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40)

作者:虞窗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古代幻想 主角:宋辞 ┃ 配角: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其它:四大美人 :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宋辞看着词典嗤之以鼻。亡国都是女人的错,盛世又要女人做装点,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她说,若为美人,必要随心所欲,我命由我。 然后,她就穿越了,穿成了四大美人。 不入吴宫,不嫁范蠡,诸侯争霸,与她何干? 掖庭寂寞,大漠遥遥,逃离汉宫,海阔天空。 生在乱世,群雄不让她安稳,那就搅个天翻地覆。 喜欢吃荔枝,她就去岭南吃个够,用不着别人费心。 点击展开

后人还根据这些演绎记载,衍生出了许多文学作品,什么《昭君出塞》、《汉宫秋》,有的还把王昭君和汉元帝描写成一对有情人,因为匈奴的威胁,汉元帝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心上人送给匈奴单于,来换取和平。这种情节赚取后人大把大把的眼泪,却只是牵强附会。

事实上,当时根本就没有记载这些东西。《汉书》上只是说汉元帝把五个宫女,赐给匈奴呼韩耶单于,其中有一个叫王嫱的被封为宁胡阏氏。

那时的汉朝和匈奴之间,也不是汉弱匈强的关系。当时的匈奴早就分裂成南北两支,南匈奴已经臣服汉朝,昭君嫁的就是南匈奴单于呼韩耶。以前汉匈和亲,嫁过去的大多都是皇族血脉,如果真的是被匈奴所逼迫,汉朝怎么可能降低标准,拿宫女去嫁给匈奴?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

宋辞对汉元帝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因为跟他的祖宗们比起来,他实在是很不出色。要不是因为当初历史老师,就“昭君出塞”等后人牵强附会出来的许多谬误讲了很多。让宋辞印象深刻,她才不会对这个时期有太多的印象。

搞清了情况后,宋辞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她想见一见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王昭君。之前都已经见过西施了,既然到了这个时代,机会难得,当然要见一见同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昭君。看看到底是西施漂亮,还是昭君美。

有了这个想法,宋辞就开始寻找在宫里面寻找起王昭君来。

第34章 吃瓜

想要在偌大的皇宫中寻找一个人, 是很不容易的。宋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非常不现实。

首先,汉朝的皇宫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 都城长安里面,可以说有七成都是皇宫建筑。这里面最大的是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不说别的, 仅一个未央宫的占地面积就是故宫的六倍多。

其次, 各个宫殿建筑群之间是独立分隔开的, 彼此之间有严密的宫墙和守卫。一般人是没办法在几个建筑群中自由通行的。

最后,这时期宫女数量非常多, 她们在宫里面大多数都没有名字, 彼此之间就是称呼姓氏。即便宋辞有办法来回于各个宫殿之间, 她也不可能一个个去问。就算有所谓的宫女名册,想要在堆积成山的名册里面翻找到王昭君的名字,也是非常困难的。

宋辞现在所在的宫殿,是在宫中最不受人注目、最为人所冷落的一个北宫宫殿群,实际上就是冷宫。虽然是冷宫, 但它的面积也比故宫还大。光要搞清这一个区域的地形就足够人伤脑筋的了。

很快,宋辞就意识到了自己想法的天真。同时,她也察觉到了自己所在宫殿群, 非一般的庞大的面积。然后, 她就陷入了深深的头疼中。这么大的地方,要怎么才能搞清地形?

太皇太后居住的寝宫, 只是庞大的北宫建筑群中一座不起眼的宫殿,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大家说起来的时候,都管它叫做太皇太后宫。伺候太皇太后的宫女们,就住在寝宫的周围,当然就更没有名字。不同的宫女有各自的活动区域。如果贸然跑到其他区域去, 就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思来想去,宋辞还是决定干起自己的老本行,在夜间活动。要是在其他宫殿群,宋辞的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那些宫里的贵人们,总有些喜欢欢饮达旦、彻夜不眠的。他们的宫殿里有各式各样的灯具和宝物照明,有的甚至达到了光亮如昼的程度。

想在那种地方,来个夜探皇宫是不可能的。好在这里是北宫建筑群,除了宫女们之外,就是一些心如死灰的后妃。这些人哪有什么心情晚上不睡觉?这才给了宋辞夜探的机会。

住了一段时间后,宋辞才明白,为什么上次那对男女,敢在这一带白日宣淫。男的身份高贵,地方又是冷宫,即便被人发现了,大家都会装瞎子,糊弄糊弄就过去了,没人敢管他的闲事。

