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男配养夫记+番外(101)
六月三日,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终于到了乐康县,县太爷率领着县衙的所有主簿和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富户乡绅在县门外十里处迎接。
乐康县整体民风还算淳朴,百姓们也自发的到道路两旁进行迎接。
那钦差大臣只略微露了一个面后就又坐到了轿子里一路避着人到了县里,十多里路的距离竟然没有几个人看清楚他的面容。
县太爷走的是科考路子,当初也曾在京中见过一些有头有脸的大臣,但此次来的钦差大臣分明和他记忆中的不太相像。
县太爷面上虽然不显但内心很是疑惑,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记忆特殊、尤其在记人面容这方面旁人都很少能及得上,照理来说怎么也不该把这钦差大人的面容记混才对。
尽管疑问缠绕在心头,县太爷依然毕恭毕敬地将钦差大人迎到了一早就备好的院子里,之后便是复杂的叙职。
钦差大臣代天子寻四海,所管领的事务多的去了,叙职只是其中一项。
县太爷原本觉得这一项最少要进行几个时辰才对,他都做好了被刁难责问、站到腿脚酸痛的准备,可谁知叙职不过半个时辰钦差大人就将他打断:“你这县中可有姓谢的年轻人家。”
县太爷怔愣一下,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谢移风和叶远闲二人的面孔。
“有的,乐康县全县姓谢的共有六十三户,不知大人问的谢家可有什么特征?”
钦差大人想了想后说道:“退伍兵士出身,与男子结了契,大约就在今年三月成的家。”
所有的信息都对上了,县太爷略微讶异,不知道谢家怎么和这位高高在上的钦差大臣扯上了关系。
但他转念又一想,以那两人术士的身份能和钦差大臣有些交情也不算怪事,何况谢移风还曾入伍当过兵士,说不得他们在军营中也曾见过面。
想到这里县太爷脸上便带了笑容:“回大人,正好有一户人家能和您所说的对上,他家就在离县城不远的平淮镇周围居住,可要卑职将他传唤过来?”
“不用了。”一直神色严肃的钦差大人听得这话颜色有了变化,站起身走了两步后说道:“你派人安排下去,明日我要到谢家去查访。”
“是,大人。”
“记着这事你亲自去安排,切勿走漏了消息让旁人知道,若是办不好,你这乌纱帽也就别要了。”
县太爷打了个寒颤,立刻拱手应声道:“卑职绝对不会出任何纰漏。”
作者有话说:
一更,宝儿们午安
第48章
见面
钦差大人要去平淮镇的消息随着钦差大人的车架出了县城, 也流传了出去。
富豪乡绅们大都不知道钦差大人去一个小小的平怀镇干什么,只有同县衙高位上坐着的那位交好的几个家族得到了小道消息,说是平淮镇有户人家种出的包谷种子十分不错, 说不定能入得了钦差大人的眼。
这几个家族都是精明的, 一听这消息便立刻做足了种种打算。
叶远闲和谢移风回家后先把买回来的红薯青苗种在了土质较为肥沃的沙地里,然后让老黑带着谢一他们去翻种了包谷的地。
他们打算再种一茬包谷, 但因着之前已经种了一茬,所以第二茬耕种的时候会生出许多病害来,叶远闲便提前做好了抗病害的准备。
耕种好的地撒了厚厚一层草木灰, 草木灰可以作为肥料肥地长庄稼,也可以杀死土壤里的虫卵和细菌,防止重茬种植出现的虫害病害问题。
之前的包谷记录了生长和收成情况之后, 有七成的包谷被县衙以市场价合了银子拉去了县里准备上交给钦差大人过眼。
另外三成则留给了他们自行处理。
因着他们种植的产量着实高,所以这三成也足够六百多斤,做种子不过三四十斤就足够了。剩下的磨成面做包谷面条面饼吃也很不错。
谢家人多家畜也多,驴子和马一起下地耕种不到一天就翻了七亩的地。春来三人拿着大大的筛子把草木灰大致筛过了一遍后用木锨扬到了到了地里。
这些刚做完王村长就上了门, 态度很是客气:“两位先生,家中的事可安置妥当了?”
他问的自然是与赵家的事。
叶远闲颔首, 态度说不上热络:“已经妥当,村长前来有何要事?”
王村长丝毫不介意他算得上冷淡的态度, 知道他两人不喜欢弯弯绕绕便直接笑道:“今日冒昧来打扰, 是为了求一些包谷种子。”
“不瞒两位,村里这些年夏中家家户户都种红薯和高粱, 每年都算得上是重茬,产量已经减下去了许多, 而且这几年地里还生了节节虫, 用草木灰也杀不了多少, 地里好不容易长成的红薯都被虫子祸害的烂了。”