在她手中的事实,还是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碰巧而已。这种事情也无法查证。如果真的去调查,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无异于不打自招,表明自己和玉玺有关系。

宋辞又仔细回想,确定自己拿到玉玺之后,并没有泄露任何消息。那么纰漏一定出在刘母身上。要知道,为什么玉玺会在刘母手中,这一重大疑问,之前宋辞是搁置不理的。

现在,不管想不想卷入其中,宋辞也已经身在局中了。

到底该怎么办?

宋辞曾想过,干脆回去把玉玺刨出来,悄悄扔到长安城里面去。那就把这个定时炸|弹丢了出去,荆州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那时候,别人为玉玺再怎么打得天翻地覆,也和她没有关系。

宋辞并不想这么做。回长安的风险是很大的,毕竟现在那里还是董卓手下的天下。宋辞的身份已经暴露了很多,只是因为现在荆州山高皇帝远,不知情的人没有把她和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而已。再者,宋辞也不是很想让玉玺再见天日。毕竟她之前之所以把玉玺深埋,就是不想各方在位玉玺争夺不休,造成更多的动荡。

考虑了许久,宋辞还是决定就让玉玺留在那里。不过,为了防范未然,她必须有所行动。

首先就是行踪问题。现在宋辞和蔡文姬住在深山里,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还是有人知道的。最重要的是宋辞没有隐藏真面目。若真的有长安城来的人,说不定会认出她来,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她必须潜伏起来。

宋辞要躲起来,首先就要解决蔡文姬的问题。要是她们还继续住在一起,肯定会连累蔡文姬。

于是,慎重考虑之后,宋辞便对蔡文姬说:“本来你的私事应该由你自己决定的,但是形势所迫,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了。因为某些原因,我现在必须回家乡去,能不能再回到这里也说不准。现在我们一起住在这里,我还勉强可以保护你。如果我离开了,你怎么办?你本来也不是荆州的人,也是阴差阳错流落到这里来。我说这些话的原因,你也应该明白,有些事情还是早做决定好。生逢乱世,很多事情不是一直能够停留在那里,等待你去选择的。如果等到失去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想你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还是好好想一想吧,一直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的。”

听到这些话,蔡文姬一言不发。宋辞也知道她心中的纠结,没多说什么,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让她自己考虑。

无论外面发生天大的事情,荀攸每天都雷打不动地来找蔡文姬。他并没有跟蔡文姬说荆州发生的大事。

自从那天宋辞和她讲了那些话之后,蔡文姬心中一直都记挂此事。再加上荀攸天天了都上门报道,她觉得再也无法拖延下去。犹豫了很长时间,蔡文姬终于下了一个决定,回老家去。

听到她要回老家去,宋辞也放了心。蔡文姬的老家在陈留,现在属于曹操的地盘,也是曹操起兵发家的地方。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交情颇深,如果蔡文姬到了那里,一定会受到曹操的特别照顾的。

一旦做了决定,蔡文姬就不拖泥带水,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宋辞也想她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就乐见其成。

宋辞又去找了荀攸,把蔡文姬想回去的事情告诉他。她的目的很明确,现在兵荒马乱,非常不太平。自己不能陪蔡文姬回去,如果她一个人上路又非常不安全。荀攸现在在荆州举足轻重,如果他开口让刘表派人护送蔡文姬回乡,刘表定会答应。只要到了兖州地界,再差人通知曹操,他自然会派人前来接应。

得知蔡文姬要回乡的消息,荀攸脸上仍旧没有什么表情,沉默了许久之后,他点头表示知道。宋辞也没对他多说什么,只是略略提了提护送之事。像荀攸这种聪明人,当然明白该做些什么,根本不用自己来说。

很快蔡文姬就离开了荆州,在刘表手下的护送下北上兖州。临别的时候,蔡文姬在三叮嘱宋辞,若家乡事了,一定要来陈留找她,宋辞含糊其辞,没有答应。

送走了蔡文姬,宋辞也打着回乡拜祭父母的旗号,离开了荆州。当然,她的离开是表面上的离开,实际上,宋辞只是悄悄搬了个地方,又换了个山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