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拆快递时甜诱了太子+番外(160)
看穿他的纠结所在,齐欢说出核心想法:“陈伯父,漠县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可以让流犯们改为去种土豆。”
就像历史书中,二战后苏让小日子战俘去西伯利亚挖土豆一样,既可以劳动改造,又能创造生产价值。
至于农闲时,齐欢提议道:“让他们去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商队往来更加便利,种的土豆能更快的运送出去,外地的棉花、布匹等东西也能更方便的运进来。”
除了城内,漠县的路多为夯土路,成本较低,靠流犯们使力气就能修的更加开阔平坦。到了冬天,积雪掩路,铲雪这种事也可以交给那些流犯。
听她娓娓道来,系统暗搓搓的说:“宿主,你安排的可真满,生产队的驴都没这倒霉的流犯累。”
暂时没功夫闲聊,齐欢没理会它,继而跟陈知县道:“陈伯父,我还有一个建议。”
第112章 横渠书院
“流犯之中也不全是大恶之人,如果能根据卷宗记载,给他们分配不同的活,更能做到大罪大赎,小罪小赎,不放过每一个作恶之人,也不苛责每一个无辜之人。”
特别是今上昏庸,流放来的还有很多惹怒天颜的耿直之人。
陈知县捋了捋胡子,斟酌再三,应了她的请求。
漠县山高皇帝远,怎么安排流犯劳作,完全是他说了算。既然有这个权力,庇护几个正直之人,也算是功德一桩。
但是让这些人做什么好呢?
他决定先听听齐欢的计划。
被提问后,齐欢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在漠县读书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富裕人家可以请夫子,穷苦人家却连私塾都念不起。不如,建所书院吧?”
“夫子是现成的,我听说连当朝太傅翁老都被流放了过来,再加上其他被流放的文官,定能将漠县的学子教的出类拔萃。而您,促成这一切的知县,亦能流放百世。”
面对她递来的“大饼”,陈知县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想法虽好,可是县衙没额外的银子。”
赋税越征越多,大部分都被拿去满足皇帝的私欲,留给地方的少之又少。
陈知县眼巴巴的望着齐欢:“除非有人捐助。”
正当齐欢沉默时,系统出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捐建书院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善事。宿主赶快行动吧,每花费一千两银子就能加一万积分!”
它最后的半句话,成功的让齐欢心动了。
心动就要行动。
她大方的表示:“行!我出五千两。”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找工匠指挥着流犯盖,还能省点工钱。
但是砖瓦省不得,学子们是漠县的未来,也是黎国的未来,盖给他们的书院理当用最坚固的砖料。”
还有桌椅、教材等开支,这个朝代书卖的很贵,五千两听起来虽多,用起来却满打满算刚刚够。
接着就是一些细节的商议。
书院共分为两个大部分。
一部分是无差别的向所有孩童开放,为他们启蒙,教他们识字明理。
另一部分则需要通过考试,选拔出真心向学,又学有所成的人,培养他们去科举,去更广阔的天地,造福一方。
大致的思路说清楚,剩下的事就交给陈知县了。
她起身告辞。
走了两步,又回头道:“陈伯父,我可以帮忙安置流离失所的小孩子。”
陈知县从案牍中猛然抬头:“此话当真?”
“当真。”
福利院还有空房子,收留一些孤儿不成问题。
提起孩子,陈知县表情沉痛:“只有一个孩子活了下来。”
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大人都跑不及,更遑论小孩子。
齐欢抿住嘴唇,原来只有她救下的那个小男孩活了下来。
别的小孩子,都永远停留在了隆顺十五年。
陈知县唤来官差,吩咐他带齐欢去领赵满。
屋外,阳光灿烂。
屋内,赵满抱着膝盖缩在墙角,窝成一团。
空洞的眼神在看见齐欢的那一刻开始聚焦,是她从泥潭里拉出了近乎绝望的他。
此刻,也是她背光而来,伸出柔软白皙的手,轻声问道:“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赵满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手。
走出昏暗的屋子,走到温暖的阳光下,赵满有种不真实感。
街上的孩童还在嬉闹,路边的包子铺还在冒着腾腾的热气,仿佛一切还是从前的样子。
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家了。
走了一路,齐欢发现赵满异常沉默,明明是跟小石头他们差不多的年纪,却像一个暮气沉沉的小老头。
先带他买了两身素色的衣裳,又带他去酒楼吃了顿简单的饭,齐欢把他送到了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