这种情况对于宋辞来说也是好事情。北宫的警卫级别,肯定比皇帝住的未央宫要低很多,搞起事来难度就低了很多。

接连几天的夜探皇宫之后,宋辞大概摸清了北宫的建筑情况。

这一带的建筑高度高低不一,有的只有几米高,有的则有几十米高,还不算建筑的地基。最外围的宫墙高度也在几十米。要直接翻|墙跑出去,有一定的难度。最关键的是,北宫里面侍卫不是很多,但是外围侍卫就比较多。如果去翻|墙被人发现,很可能就被射成刺猬了。

宋辞剑术练的不错,轻功也还行。但是她认为自己没有能够在翻|墙的同时,还能够躲避如雨的飞箭的本事。功夫再高也怕菜刀,那么多箭射过来,就算是绝世高手也吃不消。所以,宋辞打消了翻|墙逃跑的念头。生命很可贵,这种危险系数特别高的方式,她就不尝试了。

然后,宋辞就开始想方设法打听前朝的事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上任一个皇帝,朝廷就会大换血,宫里面也不例外。皇宫再大也有限,一直只进不出,总有住不下的日子。旧的总要给新的腾位置,总不能大家都挤在一起吧。

宋辞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宫女们会不会定期更新换代?到了这里那么些日子,各种八卦也听了不少,但宋辞就是没有听人提起过出宫的事情。别人没提,她也不会主动提起,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上次换了个方式,不打听怎么能出宫,去打听人家是怎么进宫的。这么一打听,还真的打听出许多内幕来。

这个时期,因为开国皇帝是平民出身,在官场和后宫里面都不怎么讲究出身。许多混得很成功的人士,大都不是什么高门子弟。只要你有本事,杀猪的、哭丧的、当奴隶的、跳舞的,都能成为丞相或皇后。西汉就有许多平民皇后,比如卫子夫、王娡、许平君等。

皇后妃子们出身平民,宫女们的来源也大都来自民间。许多民间女子都以这些前辈为榜样,纷纷自愿进宫,想要成为下一个传奇。

想要进宫来的人很多,有的皇帝会有所节制,有的则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海纳百川。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宫里的宫女太多,而宫内供给宫女们的供给却是有限的,不会增加,有的时候还会因为上面提倡节俭而减少。

久而久之,宫内就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现象。这种情况在刘奭继位之后尤为严重,让负责宫廷事务的少府官员们十分头痛。

本来出现这样的情况,直接裁减宫女数量就可以。但是因为皇帝刘奭来者不拒,基本只进不出,官员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加以抑制。他们总不能说因为皇家没钱,所以要让宫女们走人。这样皇帝颜面何存?但财政危机又不得不解决,这些官员们就想出了,一些十分鸡贼的办法。

他们的办法,可以笼统地称为阳奉阴违,挂羊头卖狗肉。在明面上,官员们宣称已经按照宫女的数量,来供给一应事务。但实际上,他们从中大幅减少了供给。

比如,他们说配备了一百个宫女的东西,实际上能够有六成就很不错了。这六成的供给中,分到每个宫女手上的东西也缩水了。原本应该有十样东西的,也只剩六成。这就是官员们想出来的节流方法。

光截流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想出了开源的计策。那就是让宫女们变成劳动力,榨取她们的劳动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这些变成劳动力的宫女,指的是类似在北宫里的那些不受重视的宫女,有权有势的宫女们,是不包括在内的。

所以,宋辞来的第一天,她们去领东西的时候,后来的人领不到,大家也不敢说。宫女们还要每天去干活,有织布的、有做刺绣的、还有制香料、做手工的。这些做出来的东西,都会被拿出宫去售卖。换成钱财后,又回到宫里面,供给那些正当红的宫殿。

许多宫女们进宫以后才发现,原来宫里面和自己想象的差距很大。有的不甘心,还在努力奋斗,幻想着一朝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后悔了,却没办法逃出去。这就是所谓的,进去容易出去难。后悔的不乏其人,但谁都不敢提起自己要出宫。

宫里面的确有放宫女出去的先例,但这些先例都是由当权者主动提出的。当年吕太后把戚夫人弄倒以后,就把她宫里的宫女全部放了出去。说是被放了出去,实际上就是被抛弃、被流放了。自古以来,只有皇家抛弃宫女的,没有宫女敢抛弃皇家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